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史记》中的8位女子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尤其是其中记述的历史人物,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到三教九流、市井小民,将各色人等展现在了历史大舞台中,可谓描绘百态人生。在这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女性形象也占据了一定的笔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笔下的8位女子。

  

  酒池肉林

  殷纣好色,喜欢奇玩,花样翻新,荒淫无比。纣王在宫中建了酒池,里面盛满美酒。酒池边立木悬挂烧烤的各种肉,像树林一样,称为肉林。纣王让许多男人和女人,赤裸身体地在酒池、肉林中玩乐嬉戏,一幅淫乱图景,纣王与妲己观赏取乐。

  妲己是纣王的爱妃。妲己喜欢听靡靡之音,观赏男女场面,引导纣王纵情无度。妲己喜欢酷刑。纣王发明了取乐的炮格之刑。这种酷刑就是在炭火糟上架铜柱,铜柱上涂满油脂,让罪人在又滑又烫的铜柱上横行,就像走独木桥一样。走上铜柱的人一个一个都坠落在炭火中被活活烧死。焦煳的人肉味,伴着嘶心裂肺的哭叫声,使人惊心动魄,耳不忍闻,目不忍睹,而纣王和妲己却大笑为乐。

  纣王日益荒淫,众叛亲离,微子启数谏不听,离纣而去。纣王的叔叔箕子为了避祸,装成疯子,还是被抓起来,投入了监狱。最后纣王身边的乐师太师疵、少师强都抱着乐器跑了,两人投奔了周武王。周武王说,讨伐纣王、伸张天道的时候到了。牧野一战,纣兵倒戈,纣王自焚而死。商朝亡了,周朝建立。周武王妥善地安排了商朝遗民。

  

  

  重耳贤妻

  重耳,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是晋献公的庶子,为大戎狐姬所生。重耳本来不当立为晋君,由于晋乱,他出亡国外十九年,经过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最后在秦国的援助下由秦兵护送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能以春秋五霸之一留名青史,确有许多因素。其中,他个人的素质能力在他成就霸业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赵衰、咎犯等人忠心侍主,多方辅助,不管前面有多少艰难困苦,他们从不放弃努力,他们的忠心不仅感动了重耳的妻子,也使重耳能在困窘中逐渐振作起来。而他的两位贤惠而又有远见的妻子也给他助了一臂之力。

  古人云:食色,人之性也。如果重耳客居齐国,她的夫人也沉湎于夫妻相悦、男欢女爱的小天地之中,那重耳未必会在历史上留下他的一席之地。历史显然垂青于重耳,让他在自己传奇般的一生中,既得忠臣,又遇贤妻。于是,重耳的经历又印证了一句古话:妻贤夫祸少,国难识忠臣。

  

  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是西周的亡国之君,名宫湦,与周厉王是齐名的昏暴之君,两人并称为幽厉。

  幽王有一个宠妃叫褒姒,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幽王非常欢心。但褒姒有一个怪脾气,老是阴着脸,从来没有笑容,人称寡妇脸。周幽王千方百计,想尽办法让褒姒欢笑,褒姒就是不笑。

  有一天周幽王带褒姒游骊山,命人点燃了烽火。烽火台一处起火,依次传递,刹那间一个又一个烽火戏侯烽火台起火冒烟,延续到天际望不到边,伴随烽火,鼓声大作,哨卡卫士紧张地投入备战活动,如临大敌,一天接一天,烽火不断,直到诸侯勤王之师开到京师,烽火才停止。褒姒从没见过这样的紧张激烈场面,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两人十分开心。

  烽火是古代的警报系统,每一个哨卡筑有一个土台,备有狼粪、柴草,白天燃粪举烟,晚上燃柴举火,用以传递敌人入侵的警报。幽王为了逗笑褒妃,点燃烽火,也就是拉响警报戏笑美人,诸侯勤王见了这场面非常恼怒,怏怏散去。周幽王一次又一次点烽火没个完,诸侯勤王上了一次又一次的当,俗话说,事不过三。以后再点烽火,诸侯不来勤王了。犬戎趁机入寇,幽王举烽火,诸侯不救,西周灭亡。

  

  

  太史嬓女

  太史嬓女,就是战国时齐襄王后,史称君王后。君王后两大事迹值得评说。一是她自主婚姻,在古代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二是她曾长期执掌齐国政权,与秦连横,奉行和平保境的外交国策,使齐国半个多世纪不卷入战争。最后,秦始皇统一,没有战争,和平统一,这也是古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两件大事,一件是个人终生的幸福大事,一件是维系一国安危的大事。这两件大事创造于同一个女性之手,说明君王后是一个不平凡的奇女子,但她的姓名都没流传下来,只晓得她是太史嬓女。太史是官名,也作为姓氏。嬓是人名,齐国太史,嬓之女,其名不传,于是史书称为“太史嬓女”,成为齐襄王后,称君王后。君王后,敢于自择夫婿,执掌政权奉行和平保境政策,在生活上和政治上都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女子。

  

  张妻再适

  张耳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位为诸侯王。他少年时是一个豪侠之士,因事犯罪被通缉,却在亡命之中得遇贤妻,并在贤妻的财力资助下,脱了罪名,广交朋友,还做了魏国外黄县令,为后来的发迹奠定了基础。张耳之妻,更是一个奇女子,她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敢于抗争,离家、投客、离婚、改嫁,一连串的惊人之举,颇显豪侠女的气质。

  张耳妻前夫,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富豪纨绔子弟,粗蠢像个庸奴;张耳一表人才,却是一个逃亡犯。张耳妻要在这两者中做出选择,“乃卒为请决”,坚决与前夫离婚,要由自己来决定终身大事。何等的勇敢,何等的胆识。这一句点睛之笔,活脱脱刻画了一个豪侠奇女子的形象,真是神来之笔。司马迁写人物,情节故事化,总带几分传奇色彩,张耳妻的故事具有典型意义。

  

  文君夜奔

  卓文君是西汉时蜀郡临邛(今四川省邛崃县)富人卓王孙之女。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才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闻天子汉武帝,武帝认为非古人不能作,慨叹司马相如生不与自己同时。

  卓文君也是才貌双全,寡居在家,闷闷不乐。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互钦慕,在县令王吉的安排下两人以琴音沟通,订下终身。卓文君敢作敢为,连夜与相如私奔,演绎了一段古代自由恋爱的佳话。

  

  

  张负慧眼

  话说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谋略家陈平,最早识得他的却是一个乡下富人,连名字也没留下的张老大娘,史称张负。“负”字,是对老年妇女的敬称。张负,就是张老大娘。她慧眼识英雄,嫁孙女给无钱娶妻的陈平,资助陈平交游,栽培了一代名相。

  唐代文学家韩愈《杂说》四有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尚有伯乐而后显,人才难得,其因在识人者难得。识人的伯乐,比识千里马的伯乐要复杂得多。有伯乐之心而无伯乐之才者,不能识人才;有伯乐之才而无伯乐之心者,更不能识人。更有甚者,互相倾轧,窝里斗,司空见惯,人才毁于内耗,人才更难脱颖而出。乱世出英雄,不仅时势造就,更是时势需要,因而人才往往脱颖而出,而伯乐者亦多有焉。

  

  陈婴母贤

  秦末东阳县青年杀了县令,共同推举陈婴为首领。队伍很快壮大,有两万多人,是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陈婴称王拿不定主意,他去找母亲商量。陈婴母亲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妇女。

  劝陈婴归附项梁,合力抗秦。陈婴听从母亲教令,率众归楚,带动了两淮起义许多支分散的起义军投到项梁麾下。项梁渡江只有众八千,一路北上,很快壮大成为十余万人的大军,是抗击秦军的中坚。陈婴母深明大义,教子有方,对项梁这支主力起义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节选自张大可、丁德科编著《史记观止》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图片来自网络。

  猜你喜欢:

  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