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范小青:诚品在苏州(1)

  作者简介

  范小青,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二十部,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等。发表中短篇小说四百余篇,以及散文随笔等。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短篇小说成就奖、第二届林斤澜杰出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小说选刊》《小说月报》《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等多种奖项。有多部作品翻译到国外。

  1

  早晨,从城南出发,我要到东边的苏州工业园区去。

  现在,从苏州的这一头,到苏州的另一侧,早已不用穿小巷过短桥了,几乎一路的快速通道,出门,右拐,上东环高架,再右拐,到现代大道,直跨金鸡湖大桥,我要去的那个地方就到了。

  那个地方就是诚品开在苏州的店——“诚品生活苏州

  天气很好,连绵的阴雨似乎已经结束,久违的阳光,久违的蓝天,巍峨高耸的大楼,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街道,金鸡湖微波荡漾,巨大的摩天轮缓缓轮回……坐落在这里的诚品店,和周边的这一切,是那么的谐和,那么的融洽,似一种情投意合的恰到好处,似一种志同道合的浑然天成。

  而同时,它又是那么的醒目,那么的出众,特立独行的精致极品,独树一帜的匠心之作。

  恰如苏州工业园区圆融广场上的那个著名的标志性的圆融雕塑,两个动态的圆,紧紧相叠,圆中有方,方圆一体。

  它的圆,圆得有起伏,有曲折,是那种柔和有力的起伏,是顺势而为的曲折;它的方,则方得有变化,有动感,是不守陈规的变化,是行云流水的动感。

  从地理位置看,诚品和园区圆融雕塑,它们在金鸡湖东岸比肩而站,执手共立。

  其实,在苏州工业园区这片不断生长和变化着的土地上,标志性的建筑比比皆是,而我的思绪,却从这许许多多的印象中,一下子跳跃到了圆融那里。

  圆融说的是中新双方的合作关系,更是说的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今日与未来、中国与世界等等的关系。

  也许,这正是我所理解的诚品和苏州的关系,从本质上,从内涵的最深处,从外延的各个方面,诚品和苏州,苏州和诚品,密切合作,相互交融。

  只是,这一种理解,这一种认识,这一种感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那时候,当我们听说诚品在大陆开出的第一家店落户在苏州的时候,欣喜,振奋,倍感骄傲,那都是毫无疑问的,但与此同时,我们的脑海里是掠过了N个疑问的。

  第一个跳出来的,必定就是:为什么是苏州?

  诚品是以大著称的。

  200611日开幕的台北信义旗舰店,上下共八层,是亚洲规模最大的书店;

  诚品20年的时候,已经开出书店50多家;

  2015年,到诚品的人次达1.8亿;

  这真是很大的概念。

  诚品是以先进著称的。

  诚品的经营理念并不是单纯的营销图书,而是集推广阅读、激发创意、深耕文化、提升心灵为一体的复合式操作;

  诚品的经营模式不仅仅是卖书给读者,他们的工作需要读者共同参与,是一种集体创造行为;

  诚品的经营范畴也从图书销售拓展至画廊、出版、展演活动、艺文空间和课程、文创商品(诚品行旅)等等;

  这是创新创优的先进理念。

  诚品是以开放著称的。

  诚品,可以开在学校,开在医院,开在居民区,开在捷运站,可以开在任何地方,诚品早已不把诚品只当成一个书店,只当成一座大楼,诚品所到之处,就给那里带去了一个空间,任何的人,进入到这个空间里,吸纳到全新的文化形态,这种形态,足以影响他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的生命的形态;

  这就是诚品。

  这只是我所了解和列举的诚品之一二。

  而苏州——

  毕竟从前的苏州,是个小苏州,再加上像我这样的苏州人,还会以小为荣,以小为乐,沾沾自喜的;

  毕竟从前的苏州,是个旧苏州,而且许多人偏爱的似乎也是旧式的气息和记忆中的场景;

  毕竟从前的苏州,是个传统的苏州,因为传统的厚重,因为传统的浓郁,因为传统的珍贵,苏州既要传承传统,又要丢开包袱大踏步前行,是两难的境界;

  这样的苏州,能够接纳那样的诚品吗?

  而事实上,这样的苏州,已经接纳了那样的诚品了。

  新与旧原本就是紧密相连的,大与小也是经常相互转换的,绽开在传统大地上的先锋之树,因为它植根于深厚、滋润、肥沃的泥土,因为它呼吸着湖面上新鲜而充足的养分,它是枝繁叶茂的,它是生机勃勃的。

  正如诚品的吴旻洁副董事长所说,她和吴清友董事长,早在新世纪初,苏州工业园区的领导就已经开始向他们介绍了苏州和苏州工业园区,他们也多次听闻金鸡湖的未来发展前景,但始终无法在心中勾勒出清晰的形象,始终没有能够想象出那是一幅什么样的图卷,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内心是充满疑惑的,一个工业的园区,为什么要引进书店?

  一直到2009年,吴清友、吴旻洁和李介修总经理,第一次站到金鸡湖岸边,或就近观察,或放眼远眺,心中之疑,随之消失,不仅释疑,而且还大为惊讶。

  大概,从那一刻起,吴清友、吴旻洁和李介修,他们的感受就已经到位了,心里都已经清楚了,眼前的这个位于苏州城东边的园区,无论它是工业园区,还是别的什么园区,其实它就是一种气质。

  恰如诚品,诚品是书店,但它更是一种气质。

  于文化,是如饥似渴的;于积淀和推广文化,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于是,诚品和苏州,两岸的两个品牌,终于相遇,终于携手,终于有了这个诚品在苏州的话题。

  这是气质和气质的互融,是品相和品相之共生。

  于是,诚品就成了苏州的一张新名片;而苏州,则成为诚品的一个新起点。

  去香港购物,去台湾购书,似乎早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常识,只是我无法统计出,这许多年去台湾诚品的大陆同胞人数和他们购买的图书册数,其实我知道,这完全无须统计,数字自在人心,数字就是人心。我常常会听说,某一个熟人,在台湾诚品一下子买了几万元的书,我也常常听到,某一位同仁,正在推广宣介他在台湾诚品购买到的某一种图书。

  我想,这,就足够了。

  我第一次去台湾诚品,是在1998年,因为时间比较久远了,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得了,但是那一种震撼却是一直留守的心底里的。以至于时隔十年,到了2008年,我第二次去台湾,听说旅程中有诚品之行,竟然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激动和亲切。只可惜,这一次的行程实在太紧,只给了我们很短的时间去逛几万平方米的诚品,实在是太难为人了,加之旅行辛苦疲惫,我实在已无力登楼挑书。何况这一次,初秋时节,天气渐凉,我因行色匆匆,只带了夏季衣物,到了台北,才发现早晚已有几分凉意,急于添置一件外衣,于是,这个短暂的诚品之行,我竟没有去书店,没有穿越在浩瀚的书海里、将自己淹没在文化的气息中,却在一楼的一家小小的服装店里,买了一件薄薄的风衣,灰黑的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点。

  留给我们的这一点时间,刚刚好。

  从那时候起,往后每一个夏天,这些灰黑色的圆点,大小不一的圆点,排列有序又无序的圆点,就一直会跟着我走南闯北,它虽然很薄,但是在空调过足的房间里,它就是温暖;它虽然很轻,但是心里却始终沉甸甸的搁着。只是每每回想起来,是否应该心生些羞愧呢?诚品以销书而驰名,我却在那里买了一件衣服。

  其实我知道,那是不必的,诚品人也一定不会嘲笑我、轻蔑我。

  因为其实我并没有错过诚品的文化气息,这件衣服是台湾设计,它现在就在我的面前,我特意看了一下它的商标,CHICAMADE IN TAIWAN,台湾的牌子,台湾制造,它当然也是一本书,一本独特的书,它恰好传递了诚品的一个理念,将生活和书籍融合一体。

  在台北诚品的那一个夜晚,我虽然没有穿越在浩瀚的书海里,但我仍然是淹没在文化的气息中了。

  转眼又是八年。

  有缘再一次相遇诚品,竟然是在我的家乡苏州。

  诚品生活苏州开幕于20151129日,我虽然一直还没有机会去过,但是这半年多,我基本上是个自觉自愿的宣传员,只要有机会,只要话题够得上,我会逢人就说,诚品的第一家大陆店,开在苏州。

  呵呵,作为一个苏州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好了,在纸上绕了半天的路了,我其实早已经到达了,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诚品。

  我见到了内敛优美的吴旻洁,温文尔雅的李介修,开朗热情的书店总监郎正中,还有干练聪慧的公共事务部资深副理余至美,等等等等。

  就这样,我跟随着自己的疑问,走进了诚品。

  为什么是苏州?

  吴旻洁微笑着坐在我的对面,她的笑是那么的沉静,那么的安心。

  大家都称她小吴董,这个称呼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就像诚品给人的感觉一样,你走进去,会很自在,很自由,很放松。

  不过一开始我还稍有些担心的,吴旻洁给我的第一印象,好像不是一位话很多的人。

  但是一旦开讲,吴旻洁几乎是滔滔不绝,不仅不带停顿,似乎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

  我完全理解,这是因为曾经的和仍然继续着的和还会继续进行下去的全身心的投入,这是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带来的太多太多太复杂太复杂的感受,这是因为诚品人对于诚品事业的骨子里的生命中的挚爱和忠诚。

  我已经被感动了。

  但是我的疑问仍然在。

  为什么是苏州?

  吴旻洁又笑了。她的笑,我读懂了,其实不只是我这个苏州人,许许多多的苏州人和非苏州人,都向她请教过这个问题。

  故事要往前推溯。

  2009年前后,也就是诚品20周年那一段时间,吴清友董事长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诚品已经走过了二十年,那么,诚品的后二十年,往哪里去?

  就是从那时起,吴清友给了自己一个全新的愿望,诚品要从台湾出发了,要到更大更多的华人区去。

  这个愿望,并不是在忽然间产生出来的,好几年前,诚品人的眼光就已经投出去了,越过海峡,来到了长三角。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快速、文化积淀深厚、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城市并非只有一二。

  可以提供最理想的位置。

  可以提供最需要的面积。

  可以给予最优惠的政策。

  可以提供你所需要的一切。

  前提就是租房给诚品。这是诚品一直以来未曾改变过的驾轻就熟的经营方式。

  终于轮到苏州了。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人说,我不打算租房子给你,我给你一块地,让你自己建设你的诚品。

  这个建议,着实打动了吴清友。

  这个打动是有重量的,是够震撼的,因为它也许就会改变诚品20年以来一以贯之的租房开店的经营模式。

  更何况,苏州工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到这个时候,开发已经十分成熟,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到了极致,现在园区打算交给吴清友的这块地,是园区紧紧攥在手里的最后一块地方,也是园区地理位置最好的一块地方,堪称皇冠上的钻石。

  所以,园区一直是舍不得放手的,园区的宗旨就是,这最后的宝地,一定要用在最需要、最重要、最关键的项目上。

  既然它是皇冠上的钻石,这颗钻石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既然它是皇冠上的钻石,那就要让这颗钻放射出最耀眼最灿烂的光芒。

  现在,最需要、最重要、最关键的项目是不是已经出现了?

  是的,现在诚品站在这里了。

  诚品是什么?

  诚品是一个项目。但诚品不仅仅只是一个项目,诚品更是一个标志,是一种风气,是一种生活。比起一个大型的房地产项目,或者一个先进的现代化企业,它能够散发出更多的信号,它能够提供给人更多的联想,它能够创造出超越物质的无限的精神世界。

  苏州人就是这样想的。这就是最重要、最需要、最关键的项目。

  小苏州的大手笔,有力地推动了吴清友迈向苏州的步履,推助了吴清友第二个愿望的实现:诚品如果走出去,坚决不做游牧民族。

  在全球电子化的背景之下,做实体书店,心,应该是宁静的,不要焦虑,人,不能是飘浮的,要有踏实感。而土地,就是一颗最大的定心丸。

  这是第一块真正属于诚品自己的土地。

  不再用自己的钱去贴别人的墙;不要再看着别人的脸色,担心到期的房子能不能续签、会不会涨价;不要再四处物色合适的店面来适应诚品的高要求……

  走向华人区,不做游牧民族,正是这两个拓展诚品二十年模式的决定性的想法,决定了诚品走进大陆的第一步——

  选址在苏州。

  这是诚品为自己选择的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这是在着力拓展诚品的创新意识,这是诚品二十年后的一个不一般的起点。

  这是一个扎根落户生根落地的十分牢靠的作为。

  这是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诚品最新最美的图画。

  苏州是什么?苏州是一种气质。苏州是大气的。

  诚品是什么?诚品是一种气质。诚品是有气魄的。

  那个时间,定格在20105月,从此,苏州和诚品,握住了手,有了共同努力的方向。

  大家信心满满,志在必得。

  可是当时的园区领导马明龙,却说了一句话:挑战刚刚开始啊。

  此时此刻,吴旻洁坐在我的对面,她的一直没有间断的叙述,暂时停顿了,她回忆起当年的那句话,感慨万端。

  挑战。

  是极端的挑战。

  想象不到的曲折。

  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

  六年时间。在建设诚品生活苏州的六年中,他们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体会的酸甜苦辣,用普通的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了。

  所以吴旻洁说,如梦似幻。

  简直就是做梦般的,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走到今天。到今天再回头想这一步一步的过程,都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只要哪一步走错了,甚至踩偏一点点,都有可能前功尽弃,全盘皆失。

  是的,在苏州工业园区,诚品有了自己的地。诚品做了20年的实体书店,早已成为独具一格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品牌,诚品的成功,闻名于世。

  但是,诚品却没有造过房子,没有做过房地产项目,甚至一直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土地。

  投入的钱到哪里去找?

  会造房子的人在哪里?

  房产的营销由谁来做?

  更难解决的,是两地的文化差异,两地的行事方式的差异,等等等等。挑战一个接着一个,难题一个连着一个。

  用吴旻洁的话说,有一段时间真是焦头烂额。但是诚品人是不会退缩的,面对挑战,反而越战越欢,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准了路子。

  回头再想,如梦似幻,但正是因为每走一步,有清晰的理想在前面引路,有巨大的精神在支撑,还有那么多的考虑和调研作底子,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与失败作对比,有苏州人那么多的支持和帮助,有诚品人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勇气和能力,这一步一步,就这样走过来了。

  诚品生活苏州就这样站起来了。20151129日,诚品生活苏州正式开幕。

  今天,诚品生活苏州,和苏州博物馆、和东方之门一样,成为了苏州的地标。

  这是诚品和苏州共同的荣誉,是苏州和诚品共赢的局面。

  为什么是苏州?

  答案就在这里。

  苏州和诚品原本就应该是在一起的。

  (原篇刊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16年第11期,未完待续。)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

  

  订阅《中国作家》

  让您的生活与中国文学同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