彭敏:古典文化把我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文/邝新华 黄素蓉

  《中国诗词大会》有这么一幕,飞花令环节,董卿笑问守擂的彭敏要不要试着一人单挑在座的数路高手,彭敏点头应允,随后以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撂倒场上的26位种子选手。镇定自若以及对答如流的表现为这位80后北大才子赢得了“背诗机”这一称号。

  “我这两年记忆力越来越差了,有时候一个好朋友的名字都要想好几分钟,科学家说,21岁是人的记忆最佳的年龄,准备《诗词大会》时背得很慢。”三十岁出头的彭敏自嘲这并不是自己的巅峰状态,“如果你喜欢这首诗,很容易就能背下来。如果你读了这首诗没有感觉,背起来就会很痛苦。”

  喜欢诗词选择文学是我作为一个乡下孩子不得已的选择

  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是在他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现如今回想起那段经历,彭敏的言语间透露出几分“情”非得已。

  彭敏出生在80年代湖南的一座小村庄中,那里没有通往外边世界的便捷交通,也无法提供各种如画画、练字和打乒乓球等课外兴趣培训班,当彭敏要去认识这个大千世界时,“文学,特别是没有太高的门槛诗词,是我作为一个乡下孩子不得已的选择。”彭敏回忆起自己儿时那段学习文学的经历,“只要能找到一本《唐诗三百首》,即使是盗版的,即使印刷错漏百出,就能自己开始背,开始入门,不需要有人带,不需要有人指导。”

  彭敏会辛苦攒上几个月的零钱买来的一本盗版的《唐诗三百首》,或是从各处借来五花八门的文学史籍。古代文学作品成为彭敏想象外面世界各种的依凭,也成为他最为奢侈的闲暇娱乐。

  对彭敏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千古绝唱》,“一个大杂烩”,把唐诗宋诗元曲明清小说以及现代散文——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都汇集到一本书里,“这本书对我的童年影响最大,它给了我一个中国文学的千年全貌,”彭敏说,自小对文学的热爱,“框定了我未来几十年的人生走向。以我的成绩,如果不是因为小时候喜欢文学,我大学会读理工科,现在也会从事技术性工作。但因为小时候读了这些诗词歌赋,后来就学了中文,从事了文学行业。”

  自此之后,女孩儿再也不曾出现过。

  在他那个时代,很多人的第一首诗始于情诗,彭敏也是。

  一位南朝的民间女子为寄相思,来至西洲折下一枝梅寄给远在江北的情郎,这是彭敏最喜欢的一首情诗《西洲曲》开头所描述的一幕。“我最喜欢情诗里纯粹的儿女情长、缠绵悱恻的部分。”

  小学五六年级时,彭敏就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诗。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彭敏心头有一位思慕已久的女孩,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表达爱意。有一天,彭敏正在看一部名叫《日月神侠》的电视剧,剧中的男主人公将自己对女主人公的情意写在了一首诗中交给了她,彭敏记得电视中这首“特别烂的打油诗”这样写的:“天下美女多如云,我心独爱你一人。天长地久有时尽,爱你之情似海深”。女主人受到感动接受了男主人公,这一幕启发了这位不得其法的少年。

  “古诗词在表达爱情上,比现代诗要给力一点。”彭敏写下了一首情诗,工整地把它抄写在日记本上,托一位要好的男同学递过去,却始终未能等来女孩的回复。西洲曲里女子折下的梅最终是否寄到了那位情郎的手中,后人不得而知,少年彭敏写给心仪女孩子的情诗,女孩最终是否看到了,同是不得而知。彭敏自嘲:“也许那位男同学也喜欢那个女生吧”。

  命运总是轮回,多年以后,在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时的彭敏又试了一次。时常流连于学校库本阅览室的彭敏,发现有一位姑娘和他一样,酷爱这图书馆的各类书籍,一来二去,彭敏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想进一步把自己的这份仰慕之思传达给她。终于有一日彭敏寻着了机会,他趁着姑娘起身离开座位时,偷偷地将情诗夹在女孩的书里头。殊不知,女孩回来看了那本书后,起身就走。自此之后,女孩儿再也不曾出现过。

  古典文化把我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在现实中容易碰壁,却也给了我一个比别人丰富很多的精神空间,让我能够驰骋天地任逍遥。

  在北京大学读研期间是彭敏古典人生最得意之时,那时,他还能感受到北大里古典文学的传统氛围。彭敏是当时北大诗词古文社“北社”的社长。“社里人大多是古典范,我们在一起就会玩酒令,会诗词接龙,就连写情书都用古文,相互之间经常诗词唱和。”

  现代社会,喜欢古诗词的人少,在其他学校就很难有这样的组织,“幸好在北大,我们还可以相拥取暖,能有一帮知己聚在一起不容易。”彭敏说,古代文人雅士可以像《兰亭集序》里的王羲之那样“曲水流觞”,但现代文人一般比较寒酸,“我们不可能像那样玩,那是王谢巨富之家,有身份的人才能玩的游戏,我们只能聚在一个小酒馆里你一句我一句,玩下飞花令罢了。”

  彭敏最好的几个朋友,都是在人大因为写诗而认识的,“虽然现成已经没有一个人在写诗,但我们共同的精神纽带还是在一起的。除了打牌、唱歌、打排球,有时我们在吃饭时还会玩诗词接龙。”

  在彭敏的朋友圈里,有很多有着古典范的文人雅士,彭敏把他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种。前者穿汉服穿唐装、品茗、把房间装饰得古色古香,后者则写诗词、写书法、画国画、弹古琴。“前者生活在古典范儿之中,后者则亲身参与到古典范儿的创造中去。”彭敏身边有很多写诗词、写书法、画国画、弹古琴的人,尤其是一些古典文学博士和研究者,“因为有内在的古典范儿的支撑,他们的外表和言谈也往往给人一种古人的感觉。”

  这样的古典范,有时会跟这个工商社会格格不入,“古代文人都有一种落落寡合的气质,不愿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对世俗的规则会有抵触的心理。”彭敏有过出世与入世的纠结,“如果我学了一个热门专业,毕业后找一份赚钱而极度繁忙的工作,我肯定也会时常哀叹生活无趣,想要突围。古典文化于我,也是如此。它把我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在现实中容易碰壁,却也给了我一个比别人丰富很多的精神空间,让我能够驰骋天地任逍遥。”

  诗确实会进入你的灵魂深处,当你在面对生活中一个情境时,一些诗句会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令人陶醉。

  毕业以后,彭敏成为中国作家协会《诗刊》杂志社编辑。最近几年兴趣的古典文化综艺节目,让他多年的积累的才华借着中央电视台从一个一个很小很专业的圈子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准备成语大会,彭敏花了五个月时间啃下一本《新华成语词典》。为了准备《中国诗词大会》,彭敏花了三个月时间,重温过去二十年学习的上下五千年的古诗词,他把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到毛泽东诗词以及散落的名家名作都整理到一个篇文档里,“一共有十一万字”。

  成名却为他带来争议,有人批评这些流行的古典文化综艺节目“没有创作,只是死记硬背”。

  彭敏经常听到别人转述这些言论,他说:“任何一个火起来的节目,都应该允许有人去批判和质疑。很多人觉得背诗词不算什么本事,写诗词才算本事,但比赛写诗词是《诗刊》《中华诗词》该做的项目,针对的受众也更加专业化、小圈子化。央视为诗词推广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了。其实背诗词的节目早已有之,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2013年至今已经举办五季,因为不火所以没人去质疑。质疑者质疑的不是背诗词,而是《中国诗词大会》它凭什么火,这些背诗词的人凭什么火。这质疑里面有种英雄寂寞而竖子成名的不爽。至于诗词教育,我觉得有当然很好,没有也不觉得可惜。因为世上没有一种东西非有不可,人人都有权利选择热爱一样东西,同样有权利忽略一样东西。相关声音不会影响我的生活,我又不是仅仅活在《诗词大会》里。”

  很多人问彭敏,怎么进入古典的诗词世界。

  彭敏常说:“进入古典世界的第一要义就是背诵。”他不太赞同中国的学校里的一种气氛,“认为死记硬背不是一件好事情,其实古人的才华和学问都是从死记硬背开始的。古代的科举有一个科目叫‘帖经’——在四书五经里随便拿出一本翻开一页,遮住某个地方,让你说出这是一句什么话。古人之所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出口成章,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童蒙时期死记硬背了特别多的四书五经和诗词歌赋。你把这些东西记下来之后,这些素材都会成为你的语料库,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你都可以随时调动这个数据库。没有背诵量的基础,哪能谈到理解?”

  死记硬背并不是真的死记硬背,虽然记忆力没有21岁的巅峰状态,但彭敏准备《诗词大会》时,“借鉴了心理学研究里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最容易忘记的时候反复巩固”。

  死记硬背也并不是什么书都要看,“有时候我们在看一名著,心里在会想,这是一本名著,我一定要把他看完,但实质上世界上的名著千千万,我们永远看不完。舍弃掉这些不喜欢的名著,还会有其它能打动你的名著值得看。诗也一样,世界上有很多名诗,如果你不喜欢,你也没有必要把它背下来。”

  死记硬背之后才有融会贯通,彭敏在诗词上的造诣已经到了这个层次,“诗确实会进入你的灵魂深处,当你在面对生活中一个情境时,一些诗句会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令人陶醉。”

  在诗词歌赋里,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都只是浮云。

  死记硬背然后融会贯通,第三个层次是领悟人生。“诗歌里有很多人对人生的领悟。有一个诗人说过,诗歌不一定能改变你的命运,但诗歌会改变你对命运的看法。”

  工作多年以后,彭敏和他的一帮诗友好哥们还会经常聚会,像往常一样打牌、玩桌球。大学时候,只要兴头来了,一帮人打到凌晨三四点也是家常便饭。两三年前的一天晚上,牌打到兴头处,还不到12点钟,他就困了。哥们难得一聚,心里还想玩到下半夜,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一看之下,几个哥们也显得体力不支了。“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而是当年的兄弟们都陷入了这样的体力衰退。”那一刻,彭敏心头一震,心里浮现一句“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一个想随之而来:“世间上的很多艰难险阻,在时间面前都不算什么。”

  韶华不再!彭敏年轻时不止一次读过这句诗,但从来没有这样深刻的体会。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如从前,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但读起诗来,心里却有了刻骨铭心的感触。“我越来越体会到:人生的各种喜怒哀乐都只是浮云。相比而言,只有一件大事:时光流逝,我们终将老去并将死亡。年轻的时候,考试成绩不好、工作不顺心、失恋,都会让我们烦恼很久。但今天,当我翻开诗词篇章,里面最大的烦恼是伤春悲秋、时光流逝、岁月难再,以及‘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