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 | 从《人民的名义》看中国企业家现状

  自3月28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人民的名义》迅速引发各方关注,收视、点击率占据各大排行榜首位,而关于这部剧的热评更是在各媒介平台形成“刷屏”之势。

  

  随着此剧的完结,关于剧情讨论的热浪丝毫不减。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然借着劳动节,我们来看下《人民的名义》看中国当代企业家阶层的现状,为被标签化的企业家们正名。

  随着祁同伟的吞弹自尽和高育良的锒铛入狱,汉东省上空多年厚重的乌云终于散去,轰轰烈烈的反腐风暴在陈海苏醒的那一刻暂告一个段落,自杀的自杀,双规的双规,数罪并罚的数罪并罚,以人民的名义为名,以一群老戏骨撑起全剧的骨架,以中央高度颂赞的反腐倡廉为基准线,《人民的名义》的气贯长虹让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下的些许阴影和最终的希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下的诸多人物特性,官员,银行家,警察,检察官,创业者,还有一直作为支线却时时推进事件进程的企业家们。

  

  作为反腐电视剧中的绝对主线,官员们在《人民的名义》中的形象大多鲜明而多元化,正面圆滑的侯亮平,季昌明,刚正不阿的易学习,沙瑞金,亦正亦邪的李达康,都是个性鲜明,戏份十足的存在,即使是负面的高育良,祁同伟让人憎恶恨得牙根直痒痒,也都因他们不同的过往历程而有了可同情的一面。

  但作为剧中时时推动事件的发展,企业家们的形象却非常单一和扁平化,诸如蔡成功,高小琴,甚至有比“我爸是李刚”后台更硬的兆瑞龙,似乎从进入观众视野的那一刻开始,他们要么在行贿,要么在放高利贷,要么在跟政府打麻雀战,要么在跟工人激化矛盾,似乎他们挣到的每一分钱,都充满着资本主义肮脏的血液。而在剧中,几乎所有的商业项目,纺织,房地产,酒店,甚至互联网加,他们的原生构成和从业经营着都是一股怪怪的存在,轻浮,阴险,狠毒,狡诈,这一群众生相的他们,真的能代表现实中当今主流企业家的形象吗?

  

  我依稀地记得小时候翻到过父辈儿时的作文大全,四十年前的小学生对个体户的贬低仿佛源于天然,甚至连同学借给自己的伞还要顾及对方是个体户子女而纠结改不改收,这样从字里行间透露的对从商者的鄙夷细节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而当我阅读了足够多的当代作品,也不由的发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企业家作为故事叙述的一部分,依旧是脸谱化和单一化的扁平存在。

  余华在《兄弟》里写到的李光头,粗鄙浅薄,惟利是图,路遥《平凡的世界》里描绘的王满银,投机倒把,满世界闲逛,整一个被嫌弃和批斗的主。三四十年前的李光头,王满银,和今天《人民的名义》里锒铛入狱的蔡成功,高小琴,他们似乎是被从同一个磨子里刻出来的产物,从人生轨迹,心路历程到世人对他们的印象都没有多大意义上的进步。似乎在当今中国大多数的文学创作者心中,企业家的形象就是这样的贫贱而下作,而殊不知,企业家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比他们想象的要远大的多。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大的进步是出现了企业家阶层。”,2017年,改革开放即将进入第四十个念头,四十年前在中国大陆几乎绝迹的私营企业家,到今天形成了1500万的庞大群体,他们的出现以及带动中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如同中产阶级撑起了美国的国民经济一样,是中国过去四十年来最大的社会进步。但在文学作品中,他们的形象依然是千年以前白居易“商人重利轻别离”的负面形象,他们虽然眼光长远,投资准确,精于谋略,厌恶风险,但是惟利是图,恣意妄为,精于算计,道德无下限,绝大多数的获利模型都是通过行贿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我们看不到对他们多元化,有血有肉的描绘塑造,更多的是站在极其优越的道德制高点对他们进行的批判描写。而这种被设定出来的共识,对今天的企业家阶层是个非常不公平的现象。

  “我们大风厂自始至终就没有获得过正常利息的银行贷款。”《人民的名义》的结尾处,蔡成功说的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我,进入到银行的第四个年头,接触过的企业家,个体工商户和农户也有千把号人,我对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尽管在各自的领域里付出汗水的辛劳默默耕耘,甚至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独领风骚载誉无数,但在中国当代的金融环境下,他们永远都被银行高高在上的资产水准和风险提示审视着。我见过因为没有有效资产抵押而遍寻无门的渔民农户,也见过自暴自弃将手伸向高利贷的个体经营者,见过因银行抽贷而资金断裂家破人亡的小企业主,也见过在草创阶段就因为初始资金不到位而胎死腹中的新兴创业者。改革开放的第四十个年头,中国当代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环境决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依旧处在相对畸形的发展阶段,而企业家阶层作为在中国当代历史上诞生不到五十年的阶层,似乎是最能被忽略和牺牲的群体,这对他们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回到《人民的名义》里,贪官的祁同伟,高育良,甚至程度都能被悉心雕琢,描写出人性的多层次性,而企业经营者仍被定义为粗鄙的暴发户,这反映了今天的文学创作者对官员甚为熟悉,却对企业界阶层缺乏真正人文意义上的认识。我想,从文学的虚构领域出发塑造真正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阶级形象,从而改造一个社会固有的对一个阶层的认识和依靠,是一个很具有挑战性和社会责任的议题。

  

  

  “衡量一个人生命的高度,不是看他站到顶峰,而是从顶峰跌落之后的反弹力。”我想,很多企业家正式经历了这样的起起伏伏才获得现在的成就,比如——褚时健。褚时健出狱后,以74岁高龄,带着“楮橙”再次强势进入公众视野,引发社会热潮。从亚洲烟王到今日的哀牢山橙王,他的经历,非简单的“传奇”二字所能言说。“楮橙”问世更引得崇拜者、创业者蜂拥哀牢山,也再次将这位老人推向了聚光灯下。

  

  《大成若缺褚时健》的作者李林栋自上世纪80年代即多次近距离采访褚时健,对其进行报道,成为褚时健的好友。《大成若缺褚时健》以作者与褚时健数十年交往为第一手基本素材,具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褚时健的图书是从公开发表的二手材料而来,书中披露了很多褚时健创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以及他对家庭、对人生的感悟。在如今充斥着浮躁、急于成功的社会中,这位饱经人生大起大落的老人很平静,世事洞明,对年轻人也有很多寄语:我发现有些年轻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总想找现成,靠大树,撞运气。其实,这个世界哪里有这么简单的事情?我80多岁了,还在摸爬滚打,事情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做,本事要一点儿一点儿地学,才能一步一步把成功的本领学到手。

戳【阅读原文】直接购买此书

-戳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

胡歌| 投稿| 诗人| 火星移民| 朗读者| 三岛由纪夫| 王小波|橙子| 猥琐的明信片| 诺贝尔| 姿势| 鲁迅| 叔本华| 奥斯维辛| 顾城| 陈忠实| 文洁若| 独处| 教育| 巴以冲突| 文具控| 恋物癖| 书单| 雨果奖| 枕边书| 草间弥生| 一念之合| 印度| 北上广| 湘南| 自由| 时代| 二次元| 进化| 求索| 啪啪啪| 丁丁| 戛纳电影节| 樊小纯| 同志电影| 定义艺术|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