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有个“赵黄帝”,没他就没有拜祖大典 | 豫记

  为何拜祖大典要在新郑办?并且如此声势浩大?这就不得不提研究黄帝故里文化的第一人、拜祖活动的推动者——赵国鼎。如果没有他的执着,或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流星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黄帝铁粉”赵国鼎的漫漫寻根路

  作为一名新郑人,赵国鼎从小就对老辈人常挂在嘴边“中华始祖黄帝出生在具茨山附近”的说法深信不疑,对家乡的敬仰之情也与日俱增。他可能自己也没想到,在52岁那年,他会踏上黄帝故里的“寻根”之路,而且一迈脚,就走了7年。

  故事还要追溯到1983年,去海南公干的赵国鼎从一位老乡那里得知海南有个“黄姓”村,村人全是从河南迁过来的,很想回祖地看看,可又不知具体在哪儿。赵国鼎又自豪又兴奋地邀请:“新郑有黄帝故里,轩辕祠,全世界华人的根都在那儿!”

人称“赵黄帝”的赵国鼎

  一个月后,11位客人果然从海南远道而来。

  然而,他们抱着对祖先故里的崇敬,只看到了兽医院的仓库,曾经轩辕祠的庙房、立于清代的碑也都消失无踪,有些客人还挖苦地说“如果黄帝故里在海南,我们一定比河南开发的好”,让赵国鼎羞愧难当。

  送走了海南客人,赵国鼎就奔赴到当地文化单位寻问黄帝故里的事儿,可惜没得到准确答案,他心里也泛起了嘀咕:“明明黄帝故里就在新郑,为什么找不到痕迹?如果不在这儿,又在哪儿呢?”于是他翻阅《史记》,想从中找寻答案。

  书中说黄帝生于“轩辕之丘”,而西晋皇甫谧做注“黄帝生于寿丘”,明确指出在山东曲阜县附近,深入探究下去,黄帝故里所在地还有更多版本。为此,赵国鼎寝食难安,还在1984年三次前往山东求证,被不少人说“吃饱了撑的,神经病”。山东之行的无功而返,也让他更加疑惑:寿丘之说虽有《史记》注释佐证,但没根没据,新郑不仅黄帝传说多,还有好几个黄帝遗迹。

  既然《史记》上扒不出答案,说不定其他古籍中可以找到,这个想法令他茅塞顿开。于是,从1985年开始,他就多次去北京各大图书馆,甚至是历史博物馆查书考证。“扒史料”三年多,他也愈发相信黄帝故里就在新郑,1988年,他还因黄帝故里所在地与人意见不合发生争执,被免了职。

  现在再回过头看这漫长的寻根路,过程用他自己的话说,堪称“煎熬”。但那时,即使没工作、没工资,年事渐高,赵国鼎仍没放弃,甚至不曾后悔,他不顾舟车劳顿,往北京跑得更加频繁,置身于书的海洋,一门心思求证黄帝故里就在新郑。

  从确定黄帝故里到开启拜祖大典

  赵国鼎还做了什么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一定要搞清楚。尴尬寻亲让我们看到了差距,也必须做点什么。”这是赵国鼎早就下定的决心。

  也许是决心使然,“寻根之路”终于有了转机。他一次又一次的进京,先后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华书局等图书机构查阅,在工作人员(也是新郑老乡)的帮助下查到了黄帝故里的蛛丝马迹,比如《水经注》里记载“新郑城内有黄帝遗祠”,《国语》中写着“黄帝炎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国,今郑也”。

  之后赵国鼎又去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和国家文物局咨询相关专家,专家们说从新郑发现的仰韶文化和裴李岗文化来看,可以证明这一带确实有我们祖先的存在。并且还说,以当时的地理条件,新郑更符合黄帝故里特征,山东当时属于东夷,而不是有熊国。 这些确凿“证据”,足以推翻《史记》注解,确定黄帝出生地“轩辕之丘”就在新郑。

  有了这些新发现,赵国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报相关领导,为新郑“正名”。1990年7月,在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郑州召开了一场论证会,专家们基本认同了“黄帝生于轩辕,建都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的说法。1992年,“华夏文化与中原文明”国际文化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00多名海内外华人专家也都认同了黄帝故里在新郑的观点。

  在赵国鼎奔走寻根的这些年,他还干了不少实事儿。1990年到1991年间,赵国鼎写信提交黄帝故里整修意见,建议开发黄帝人文资源;他还发动社会各界捐款20多万,修复黄帝故里。当占地80亩,有前庭、大殿、故里祠区、鼎坛区、轩辕丘区等全方位展现黄帝文化的的黄帝故里修葺完毕后,赵国鼎就向上反映,提议举办首届寻根拜祖活动。

轩辕黄帝牌坊

  作为一名普通人,赵国鼎都如此竭尽全力投身黄帝故里建设,终于引起有关部门各级领导的重视。1992年,新郑正式举办了第一届三月三炎黄文化节暨拜祖大典活动。

  即使拜祖活动办成了,赵国鼎也没停下脚步,1993年到2001年间,他又投身到黄帝始祖山的开发上,争取到韩国佛心道文大师捐资50万美元,建成了中天门、轩辕祠等多个景点。另外,还先后出版了《中华文明十足黄帝》、《始祖山八千年文明史志》等六部专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考证黄帝故里的热潮,赵国鼎也被人称为“赵黄帝”。

  经过长期考究,赵国鼎最终创立了《黄帝甲子纪年录》,精确算出黄帝立都有熊的具体时间。从此,中华炎黄儿女寻根有路,黄帝文化研究、中原姓氏文化研究有迹可循。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怎样一步步闻名遐迩?

  新郑作为黄帝故里,对祖先文化的宣扬和传承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从1992年开始,新郑就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拜祖活动,并把时间固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三(据典籍记载,“三月三,生轩辕”,黄帝诞辰在农历三月初三)。

  25年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规模发展迅速,实现“N级跳”:从一个炎黄文化旅游节中的一项内容,变成一项重要活动主体;主办方由最初的新郑市旅游、文化部门升格为省政府;从最开始只有省市人民参加到这些年近30位国家政要、港澳台知名人士和海内外游子云集新郑;从知名度不高的民间拜祖活动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级非遗扩产项目。

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现场盛况

  2014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得到了国家充分肯定,成为不需要年年审批的“保留举办”项目。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得到如此殊荣,除了跟赵国鼎有关,还与一个炎黄文化研究大咖许嘉璐密不可分。

  对古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许嘉璐,从2010年开始就连续参加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可谓是大典上最熟悉的身影。他不仅担任过大典主持人、撰写拜祖文,还年年呼吁重视大典,力挺黄帝故里新郑,全力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如果没有他这种重量级人物,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个不知名的民间活动不可能享誉世界。

许嘉璐

  2015年,许嘉璐呼吁“把祭拜黄帝上升为国家级祭拜”。就像他说的:“这种拜不是自我救赎,而是为了民德归厚、弘扬美德,进而将黄帝这一对象符号化、标记化。今天无论是拜祭伏羲、黄帝,还是拜祭孔子,没有人想回到那个时代的状况中去生活,先祖的精神是在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图片来源于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