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对人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基本上概括了读书能够带给人的最重要的两项功利目标,说白了,就是让自己看起来美和让自己能变富,但是,很多人似乎并不相信读书对人自身的品格、气质、态度和言谈举止潜移默化的影响,今天推送饶毅老师在北大博雅讲坛的演讲,看看一本好书在写作和阅读的过程中到底能对人产生怎样的作用?

  1

  我看到的中国式读书生活

  我们写《辛酸与荣耀》这本书有多个原因,其中两个是:1)无论海内还是海外的华人,读书都相对较少,2)科学还没有稳定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用实际行动,自己写书来弥补这两个问题。

  我成人阶段大部分时间在美国生活,回到中国九年多,我能找到的、有内涵的读物绝大部分仍然是英文。我们华人是表面上、口头上念念不忘读书,但恐怕实际上读书量很低。如果以实际读书量除以号称的重要性作为指数,担心我们可能是全世界读/称比最低的民族。

  | 饶毅讲授讲座现场|

  

  

  北大博雅讲坛第57期

  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读书。我们有很长的文化传统,从文字、印刷到对读书概念的认同。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仔细观察一下,今天的海内外华裔成人有多少人在读真正的书?读真正的书比例很低。

  首先是很多人在成年以后不读书,也就是说当不再有考试需求的时候,超过一半以上,也许超过60%以上的中国人不读书了。

  当然还有一些人读书,但读的是专业有关的书,有些行业,有一部分科技行业是一直得读下去的。像我们自然科学研究的人,得读科学文献。科学文献以科学杂志为主要形式,月刊、半月刊、周刊,因为职业的原因不得不读,这也是一种读书。广义的确实是读了书,狭义的是在看工具书,看工具书和吃药的时候看说明书可能差不多,没有人认为读吃药的说明书叫读书。读本职业的工具书算不算读书?你说算读书也有道理,你说不算也有道理。

  | 饶毅讲授讲座现场|

  

  

  有少数人是读超出专业的书,包括其他专业以及思想、文化的书。中国学文科的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成年以后还读书,而且读得相当多。其中少部分读英文书,也读得很多。但是你如果去查理工科的人,大部分人除了专业杂志以外,其他的书读得很少。

  2

  读小说算不算读书?

  这里有个问题,读小说算不算读书?在几十年前包括我长大的时候,小学毕业就算有文化、初中毕业都算知识分子的时代,读小说就算读书。现在可能很多人认为读小说不能算读书。所以如给我爹一辈的很多专业人士出示你读小说的清单,他肯定认为你浪费时间、你游手好闲,是否说你是不肖子孙取决于他是否关心你。读什么书才算读书,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与你的志向、家庭背景和社会状态都有关系。

  | 读小说算不算读书?|

  

  

  中文以外我只会英文。从各种文化书籍和文化杂志,英文书在广度和深度都明显超出中文书。英文的电视剧已经是英文世界比较低的,但比中文的电视剧要好一些。中文的电影电视能够看的很少,大多数惨不忍睹。书籍差别更大。当然不是说读中文书只能变傻瓜,但要变一个很聪明的人,只有极少的学科靠中文书可以,大部分的学科只读中文都可能造成重大的知识缺陷,是否导致智力缺陷,也可以讨论。

  目前中文的好书很少,也许是华人读书相对少的重要原因,如果不是唯一原因。

  与其担心华人不读书,不如积极提供解决办法。

  所以,我们努力写一本好的书。

  3

  希望海内外华人可以人手一本

  我们这本书,既有历史、也有人物,既有科学、也有文化,既有成功、也有失败,而且还有中国第一个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作为基线。

  如果海内外的华人不把这本书作为最值得读、值得收藏的书,会很奇怪。

  我们三位作者不是记者,更不是八卦猎奇。我们选择重要的问题,严谨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推理。我听过不同的人讲青蒿素,包括很受尊重的周光召先生,著名物理学家,他很惜才和惜人,关心多个学科。他十几年前提过其中部分背景,包括1996年他坚持一定要给青蒿素发奖。周光召先生现在在病床上,我们的科学史工作实际上是延续他的工作。

  | 青蒿与青蒿素 |

  

  

  北大博雅讲坛第57期

  我们还坚持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我们一定是实事求是地搞清楚历史。我们开做的时候,大部分当事人都活着,既然活着,我们就有办法搞清楚,而不担心因为争议而有偏见。为了做到不偏不倚,我坚持在整个过程中不见当事人,黎润红她一定得去见,才能拿到一部分口述史资料。

  我们也查档案。军事科学院那部分档案,他们的院长号称军事科学院以外的人中我们是第一次看这部分档案,这部分档案已经过了保密期,但解密之后没有人来看,我们是第一批。黎润红的口述史做得很好,互相印证,而有不同意见的也得到反映和记录。在我们之前不同意见的参与青蒿素工作的人都写过书,有些观点是针锋相对。现在包括这些人都认为我们写的最客观公正。当然不可能百分百为每个人同意,但我们把不同意见记录下来,让读者自己判断。我们从开始就想到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很难找到比这本书更好的中文书。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书不仅争议很大,而且个人品味也不同。科学史方面,中文有关爱因斯坦、牛顿的书,那全是直接或间接翻译过来的。

  | 诺贝尔科学奖第一次青睐中国人 |

  

  

  北大博雅讲坛第57期

透过我们的书,看到人生,父母买了它给小孩看,影响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透过我们的书,看到事业,恋爱的人买了它送对方,给你提供郑重讨论的起点。

如果你实在不读书,可以买几本送人或放在书架上。

我认为书是最重要的家具,你可以买各种各样的家具,都比书贵很多,再漂亮的家具也是工具,不能影响人生。书不一样,它潜在的作用也很大,这本书你不看,你放在书架上,你的孩子或者亲戚朋友的孩子,甚至以后你的孙子说不定偷偷看了一下。这本书在你家书架摆50年,只要,其中有两个小孩子受了影响,这种影响可以出乎意料。

这本书里面讲了相当多的科学和中国。我们推出这本书问心无愧,可以称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我以前写过很多文章,出过《饶议科学1》《饶议科学2》等书。那可能有些闪烁的想法,但那两本书是不成体系,杂文式的。而现在这本书有头有尾讲一个核心问题,而且有我们在科学史上原创性的材料、原创性的写法。我希望你们一传百、百传万,喜欢读书的海内外华人人手一册。

- 版权信息 -

作者:饶毅

编辑:守拙堂陈峤

相关推荐:《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教 你 如 何 读 书

  

  《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第二版

  作者:陈晓明 著

  

  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

  饶毅 黎润红 张大庆 编著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本文最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下单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