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阅读能给你自由?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阅读在某种意义上,能成为你打破与生俱来的桎梏的利器。

  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专家王强先生,在昨日的《新京报书评周刊》有时论坛中,围绕着“阅读如何带给人自由”,谈了谈他的看法。在王强看来,阅读是人的本能,但要真正从阅读中吸收营养、成长壮大,你必须要学会选择好书,阅读好书,消化好书。

  阅读就像在做一场春梦,现实中你无法得到的魔力可以在文字中感受到。甚至那些有关生而为人意义的拷问,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最终的答案,却能通过阅读逼近真理。

  什么是好的阅读?应如何与阅读共处?王强的分享,或许能给你一些珍贵的启发和引导。

  王强,生于1962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新东方联合创始人。著名英语教学专家、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同时还是知名的古书爱好者与收藏家。曾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出版有《读书毁了我》、《书蠹牛津消夏记》。

  点击视频,可直接观看王强在“有时”论坛的现场演讲:阅读使人自由。

为什么阅读能给你自由?

  今天是命题作文,让我给大家讲一讲阅读怎么带来自由?这是不言而明的问题。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大家都在界定人是什么动物,但我觉得人其实有两个最重要的特征,迄今为止没有人界定过。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最重要的是人是需要讲故事的动物,是需要虚构的动物;第二,人是必须消费虚构才能活下来的动物。哪天如果人类没有创造故事的欲望和创造故事的基础了,没有消费故事的欲望了,没有拥抱虚拟的、幻想的东西的欲望了,文学就会消失,文明就会消失,我们熟悉的所有的东西就会消失,随之而来阅读工具的消失也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今天我们会来谈论,从获得自由的角度来说,阅读对人的生命,为什么非常重要?大家知道,我们翻译西方的一个术语——通识教育/博雅教育,英文叫做liberal education,西方人把人文的一类学科叫做liberal arts。liberal,我认为博雅也好,通识也好,都没有翻到这个字源的本身。因为liberal从拉丁文来,是“自由”的意思。“自由”来自柏拉图当年的城邦概念,一个奴隶和城邦的公民,他们作为生命衡量的标的物是不一样的。城邦的公民有生而自由的全部权利,而奴隶没有。柏拉图是政治哲学家,他探讨什么东西能够使个人成为拥有公民资格的人,liberal就呼应了如何成为自由民和公民的核心的东西,这是这个词的词源。

  回到阅读,阅读和现/当代人、和自由又有什么关系?

王强在昨日的《新京报书评周刊》“有时”论坛演讲现场

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强

  大家到古希腊的德尔斐神庙里最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就是“知道你自己”(Know thyself)。我们出生的时候并不知道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这个话题一直像梦魇一样,从我们诞生的一刹那起伴随到我们死亡。甚至,如果你相信死后还有其他的世界,它还永远存在。而阅读恰恰是在我们有限生存的时空中,让我们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工具。

  我们总要受到语言的局限,受到基于这个语言而产生的文化的局限,因为你只能熟悉这种语言。所以我不知道京味小说上海人读起来怎么样。老舍,上海人读不懂。张爱玲写的《海上花》,北京人读起来也是无语的东西。语言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首先被语言包裹,像茧一样。

  语言之外是文化。同样的文化之下,大家分享同样的东西,同样的思维方式,同样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文化之外,仍然有其他的文化和我们平起平坐,彼此竞争,彼此呼唤,彼此对话。也就是说,我们也许能突破语言,但不能突破文化。

  文化之上还有一个时代。现在是科技主导的时代,谁也没有办法避免。这种主导是它俘获我们,还是我们驾驭它?这是所有人,包括哲学家、工程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想要突破这个时代,只有阅读才能帮助我们做到。

  此外,从出生到现在所有的生命的经历构成了你的阅历,而这种阅历你能否有所突破,也是靠阅读不断的给你添加的。因为只有阅读才能在单位时间里,同时间的、共时性的、甚至过去、现在、未来,像释迦牟尼最后顿悟,法眼大开,三世他都能看见,这是阅读能够提供给你的。

  还有基于前面所有的东西,语言、文化、传统、阅历、时代所凝聚成的、形成的属于你个人的独特的生活品位。阅读使你不断深化自己的品位,而且在自己的品位之外获得“复数性”的品位,即不是一个品位,而是多扇面的品位,多维度的品位,让你的生命构成完全抵抗所有现实问题的力量。

什么是真正的阅读?

  真正的阅读能真正帮助你找到解决人生最重要问题的里程碑式的小径。

  在我看来,阅读就是一种消费行为,是一种获取信息、组织信息(获得知识结构),最后把知识变成日常运用的智慧的行为。人类阅读所消费的就是这三类东西。

  信息是什么?你提出一个东西马上能够回答yes或no的问题。你饿吗?饿或不饿,这是信息,没有其他的意义。

  什么是知识?当你把噪音剔除,按照某种逻辑方式构架成一个整块,能够搞出某些东西的因果关系的东西叫做知识。所以康德几百年前写过一句话,什么是科学?“科学就是组织起来的知识”。

  但是知识,即我们从大量书本上获得的这种构建信息的方式方法,看世界的方法,获得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它们就解决了全部问题吗?远远没有。什么是真正的阅读?这还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才是真正阅读的开始。

《书蠹牛津消夏记》

作者: 王强

  版本: 海豚出版社 2016年9月

  知识最后需要进一步深化到变成智慧才有意义,因为智慧的“智”,汉语非常妙,上面是“知”,下面是“日”或者“曰”,我不是搞中文的,我哪怕曲解一下它,如果把知识每天内化为自我的一部分,或者外化为生活方式本身,就是智慧了。如果你不能把这三点,即信息、知识、智慧打通,那你的阅读只不过是从文本信息开始,到文本信息结束,读完了以后,和你的生命连一场恋爱都没谈,你连精神的春梦都没有。其实人们阅读就是为了做一场精神的春梦,就是从文字获得你现实中获得不到的东西。大家都想成为灰姑娘,都想穿上那只鞋,那只鞋就改变了你的命运和人生,但现实中哪能捡到那只鞋呢?

  回到人生,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在我看来,阅读首先是作为一种信仰开始的。什么是信仰,就是你坚信如果走进这些文字,遇到的是真正的书籍,当我和这些文字有所交流交往后,它能够对我的人生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改变。如果没有这件事情发生,你就不要读书了。

  为什么我说我不太读畅销书。因为畅销书在我看来,就是快餐,就是作者捕捉到了时代的某种脉搏,迅速给你扔出一个快速解决的答案、是一贴镇痛剂,而且没什么含药量,所以畅销书寿命往往极短。虽然历史上也有一些经典是从畅销书诞生的,但这两者间没有逆转的逻辑关系。

  

《读书毁了我》

作者: 王强

  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1月

  第二,阅读应成为你的“精神体操”。在西方,“精神体操”这一提法很有意思。天主教有一种说法,你天天的祈祷默读这些东西构成了精神体操(SpiritualExercise),上帝要求你锻炼,你要模拟它,最后成为它,这称之为“神操”。但阅读的精神体操是不是天天做,如果你放下书,读完了某一段或者某些字,你内在感觉不到震颤、兴奋、哪怕是短暂的发麻、发凉这种生理反应,你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或者这本书一定是差劲的书。

  第三,我想引用已经过世的法兰西学院一位著名古典哲学史家的话进一步说明,他的名字叫做阿杜(Pierre Hadot)。他是搞整个古典哲学研究的,他研究来研究去突然发现,我们后人的哲学为什么没法和古希腊人的哲学相抗衡?因为他发现古希腊所有流派的哲学家,他们不仅是哲学家、布道家,关键是生活家。所以,他发现每个流派宣称的东西都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体现,而不是他们生活完了以后在一个剧场里讲,出去再做其他的事。所以,真正的阅读需要成为你的生存方式的一部分。当你放开书本的时候,看世界,走进人生的时候,你不能把你从书本上读到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如果不能的话,那这个阅读对你一点意义都没有。

  所以我在任何场合多引用我最喜欢的葡萄牙的诗人佩索阿的两句诗,我按照英文翻的,我觉得翻译的还不错。他的诗是这样的,"塔古斯河美过流经我村庄的那条小河,但是塔古斯河又美不过流经我村庄的小河,因为塔古斯河不是流经我村庄的小河。"

  这个大家听明白了吗?还是我翻译的不好?我觉得他写得很好,我翻译的也不错。

2013年6月,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在家中书房。

摄影|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我在大学的翻译老师是第一期《朗读者》96岁高龄许渊冲先生,当年许先生给我们讲翻译出神入化。我记得他翻了毛主席的诗词,其中有两句话,“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我们作为大四的学生绞尽脑汁翻不出来,许先生怎么翻后一句的?他说,Don't powder the face but face the powder。这个powder前一个是抹粉,后面的是火药。不要老涂脂抹粉,你要面对枪杆子。

  如果这三点成为你阅读中的感觉,你的日常,书就会越读越有意思,就会汇聚为你的力量。它摆脱了最初你寻找信息的期待,甚至跨越了你寻找一个完整知识架构的期待,最终无形地、浑然一体地和你生命混为一体,成为你的智慧载体。这种阅读才能让你真正获得自由。

  大家知道,只有文字,只有真正的文字才能让你尝到最大的自由。

  我几十年来都是在英美文学狭窄的空间里阅读的,但就是这样几十年的阅读让我的人生成为了我的今天。

  阅读就像树的年轮一样,从一个中心开始,无论是什么树种,它真正扎扎实实的围绕你的生命、你的自我、你的内在成长去旋转的话,假以时日,你这一棵参天大树,或者不是参天大树,一切片,原来每一个年轮都标志着你每一个时代,你的青春,你的苍老,你的死亡面前,你的幸福时刻,你的悲伤时刻所积淀的真正给你带来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说真正的一部个人阅读史,它即是你自我成长的历史。你告诉我你读什么书,我就知道你是什么人。你的阅读痕迹勾勒出你自己内在生命成长的一部精神自传,也就是说,你自己的生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如何将阅读真正内化?

  我想用两个小说的名字点出我对阅读自由追求的一个终极的期待。

  这两部小说碰巧都是我喜欢的简·奥斯汀的小说,一个是《傲慢与偏见》,一个是《理智与情感》。我们能够实现的最大的自由,就是不断地打碎与生俱来的傲慢和偏见,只有阅读才能在不断的时空的推演中,不断在时间的流动和空间的拓展中,让我们自己狭小的自以为是的傲慢,和我们居于一隅的、以井观天的狭窄视角顿时变得毫无意义。如果我们不能通过阅读把傲慢与偏见彻底打碎,你读完了还是你昨天的你,那阅读对你就没有一点意义。

  获得是什么?获得的就是Sense and Sensibility。翻成“理智”,我觉得只翻了这个词的一部分,因为sense如果用复数,往往称理智,但单数有太多意义了。你翻开任何一个标准的英文辞典,首先是感官感觉,我们的五官都叫Sense。另外,Sense还有“意义”的意思。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追求什么东西?这个文本能够把我们的生命意义带出来。

  Sensibility就是对任何东西情感上的敏锐度,所以翻译成情感与理智,Sensibility只有一个意思。但Sensibility这个词源的根本含义是面对什么特别敏感,所以,只有阅读多了以后,见多识广了以后,你突然遇到了一个陌生的东西,你会产生极大的敏锐,因为精神像刀刃一样需要不断的磨砺,真正的阅读能让这个生锈的刀刃逐渐变得闪亮,当你想劈开任何想劈开的东西,一下子就有力量劈开了。

  

王强在昨日的《新京报书评周刊》“有时”论坛演讲现场

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强

  回到最后一句话,什么样的书才是能够给我们获得自由的东西?

  越离我们近的东西越没有价值。因为如果是信息的话,信息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即时性,这个东西过了就没有价值。如果是书,这个热点过了它就没有价值了,从来就不应该读它。所以要买书,如果这个书我不能够读三遍以上,我一开始就不应该买。如果我不读五遍以上,我干吗要读第一遍?Why?根本就不应该去读。

  当年我太太在美国生孩子,我陪在产房。那天晚上我想,太太生第一胎,第一胎有多么艰难,要经过十几个小时。那时我也就比较焦虑,如果十几、二十几个小时我怎么熬过去,去面对新生命的到来。我想带一本书,但要选什么书?我想来想去,在我的书房里转了一晚上,在几千册书中,选择了一本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我想,第一,它是能够熬过时间的,十几个小时算什么,我一句话也许都还没有读懂呢。第二,新生命要诞生了,存在。当然我今后要死亡前,我一定读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我已经做好准备了,那一天,你们看到新京报报道一定是王老师拿的最后一本书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我已经想好了,人生必须提前做到这一点。哲学不就是面向死亡的操练?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人生才能获得意义,这是我理解的人生。

  

《存在与时间》

作者: [德] 马丁·海德格尔

译者: 王庆节 合 / 熊伟 校 / 陈嘉映 修订 / 陈嘉映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年4月

  我读过那么多西方的文学中,其实就是两个流派,一个是时间派,一个是空间派。最典型的两个代表,一个是普鲁斯特,一个是卡夫卡。卡夫卡绝对是空间派,他足不出户,一直都好像没有离开过布拉格,但他把前几千年写尽了,后几千年也写尽了,人的那种大孤独,在那种有限空间中会变异成什么东西,他已经写到极致了。普鲁斯特一辈子也没有走过多少地方,生命就走了那么点地方,但写了七卷长河小说,看他的时间,全在时间长河中流逝了,一个瞬间就写了相当几千年。

  只有真正的书籍才能帮我们推动时间和空间。阅读能真正地让你成倍地获得时间,因为在时间的质量上,你是能够走向前面几千年,甚至畅想未来几千年。只有阅读能够把你带向这两个极端。

  让阅读给你自由,自由给你生命之源,只有这样,阅读、文字世界才绑在了一起。

  当年我在新东方开过一个课,讲单词的起源,我起的题目叫做“From word to theWorld”。从单词走向世界,word和world只差一个字母 “L”。我后来不断的生发,我说从单词变成世界,只有一个差别,就是L,这个L恰恰在英文单词里太著名了,全是与重要的东西有关,语言language, 生命life,活着living,love,learn……

  换句话说,要把文字真正变成完整的世界,你拥有的世界,你掌管的世界,你向往的世界,你驾驭的世界,没有一个东西不通过这个“L”实现。你必须迸发出你的生命,通过语言,通过学习,通过生存,把它转化成你内在的生命的风景,你自己人生的风景才会成为更加壮观的人类的风景的一幕。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演讲人:王强;文稿整合:万斋,走走;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强;编辑:走走;欢迎朋友圈转发。

“有时·论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