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欣赏的20位作家和20本书|世界读书日·书单

  在日常的荒诞、艰辛与疲乏中,构筑诗意的城堡。

  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CSCS208209)

  

  记

  凡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弗朗茨•卡夫卡曾在1904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 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欣赏的20位作家和20本书

编辑|小站

  

菲茨杰拉德作品

  1、《了不起的盖茨比》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1896年9月24日-1940年12月21日),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作家之一。他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1940年12月21日并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村上春树谈起菲兹杰拉德的伟大的之处时说:“无论被现实人生何等苛酷地打翻在地,都几乎没有丧失对文章的信赖。直到最后的最后,他都一直坚信自己能在写作中得到拯救。”

  村上还说:“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它们都是我人生(身为读书人、身为作家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小说。倘若只让我从中挑选一本,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

  在他最广泛流传的作品《挪威的森林》中,村上借主人公之口也多次向菲兹杰拉德表示敬意。

雷蒙·钱德勒作品

  2、《漫长的告别》

  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1888年7月23日-1959年3月26日)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以侦探小说步入经典文学殿堂,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家。小说的主角菲力普·马罗,成了传统冷硬派私家侦探的同义词。

村上春树曾自称曾反反复复地一再阅读《漫长的告别》——“钱德勒的小说,对自己的故事毫无不安或不信任感。他是渴望坚持写作纯文学的人,至少在读他作品的时候,让人觉得一部部都是丰满的、完美的。”

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

  3、《卡拉马佐夫兄弟》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医生家庭,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

村上春树少年时期接触大量十九世纪的古典小说,谈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他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世界已经渗入我的体内”。同时,这两本书也是他的艺术标杆,《1Q84》就是以上为目标而诞生的作品。”

石黑一雄作品

  4、《无可慰藉》

  石黑一雄(1954——),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生于日本长崎,著名日裔英国小说家。曾获得了在英语文学里享有盛誉的“布克奖”。他的文体以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石黑一雄与村上春树属于同时代的作家,“有那么几位作家,只要一有新作问世,我就马上赶往书店买回来,哪怕别的书刚读到一半,也会抛在一边,不管三七二十一翻开就开。”显然,村上春树是石黑一雄不折不扣的“粉丝”。

保罗·奥斯特作品

  5、《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他年轻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断尝试各种工作,只为了“观看男男女女在空间中移动让他充满了陶醉感”。早年的创作深受一些法国诗人及剧作家的影响,而《纽约三部曲》(The New York Trilogy)则是他重新回美国文学传统的转折点。《布鲁克林的荒唐事》是保罗·奥斯特最热情、最有生气的长篇小说。

村上春树与保罗·奥斯特有过私下的交往,他说每次读奥斯特的作品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更类似康复治疗”。并称“能见识保罗·奥斯特是我此生的荣幸。”

杰夫·戴尔作品

  6、《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

  杰夫·戴尔(Geoff Dyer)(1958——),生于英国乔丁汉,是英国当代最优秀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题材异常广泛,对音乐、文学、电影、旅行、摄影、文化等都有独到、深刻的评述;文字优雅、敏锐、风趣、灵动,擅以调侃之言以及精巧细节构架深邃主题。

村上春树翻译了他的作品,他说:“作为一个译者,非常幸运还能享有这样的喜悦:发现在日本还鲜为人知的作家。”

斯蒂芬·金作品

  7、《闪灵》

  斯蒂芬·艾德温·金(Stephen Edwin King,1947年9月21日),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是一位作品多产,屡获奖项的美国畅销书作家,编写过剧本、专栏评论,曾担任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

村上春树认为金在写过《闪灵》之后,“成了货真价实的现代恐怖小说之王,自那以来,金的小说我几乎全部读过。说是他的粉丝亦不为过”。关于恐怖小说,村上认为并不单在于恐怖的层面,而在于“理清潜藏于我的世界与日常中的内在恐怖”。

塞林格作品

  8、《麦田里的守望者》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年~2010年) 美国作家,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村上春树是在高中时读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完感同身受。多年以后还重翻译了这本书,因为——“优秀的经典名著多几种译本也不妨事,这就是我的基本看法……有几种高品质的选项,通过多种面貌的累积,原文应有的姿态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这才是翻译最理想的形态。我想《麦田里的守望者》已经跻身这类‘经典’的范畴。”

雷蒙德•卡佛作品

  9、《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 (1938—1988),1938年5月25日出生于俄勒冈州克拉斯坎尼镇,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伦敦时报》在他去世后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 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并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

村上春树对卡佛推崇至深,以至翻译了卡佛所有的作品,因为“希望尽可能多的人阅读他的作品”。而他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某种程度上正是向卡佛致敬。村上春树说:“雷蒙德•卡佛终其一生,拼命坚持写作雷蒙德•卡佛的故事。由于他稍微拯救了自己,我们也会(在大多数情况下)稍微获得拯救。这大约就是卡佛作品为全世界读者热心阅读至今的理由之一。”

卡夫卡作品

  10、《城堡》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20世纪奥地利德语小说家,犹太人。在逝世后,文章才得到比较强烈的回响。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见仁见智,暂无(或永无)定论。别开生面的手法,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

村上春树曾获颁弗朗茨·卡夫卡文学奖,在获奖感言中他谈到:“卡夫卡是我一生最钟爱的作家之一。我15岁时第一次接触卡夫卡的作品《城堡》,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巨作,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卡夫卡在书中描绘的世界既真实又虚幻,将我的心灵和灵魂同时割裂成两部分。”而他的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在某种意义正是向卡夫卡致敬的作品。

契诃夫作品

  11、《萨哈林旅行记》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诞生于俄国罗斯托夫州亚速海边的塔甘罗格,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村上春树深受契诃夫作品的影响,《1Q84》的灵感来源之一是契诃夫的《萨哈林旅行记》,他这样评论契诃夫的作品:“他(契诃夫)不太陈述意见。只是认真观察细微之处,加以描写。观察后描写,再观察,再描写。从这种姿态中,他的愤怒和悲痛静静地浮现了出来。不是愤怒或悲痛地在写,而只是凸显结果。契诃夫作为一名观察者,真是非常出色啊。”

谷崎润一郎作品

  12、《细雪》

  谷崎润一郎(1886——1965)是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的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

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曾获得过谷崎润一郎文学奖,这算是两位作家的一种交集。村上谈起本国作家很少像谈卡佛、菲茨杰拉德那样充满赞美之词,对谷崎润一郎的作品《细雪》说过这么一句:“我很享受这本书。”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

  13、《心灵是孤独的猎人》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1917——1967),出生于乔治亚州府哥伦布,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二十二岁完成《心是孤独的猎手》的创作。麦卡勒斯一生倍受病痛折磨,一系列疾病严重摧残了她的身体,导致她在29岁时瘫痪。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多描写孤独的人们,孤独、孤立和疏离的主题始终贯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并烙刻在她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众所周知,村上作品的重大主题之一是孤独,不知道这是不是村上阅读麦卡勒斯作品的原因之一,在《旋转木马鏖战记》的序言中,村上春树谈到麦卡勒斯的作品:“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失语青年出场,无论谁说什么他都耐心地侧耳倾听,有时表示同情,有时一同欢喜。人们如蜂逐花一般在他周围聚拢,纷纷向他一吐为快。然而最后青年自杀身亡了。他明白过来:人们只是将各自大凡所有的东西推给他,而体察他心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杜鲁门•卡波特作品

  14、《蒂凡尼的早餐》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Truman Garcia Capote,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生于新奥尔良,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是一位美国作家,著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 (1958) 与《冷血》 (1965)。

杜鲁门•卡波特也是对村上春树深具影响的作家,村上春树的处女作名为《且听风吟》,他曾写过一篇散文《去想想风吧》,里面特别提到卡波特的短篇小说《关上最后一扇门》,这并非是一个巧合,他说卡波特的“美丽文章往往都是那样,其间描绘了只有在某种韵味中才得以存在的心境”。

  村上春树评价《蒂凡尼的早餐》:“真正优秀的童话,能够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予我们生活下去所需要的力量、温暖与希望。而小说家杜鲁门•卡波特则用《蒂凡尼的早餐》告诉我们,所谓优秀的童话到底是什么。”

布劳提根作品

  15、《在美国钓鳟鱼》

  理查德·布劳提根(Richard Brautigan)(1935——1984),美国小说家和诗人。1935年生于华盛顿州,1984 年加州家中自杀身亡。曾经参加垮掉派的活动,《在美国钓鳟鱼》和《在西瓜糖中》为其在美国获得了巨大的名声。主要诗歌作品收录在《搁大理石茶》和《请栽种这本书》等书中。

村上春树在《理查德·布劳提根之死》中如是说:“他描绘出来的静谧、温柔而又充满幽默的个人世界,仍然是平凡的作家模仿不来的。”关于“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这个账号的朋友一定知道小站经常引的一句话:“人生的问题,有时可以归结为一杯咖啡带来的温暖——理查德•布罗提根在哪里这样写过。专门写咖啡的文字里,我最中意这句。”(村上春树《某种咖啡的喝法》)

冯内古特作品

  16、《五号屠场》

  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这种“黑色幽默”风格始终是冯内古特小说创作的重要特质。其代表作《五号屠宰场》、《猫的摇篮》抓住了他处身时代的情绪,并激发了一代人的想象。2007年4月11日,因病在曼哈顿逝世。

冯内古特和布功提根都曾给村上春树带来影响,村上表示:“因为知道了布劳提根和冯内古特,心想还有这样的小说啊,我觉得这极大地影响了比如《且听风吟》和《一九七三的弹子球》)。假如没有他们,我想或许就不会有那样的作品了。”

鲁迅作品

  17、《阿Q正传》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会稽县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医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村上春树对中国作家谈的非常稀少,关于鲁迅作品,他如此评价:“在结构上,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精确描写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使得鲁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现出来。这种双重性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底蕴。”

安部公房作品

  18、《墙——卡尔玛氏的犯罪》

  安部公房(1924~1993)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 。生于东京 。1947年自费出版《无名诗集》,次年他的小说《道路尽头的标志》获商业出版,广受欢迎。1951年他的短篇小说《墙》荣获芥川文学奖,奠定他的名声。

  村上春树在谈日本作家时,有一次表达了安部公房作品的喜爱:“在日本,我前面一代的三个重要作家,是三岛、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他们当中,我必须说,我最喜欢安部,最不喜欢三岛。我几乎没读过三岛,因此我想我与三岛间没有什么相似点。”

约翰·欧文作品

  19、《盖普的世界》

  约翰·欧文(1942-)是当代美国最知名的小说家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村上春树一度感到美国文学停滞不前,这种情况下读了《盖普的世界》,感觉非常了不起。村上春树谈到欧文:“就我个人的领会,欧文是位本质上非常单纯的作家。但由于太过单纯, 以致和这个不单纯的世界产生了龃龉,反倒令人觉得他的现代性更加明显。这种独特感真是不得了!如此的独特与激进,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理解。”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20、《百年孤独》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

  村上春树在他的短篇小说曾设置主人公读马尔克斯的作品,在访谈中也谈到对马尔克斯的喜爱:“我很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仔细想来,马尔克斯的小说几乎从不写自我。以南美的风土为舞台,在土著风景中,也就是在外界环境的环绕之中,人物形象浮现出来,而不是从内部去描写自我。”

  关于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村上春树觉得很自然:“我没有对超自然的信仰,对我来说,那些都是自然发生的时。你看马尔克斯,人们把他的作品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可对他来说,那些并不‘魔幻’,那是他双眼中看到的‘现实’。我笔下所有的角色、发生所有的时,都来得很自然。”

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复杂的世界里,有一间文艺小店就够了

投稿邮箱:2479791180@qq.com

  今天,你想推荐一本什么书?

  请在右下角“写留言”中留下你的评论。

  文 艺 连 萌——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文 艺 连 萌——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好书推荐

——————

和村上春树一起读书

推荐一款笔记本

  

  

100部作品

  

  100句话

  

附赠书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