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女博士反同,我以为我回到了1917年!

  

今日站点:

1 “华科女博士反同”事件回顾

2 纠正关于同性恋的几点误解

3 同性恋艺术家的同性恋作品解读

本文为阿扑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ARTPLUS 饭醒了叫我

视觉和插图:ARTPLUS 特别慢

  

  前几天,“华科女博士反同”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讨论的热潮。

  

  照片中,两位医学女博士在华科女子篮球赛标牌下拉起了“维护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让同性恋远离大学校园”的横幅。

  随后,华中科技大学女王杯“HUST女篮联盟”在微信公众号紧急发出声明:照片上横幅的内容仅代表部分参赛队员的价值观,不代表联盟立场。

  

  事件继续发酵,4月19日,距离反同横幅事件三天,依然没有任何官方表明一个态度。几位母亲自发组织,在学校体育场及食堂拉起横幅,“别让恐同者伤害我们的孩子”,隔空对话。

  

  校方表示,拉横幅的两位在职女博士受到了前华科体育部员工凌冰的唆使,校方担心反同组织会对学生造成威胁,因此启动了应急预案,并将事件移交安保处调查,调查完毕后将会公布结果。

  

  讲真,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阿扑以为自己穿越回了一千年前!——简直无话可说,漏洞百出,算了,还是一个一个来吧(心累.jpg)。

  一问:同性恋不符合传统伦理,是西方思想?——知识是个好东西

  同性恋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从《商书》、《周书》、《诗经》,到《战国策》、《汉书》、《北史》等等大批古代典籍中,都可以找到有关同性恋的爱情典故。

  在古代帝王名士中,同性恋或双性恋者也为数众多,包括卫灵公与弥子瑕、齐景公与羽人、魏王与龙阳君、汉高祖与籍孺、汉文帝与邓通、汉哀帝与董贤、明正德帝、郑板桥、袁枚等等,不然你以为“断袖分桃”怎么来的?

  

斯坦福大学中关于同性爱的雕塑

  而在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同性恋非常常见,后来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兴起,同性恋受到打压,直到19世纪进化论登上历史舞台……

  总而言之,同性恋是古今中外任何文明中都存在的正常的现象。所以,说同性恋是从西方传入的人,没事的时候还是要多读书啊!(我就不吐槽那两个女博士的知识含量了)

  二问:同性恋不符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便扣高帽谁不会啊

  

  阿扑认真拜读了我们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发现“反同”及其近义词。如果随便这么上纲上线的话,按照这两位女博士的逻辑,阿扑觉得她们有纳粹倾向,因为法西斯反同啊(摊手)!

  

来源:戈雅《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

  除了标语上的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同性恋的误解,阿扑在此一并科普一下:

  误解一:同性恋是一种病,可以通过治疗改变。——电击治疗吗?呵呵

  从医学或精神病学的角度来看,同性恋是一种完全正常的人类性倾向。世界上主流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机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精神病协会和美国心理学协会,都认同这一立场。

  

圣保罗同性恋大游行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同性恋恰恰是自然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人类中有同性恋,很多动物中也有。有记载的同性恋动物已经有3000多种,包括昆虫、鱼类和哺乳动物等,从大象到海豚,从黑熊到水牛,不一而足。

  但恐同症的动物只有一种,就是我们人类。

  同性恋或双性恋不是疾病,所以根本就不应该被治疗。至今我们都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一个人可以借助治疗,从同性恋变为异性恋。

  误解二:同性恋=艾滋病——匮乏的性教育才是主因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防艾滋病公益广告

  在性传播方面,任何有过无保护的性行为的人,不论男女,不论性倾向,都有可能感染HIV或患上艾滋病。虽然男同性恋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但并不代表每个艾滋病毒感染者都是同性恋者。

  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57.5万例,性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占93.8%),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66.6%,男性同性性行为传播占27.2%可见,异性恋者才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人群。但无论是异性恋者、同性恋者还是双性恋者,都应杜绝不安全的性行为。

  

  有很多艺术家也是同性恋,甚至他们的一些经典作品描绘对象就是其同性情人。

吉尔伯特和乔治:同性恋人本身就是艺术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and George)是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他们不仅是艺术创作上彼此的最佳拍档,是惺惺相惜的好友,同时也是一对已正式登记结婚的同性伴侣。

  两人在1967年就读于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雕塑系的时候相识,并一见钟情,从此形影不离。1969年,他们舍弃姓氏,以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名义组成双人艺术家组合

  同年,俩人把音乐和“活着的雕塑”的理念结合在了一起创作的行为艺术《唱歌雕塑》使他们一举成名。之后他们以活着的雕塑为原型创作了大量的行为艺术,而他们也有了一个“活体雕塑”的身份。

  

吉尔伯特和乔治作品:《唱歌雕塑》

  他们作品的颜色大胆鲜活、元素跳跃而多变,其中更是充斥着挑衅意味与反叛思想。两人喜爱投身于创作中,身穿各式风格的衣服以促成画面中强烈视觉对比及反差的形成。

  

  

  

  

  

  

吉尔伯特和乔治作品

大卫·霍克尼:通过绘画来“出柜”

  

  大卫·霍克尼生于1937年,他11岁时就知道自己要当一个艺术家,26岁时已名声大噪。他与安迪·沃霍尔齐名,是艺术圈里著名的同性恋艺术大师。

  

《我们两个男孩紧紧胶着着》

  1961年,就读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年仅24岁的霍克尼就创作了《我们两个男孩紧紧胶着》,白色线条绘就的手臂拥抱着对方,紧促的短线条将两个男孩无限拉近,周围弥漫着飘忽的笔触和少女涂鸦般的桃心形图案。

  之后的50年来,霍克尼创作了大量的裸体肖像和同性爱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他的“泳池”系列作品,画面中的模特是霍克尼的情人兼学生彼得,以他为原型,霍克尼创作出大量的的“泳池”系列作品。

  泳池系列作品:

  

  

  

  

  

  

  

  

  “泳池”系列作品几乎都被蓝色统治。阳光泳池意味着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地展示自己并观看他人身体的地方,也成为了霍克尼笔下同性恋者的乌托邦——无需躲藏,无需羞愧,这组作品成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同志宣言”!

安妮·莱伯维茨:相机记录恋人最后的人生

  

  安妮·莱博维茨,美国著名女摄影师,世界上报酬最高的摄影师之一,以其独特的人像摄影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评论家们称为"摄影师中的左拉"。

  

列侬夫妇经典合影

  拍摄列侬是她进入 《滚石》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小野洋子甚至在看到她的时候不屑一顾,"你太年轻了"。那张约翰·列侬拥吻小野洋子的照片被拍五小时后,列侬遇刺身亡。正是这张照片让她一举成名。

  《一名摄影师的生活:1990-2005》一书中,收录了莱伯维茨15年间拍摄的作品,其主要对象为她的恋人——美国最睿智的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

  

苏珊•桑塔格凝视着莱博维茨的第一个孩子 Sarah

  1988年,39岁的莱博维茨为55岁的苏珊拍摄随笔集《艾滋病及其隐喻》的封面,从那以后,她们成了生死挚交,苏珊带着莱伯维茨去了很多莱伯维茨完全不会想到要去的地方,并拍下了无数珍贵的照片。她们俩从来没有住在一起,但住在同一栋公寓大楼,看得见对方房间的风景。

  

做完乳腺癌手术后的桑塔格

  1998年,苏珊被诊断出癌症,Annie放下工作整天陪在她的身边,并用相机记录下了桑塔格在病床上与死亡斗争的情景。

  

桑塔格去世

  尽管在苏珊·桑塔格生前,两人并没有刻意说明彼此的关系,甚至莱伯维茨让自己有意识地跳出苏珊的照片中,尽管她们在一起生活将近15年。而最近莱伯维茨接受访问时,终于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是的,我爱苏珊

唠 嗑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专访过在国际艾滋病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张北川教授。

  柴静问张北川:“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不接受同性恋者?”

  他说:“因为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育当作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异性恋追求爱情、自由和公开表达自己身份的空间,同性恋又何尝不是呢?

  参考:

  1.雅昌艺术网 http://news.artron.net/20150703/n755829_6.html

  PS:很多盆友留言说无法加入粉丝群。由于人数已过100,只能由群成员邀请才能进入。所以麻烦大家添加陈保安的微信(扫上图二维码即可),注明入群,随后会受到入群邀请。造成不便,不好意思!

关 注 阿 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