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那年月,恰同学少年:“三官殿一号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

  导言:这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展览,但是这一定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2017年4月27日,“那年月:2017三官殿1号艺术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湖北美术学院87级油画系的黄汉成、罗实、马六明、彭玉忠、唐荀、王朝斌、曾梵志、周俊茂8位同学在这里重聚。30年前“恰同学年少”的青春记忆在展览现场的艺术家交流中回放,而现场的作品更是在艺术家们“不断变化的视觉景象背后,展示了社会结构的转型对于他们的深刻影响及所带来的个体鲜活的生存印迹”。

  1987年,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进行了自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的第三届油画系招生,黄汉成、罗实、马六明、彭玉忠、唐荀、王朝斌、曾梵志、周俊茂从数千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时任系主任的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尚扬组建了以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的方少华、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魏光庆、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田辉等青年教师搭建的多元教学团队,以开放的教学氛围、先锋性的创作态度、溯源经典的基本功底要求进行教学,给了这些年轻的学生自由的学习氛围。

  2017年,湖北美术馆在经过半年的筹备后组织了此次展览。展览现场有艺术家们早期的作品展示,也有近期的创作状态呈现,在求学时期的老师之一方少华看来,“30年里他们对于艺术的坚守,这对于艺术的本身特别重要。面对生活我们有很多中不同的选择,面对艺术也是一样,从当初物质匮乏的状态到现在物质过剩的时代,这8个年轻人在面对艺术时候的纯真是对抗浮躁时代的特别温情的东西。但是对于艺术问题的讨论还是要回到艺术自身,我们曾经一起度过了很多青春期的美好时光,未来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87级油画系的骄傲”。

  “在这30年里,无论后来我们从事什么职业、身处何种环境,我们始终坚持着创作;尚扬、方少华、魏光庆几位老师在艺术领域中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们在学校就强调的‘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对艺术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们选择了完全迥异的表达方式”。

  在本次展览上,展出了黄汉成近年的《人与商业》系列。黄汉成最早开始创作商业题材是在1992年,直至现在,次系列已经成为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黄色背景是该系列绘画中的要素之一,“我认为黄色背景极具商业性质,它是一种表征,一种隐喻,十分适合武汉火炉城躁动不安的情绪。这种黄调子,从一九九二年开始画架上波普油画起一直沿袭至今。我的老家在南京后从南京迁徙至武汉,从一个火炉进入到另一个火炉。黄色象征气候的炎热,象征火,象征商业的勃发。如火如荼的商业氛围是我生活中一个既实在又虚幻的组成部分,同我的艺术生涯并列为人生的两个旋律,我在市民成堆的商业化环境中长大,却始终同环境保持着不即不离的关系,也就是在场而又对立的关系”。

  在罗实的绘画中,条纹、格子与自然风景、名胜、游戏场重重叠叠,与文革记忆图式的相互遮蔽,“使沉重的自然环保及其人文主题,呈现出视觉思考的隐性转述”。他针对时下社会问题的自我救赎与批判,在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曹丹看来,一方面显示出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他在种种社会性迷失与无奈的境遇中不断针对自然生存、人文生存的终极思考,同样也呈现出面向未来的文化沉思。

  在此次展览中,马六明展出了其2015年至2017年的绘画新作。自2003年做了最后一场芬·马六明的行为艺术之后,马六明逐渐让大家看到他绘画的状态,“我真实的状态是一直在画画,只是在画画的过程中,做了十年行为艺术,然后把行为艺术停下来了还在继续画画,在画画过程中也在探索”。从最开始停下行为艺术尝试漏画法的五年,到后来摆脱对材料的依赖,“就是在一张画布上思考如何画”,马六明似乎已经走在寻找绘画自由的路上。

  在彭玉忠的作品中,女性多以丰乳肥臀的形象出现,潜在着一种性的暗示,这种“潜在”是人本性的表现,又是人掩盖这种本性之矛盾冲突的一种再现,“性是文学、艺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描绘主题,我只想将这一‘永恒’穿插在当下现实生活状态的场景之中”。彭玉忠作品中的人物多来自与生活中的陌生人,“越是陌生的人,我越爱静静的观察他们,通过人的表情、语音、肢体语言,想象他们的性格、相互关系、生活经历,甚至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是否与想象一致,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一个开放的空间封闭自己,又在自我封闭的空间让思想空间无限的开放”。

  迷茫于中国在工业化的道路上,乡村与城市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唐荀在毕业后创作了作品《俺家的》、《寻找家园》,“这些作品具有时代影像的性质,记录了中华民族进程中的一段历史阶段”。《远方的歌》则显示出唐荀近年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重现在画布上,“画面风格倾向古典主义,但情感却是时代的气息”;《大道武当》在认识中华文明特质的同时,意在审慎民族的未来和走向。

  王朝斌在近期的创作中试图去寻找自己对绘画的状态,“从艺术学习阶段到现在的教学,我们浏览了太多的技法、学习了太多的观念,正因为如此,绘画变得越来越困难,我想摆脱这种负担和约束,获得更多的随意发挥的空间”。所以在其近期的创作中,王朝斌更愿意“以中外绘画史为背景,进行‘绘画是什么’这类本质问题的思考,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创造图像的乐趣,从而达到自我精神诉求,回归绘画的本身”。

  此次展出的《无题10-03-01》是曾梵志创作于2010年的作品,系其自2001年创作至今的“乱笔”风格。2001年曾梵志的创作开始发生转变,之后其右手受伤,不得不改用左手画画。左手运笔自然难以达到右手娴熟的控制能力,在创造新方向的同时又不断的出错破坏画面,越是试图去修改这些错误,反而造成新的错误,这是在正常的右手思维中难以出现的。曾梵志在这个整体中发现了破坏的力量,干脆彻底用这种方式来创作,即产生了之后的“乱笔”风格。“乱笔”风格从2004年成熟,借助画笔的随意性和控制性两方面的相互抵制,乱笔系列抓住了力量、自由度于一体的特征。此后曾梵志创作了《乱草》系列、《风景》系列、《天空》系列、《安迪·沃霍尔》系列等等,也包括在北京香格纳展出的四件《从1830年至今》系列作品。

  周俊茂近几年一直在持续的《风景》系列显示出他对古典技法的偏爱,“我想在抽象和具象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表现诸如风景这类介于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之间的物象”。此次展览是周俊茂《风景》系列的首次对外展出,“这批作品还在一个探索的阶段,我也想藉着这次展览的机会听听老师、同学对这个系列的看法”。

  在展览现场,这8位艺术家聚在一起,触动观众的是30年前“恰同学年少”的青春记忆。而面对这些作品,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这8位艺术家,70年代的动荡、80年代的变革为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打下深刻的时代印记。他们见证过匮乏的时代,也看着物质社会的逐渐充裕;他们感受过这个城市的质朴,也成为欲望社会的记录者,“充斥其间的个人生存方式和生存印迹及其在今天的视觉表达,唤起的是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正像是湖北美术学院87级油画系任教老师之一的魏光庆所说的,“这8位艺术家的发展轨迹更像是在反映他们那一代人的临界点,一方面是一种精神状态的临界点,当整个国家剧烈转型、进入集体的物质状态,他们反而在30年的经历中仍然保留了理想的集体主义;另一方面,他们8个人的状态其实体现了当代艺术在90年代经历的一个临界点,可能身兼教职从事创作,可能将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半长期的状态同时在其他领域发展,更极端的是,职业艺术家开始出现。无论这两者中的哪一者,对于这个社会都是有它的积极价值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