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世界史,这对父子只用了几百页

  在各个学科都不断走向细化的今天,世界历史研究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趋向,在全球化的现实中,在传统世界史的基础上,全球史强调的是世界历史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观测人类过往的新路径。

  《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就是全球史领域内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作者麦克尼尔父子两人都是在全球史学界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父亲威廉·麦克尼尔是全球史领域的领军人物,在研究环境与科技对人类历史进程发展的问题上,尤为见长,是全球史研究模式的开创人和推动者。儿子约翰·麦克尼尔也是环境史领域的中坚力量,一直致力于将环境的影响与人类历史的每个阶段相联系,探求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威廉·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世界历史学科的“现代开创者”,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兴起》一举成名,并因此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

  虽然父子两人在序中自谦说,这本书源自于约翰·麦克尼尔一个疯狂想法,但不难发现,“疯狂之余”,整本书的写作过程,其实倾注了两位史学大家扎实的学科素养,以及长久以来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严肃思考。

撰文 | 张珉璐

“人类网络”

连接过去与未来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历史研究》的相继出版,致力于打破民族国家界限的综合历史著述开始复兴。不过,这些历史著作大多存在两个局限,一是以欧洲史为中心;二是将各地历史简单地罗列,缺乏相互联系。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出版,被推崇为全球史兴起的重要标志,因为它从全球视野和互动视角来考察历史的做法,恰恰纠正了以往世界史写作的缺陷,符合了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浪潮。

  

《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译者:李永斌等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5年1月

  自《西方的兴起》问世以来,麦克尼尔的著作和论文主要关注的是“在大范围区域内产生过影响的特殊事件”。相较于以往过于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世界历史写作,麦克尼尔父子所探求的是一种更为科学的世界观,他们借助能量、环境、物种、细菌等自然科学研究才会涉及的内容,努力为读者呈现评述更为客观、论据更为坚实的世界历史。

  在父子二人各自多年的研究中,写作宏观世界历史一直是他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他们也在人类的历史中努力寻找那些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核心要素,使之成为其世界历史写作的主题:在《过去与未来》中,它是交通方式;在《西方的兴起》中,它是文明扩散方式;在《瘟疫与人》和《蚊子帝国》中,它是寄生物或病菌;在《权力的竞逐》中,它是军事技术。而现在,在《麦克尼尔全球史》中,它是“人类网络”。

  那什么是“人类网络”呢?在麦克尼尔父子看来,人类网络“就是把人们彼此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的关系。这些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说,邂逅之交,亲属,朋友,群体对手,敌人,经济交往,生态交流,政治合作,甚至还有军事竞争,等等。通过上述这些关系,人们彼此交换信息,并且使用这些信息来指导他们下一步的行动。

  

《瘟疫与人》

作者:[美] 威廉•麦克尼尔

译者:余新忠 毕会成

版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0年4月

  他们也彼此交换或传输各种有益的技术、物品、农作物、观念等等。更进一步,人们还可能在无意间交换着各种疾病、无用的废物,以及那些看似无用但却关系到他们生存(或死亡)的种种事物。塑造人类历史的,正是这些信息、事物、发明的交换与传播,以及人类对此所做出的各种反应。”而在漫长的时光中,虽然这些网络的性质和内涵在不同的人类发展时期各有不同,但这些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的人类网络恰恰构成了人类历史的总体框架。

  网络中会有各种连结点,也会有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交换会发生在点上,也发生在这种关系之中。麦克尼尔要把整个世界历史的一切内容编织到这个网络之中,这势必要证明网络存在的普遍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都和他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连接和交换,如此,个人、群体、民族、国家、文明等均可以是网络中的一个点,可以编织起无穷的关系。这张关系之网、交往之网向历史中延伸,就自然构成了麦克尼尔所说的这张有着历史纵深的“人类网络”。

  在他们看来,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凭借自身各种合作与竞争的复杂模式,构建了全球性的网络体系,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命历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麦克尼尔父子在本书中,以“人类网络”的方式将各种史料组织起来,滤去细枝末节,将关注点放在真正具有意义的重大事务上,从“上帝视野”鸟瞰人类历史的纵横双轴,构建了重审人类历史的大视野和大结构。

起点置于史前

动力及创新来自对语言的使用

  读者可能会好奇,区区几百页的书如何能把人类历史说清楚,更何况麦克尼尔父子“野心”极大,他们将这本书的起点定在了史前,远远超过传统史学以文字出现为起点的做法。

  在《欧洲史新论》中,威廉·麦克尼尔曾说“我的结论是,有文字以来的大部分时间,推动历史变化的主轮是陌生人之间的接触。因为这种接触引起双方重新思考,甚或在某种情况下改变其原有的行为方式。这类接触和反应就产生了文明。”然而在本书中,麦克尼尔父子提出了对以往论述最核心、最深远的更正:人类早在幼儿期(史前)就处于交往网络中。

  

《西方文明史手册》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译者:盛舒蕾等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这种交往网络的形成随着人类可居住地的扩大而迅速散播。根据麦克尼尔父子的猜测,在扩散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以及最为重要的创新就是对语言的充分使用。正是通过语言,人类才开始在自己的群体中塑造共同的意识世界,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递确保并赋予了人类的生存和壮大。在这基础上,人类这个在体格上并不强大的种族迅速成长成为地球生物、地理变革的一种驱动力量,大约4万年以前,地球开始进入生态史中的人类时代。

  而人类扩张的后果是惊人的:在新环境中,体格庞大的动物的广泛消亡往往是同人类猎人的到来密切相关的;人类在实现对新居住地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工具尤其是火越发精准的使用,对植物界所造成了同样重要的影响。无论人类抵达何处,都会以自己的活动,来改变当地的地貌和物种:某些物种是他们所喜欢的食物来源,就会被加以精心培育,而那些不合人类意愿的,则被视为杂草、害虫。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熟悉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出了畜牧和农耕,人类的文明之火从此生生不息。但这些进程,都远远早于文字的出现。也正因为此,“人类网络”理应包含整个人类,即使是地理的障碍,也并没有阻碍早期人类形成规模越来越大、凝聚力和相互协调性不断增强的群体。这也是为什么本书要将起点放置到史前的重要原因。

  

父亲麦克尼尔和他参与编撰的世界史百科全书。

  在麦克尼尔父子写作的多种世界历史作品中,我们应该把这部《麦克尼尔全球史》视为自《西方的兴起》以来,一生探索世界历史写作的一个圆满句号,不只是因为《麦克尼尔全球史》融合了麦克尼尔近一生的阅历与经验,还因为这部作品为我们理解世界拓展了更大的可能性,开辟出更广阔的空间。

  在《神话—历史——真理、神话、历史和历史学家》一文中,麦克尼尔曾说过:“通过构建个人与人类整体之间休戚与共的密切联系,可以降低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由于相互冲突而造成的毁灭性。然而,编纂一部清晰明确的世界历史用以取代先前狭隘的、由于不可避免的缺陷只会导致这些冲突不断加剧的史学,就有望实现这一和平的理想。”在《麦克尼尔全球史》一书中,麦克尼尔父子并没有避讳对于这个时代深深的危机感,这种感觉甚至远远盖过了威廉·麦克尼尔曾在《西方的兴起》中洋溢的乐观。

  因此,写作一本宏大的历史,将人们的视线从短时期的、无意义的竞争中转移到世界性网络体系的维系上,才是《麦克尼尔全球史》的终极目标,才是麦克尼尔父子作为专业历史学家这种强烈的、引领全人类进步的使命感所在。在书本的结尾,麦克尼尔埋下了希望:“我断定我们现在就处在这种破碎的边缘。幸运的是,智慧和那种令人尴尬的宽容或许可以使这个世界性网络免于破碎之灾。让我们祝愿真是如此吧。”

  

《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作者:约翰•麦克尼尔 威廉•麦克尼尔

译者:王晋新等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3月

  本文系独家原创;撰文:张珉璐;编辑:李佳钰,阿东。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扫一扫,赏给书评君一个可爱多?

  

  

  

  

  

直接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的精彩~

  民的名义| 平庸之恶| 假课文| 养猫| 自闭症| 法律与舆论| 春日赏花| 原生家庭|2084| 婚外恋| 性教育| 古典诗词| 刷热点|安·兰德|“爱国主义”| 共享单车| 胡适|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人生无意义| 小津安二郎| 作家的脸| 朋友圈| 黄永玉| 高房价| 钱理群| 篡改历史| 抑郁症| 荒木经惟| 沈石溪| 心灵鸡汤| 帕慕克| 龙榆生| 奥兹| 奥威尔| 阿列克谢耶维奇| 民国试卷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