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衣十八跌&隔山打牛?您可能只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最近一位太极拳师遭格斗师20秒KO的事件,引起了全民热议。拳师雷公太极随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敢用内功,怕打死对手违法。不过据陈平原教授的考证,内功发源于民国时期的新武侠小说中……所以,沾衣十八跌&隔山打牛?您可能只是武侠小说看多了。

  

  真正使武侠小说的打斗场面产生翻天覆地变化,并将其提高到武学新境界的,是内功的引进。唐传奇中没有内功的描写,晚清侠义小说只偶尔提及点穴(如《三侠五义》中欧阳春以点穴胜白玉堂);到平江不肖生的《近代侠义英雄传》中,开始出现“内家功夫”与“外家功夫”的区分,不过双方因门户之见互相看不起(第十三回),大概也就不屑内外功兼修了。

  旧派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修习比较简单,威力也有限,《鹤惊昆仑》中江小鹤的师父“亲自教给他气功及点穴等等江湖上所失传的绝技”(第九回),可江小鹤仍然只靠神奇的剑术报仇杀敌,学来的气功效力如何不得而知。三四十年代,作家对气功之类大概没什么研究,难怪只能一笔带过。新派武侠小说正是从此入手,大大拓展了侠客的打斗能力及打斗场面。往往是一剑刺出,遍袭对方三十六处大穴;这还不算,更有凌空点穴、隔物传功以及化功大法、天遁传音等等神奇的本领。

  梁羽生提到武侠小说家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历史学、地理学、四裔学、民俗学、宗教学都得懂点,可唯独漏了顶顶重要的气功以及相关的中医学说。就对打斗场面描写的影响而言,引进气功理论是关键性的突破。金庸《天龙八部》讲到大理段氏的内功法要时引证中国医书(第十回),梁羽生《萍踪侠影》大谈经脉理论,甚至还加了一个颇为学究气的按语,希望读者参阅南京中医学院编的《中医学概论》(第六回)。据说,“古代凡习武之人,多少懂点中医的道理”;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现代写武侠小说的人,多少懂点中医经络学说,这才能在小说中摆弄什么“真气”“内功”“养神”“炼意”。《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分裂成剑、气两宗,不过只是所重者不同,剑派不会完全不练气,气派也不会完全不使剑——“以气御剑”,乃是新派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共同特点.

  注重内功,侠客打斗就不再只凭剑术,还得比试内力。内力深厚者,飞花摘叶均可伤人,已不再仰仗兵刃锋利。晚清侠义小说特别强调宝剑的威力,侠客的打斗能力很大程度倚赖它。而对强调内力的新派武侠小说家来说,宝剑并没有多大作用。正如荆无命说的,“能杀人的,就是利器」,李寻欢手中小刀「只不过是大冶的铁匠,花了三个时辰打好的”,可照样驰名天下(《多情剑客无情剑》)。《神雕侠侣》中剑魔独孤求败“剑冢”中尚存三把剑,代表其剑术的三个境界:第一把乃“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的利器,“凌厉刚猛,无坚不摧”;第二把是“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的”的钝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第三把为四十岁后所用的木剑,“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第二六回)。比起此后的“无剑胜有剑”来,虽然还差一截,但能以草木为剑,如此内功修养,自然不屑於孜孜以求什么千古名剑。贬低宝剑,突出内功,目的是强化侠客作为打斗主体的主观能力。而这,跟作家所要弘扬的东方哲学精神,以及现代人所追求的自由境界,不能说毫无联系.若是实战,能否真的“无剑胜有剑”“木剑胜宝剑”,还是个未知数;可作为武侠小说,突出内力在打斗中的作用,则是相当迷人的。而当代中国“气功热”的形成,使得小说中再神奇的内功比试似乎也都可以接受。

  内功修习不比外力锻炼,不只需要耐心刻苦,更需要智慧与悟性。悟性高低与修习得法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是否有慧根、是否有缘分,有时并非主观努力就能改变。正因为内功修习的这种神秘性质,武学秘籍、练功口诀在新派武侠小说中才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道具。习武当然需要苦练,可更需要师傅。旧派武侠小说强调师徒传授的重要性,常见的套路是师傅挑上徒弟后,将其携归深山,令其在山洞中修习数年,终於功成下山,无敌於天下。而新派武侠小说则喜欢设置一本藏於某个秘密地点的武学秘籍,以诱使江湖平地起风波。《云海玉弓缘》中金世遗称“这武功秘籍真是不祥之物”(第二七回),《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也道:“说这部宝典是不祥之物,也不为过”(第三十回)。即便如此,很少侠客能抵挡得住其诱惑——它能使人称霸武林,无敌天下,而这对於侠客来说,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金世遗将乔北溟的武功秘籍烧掉了,可他实已通晓了秘籍中的上乘功法(《云海玉弓缘》),任我行将葵花宝典让给了东方不败,那是他深知修习此秘籍的祸害(《笑傲江湖》)。连有道高僧方证也动了尘心,慨叹无缘得见宝典,余者更是为之神魂颠倒,空惹一身烦恼。至於为此而杀伐流血,更是大大的罪过.这里暂不涉及这“不祥之物”的伦理意义及其在小说结构中的作用,而只强调突出秘籍本身即蕴含着对传统的认同与对文化的推崇——秘籍在这里代表着文化积累,代表着符号化了的人类精神及武学修养,这一点对新派武侠小说至关重要。

  表面上武侠小说中对练功口诀、武学秘籍的过分渲染最不足道,学者甚至批评其助长了中国人的喜逸恶劳脾性和侥幸心理,可隐藏在这种近乎荒诞的故事(一经高人点拨,当即武功大进)背后的,是努力将师徒之间有限的经验传授上升为超越具体门派的理论概括,将以力相拼的“武功”提高到作为一种精神境界而不只是打斗本领的“武学”。侠客不应只逞匹夫之勇,即使限於打斗也是如此。“武功也是种艺术”,李寻欢悟到这一点,故其打斗能“妙参化境”,从不和对方“以蛮力相拼”(《多情剑客无情剑》第八章)。武功既是种艺术,关於武功使用和描写也就更应是一种艺术了。新派武侠小说打斗场面的描写,不拘泥於一招一式的真实可信,而是凭藉想像自创功法,於惊险外更追求画面的“色彩与构图”,於奇绝处更显示人格的高大与完美。可能不大可信,可“好看”,而且“有味道”——居然于打斗中显出中国文化精神。

  《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为前来求娶其女的郭靖和欧阳克出三道试题:一试打斗本领,二试内力功夫,三试武学修养,武学修养在书中暂时表现为背诵文字颠三倒四、深奥莫测的《九阴真经》,随着故事的进一步展开,逐步延伸到对习武的目的、打斗的诀窍以至人格的自我完善的追求。华山顶上郭靖对武学境界的领悟,也即其作为真正侠客成熟的标志.武学修养与包括内功在内的打斗能力的关系,借用中国哲学常用的两对概念,前者是体,后者则是用;前者是道,后者是器。当作家讲述一系列以柔克刚、以弱克强、以静制动、以无招胜有招、以无剑胜有剑的玄妙故事时,都是力图通过有限的具体的“迹”去追寻无限的抽象的“道”。这已经从打斗场面的客观描写转向某种中国哲学精神的主观演绎了。

  小说中众多的武功秘籍没有具体的内容介绍,但知修习后功效非常;不过想来除记载专门的练功法门外,应该还有关於“武学”的理论说明。《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真经》总纲部分据说是如此开场:

  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学修养,概而言之即“庄禅境界”。上官金虹与李寻欢打斗,自称“手中虽无环,心中却有环”,作家於是叹曰:

  这正是武学的巅峰!这已是“仙佛”的境界!

  可是天机老人则不以为然:

  真正的武学巅峰,是要能妙参造化,到无环无我,环我两忘,那才真的是无所不至,无坚不摧了!(《多情剑客无情剑》第六九章)

  这段论武名言,自是从禅宗公案演化而来。日本的泽庵和尚在论及禅与剑道关系时有这么一段话,可作为天机老人玄论的注解:

  心不止於持刀之手,尽忘手中之刀而与敌相搏,则可心不止於敌而将其杀之。若悟此人空、我空、手空、刀空,则心可不为空所制矣。(《不动智神妙录》)

  百余年来,武侠小说打斗场面设计的基本思路没变(至於具体叙事框架则是另一回事),依然是满纸杀伐之声,侠客依然倚仗武功纵横天下除暴安良。可侠客的打斗能力却经历了一个从“宝剑”到“宝剑加暗器”再到“宝剑加暗器加内力”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使得侠客的打斗能力逐渐由外转内,由技能转为修养,由技击本领转为武学境界,由注重物质转为突出精神。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武侠小说的日渐“文人化”,读者也由文化水平不高的一般市民扩大到艺术鉴赏能力较强的知识分子。这个发展趋势当然是激动人心的。武侠小说作为一个小说类型,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完善,在文学领域中占一席地位,写好侠客的“剑”很可能是关键的一环。

  武侠小说的诀窍是“武戏文唱”,於刀光剑影中显出诗文韵味。打斗的目的不只是杀伐,更是文化修养和人格精神的体现,因作家追求的是那“雄伟中又蕴有一股秀逸的书卷气”(《神雕侠侣》第十二回)。大侠武功奇妙,而最奇妙的武功是“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武俱达高妙境界的功夫”(同上)。金庸无疑是最能理解这一点的,《神雕侠侣》中朱子柳以书法化入武功与杨过以诗句化入武功,正是其象征化的表现。从实战考虑,此等融入书法的武功近乎儿戏,纯属附庸风雅。正如任我行说的:

  要知临敌过招,那是生死系於一线的大事,全力相搏,尚恐不胜,那里还有闲情逸致,讲究什么锺王碑帖?除非对方武功跟你差得太远,你才能将他玩弄戏耍。但如双方武功相若,你再用判官笔来写字,那是将自己的性命双手献给敌人了。(《笑傲江湖》第二十回)

  只是武侠小说并非武术教科书,此等“华而不实”的打斗本领,正是金庸小说最吸引人之处。没必要追究《裴将军诗》笔法或者“手挥五弦,目送归鸿”诗句如何能化为临阵杀敌的武功;要说可信程度,这并不比什么“万流朝海元元剑法”(《萍踪侠影》)或者“六脉神剑”“北冥神功”(《天龙八部》)离奇多少。金庸化诗句笔法入武功的奇妙设想,虽只能偶一为之,却最为充分地体现了武侠小说“剑中有书”“剑中有诗”的艺术追求。

延伸阅读

  读武侠的三大原因

  乐读Radio |《聂隐娘》,谢谢你,没有床戏

  陈平原:聂隐娘的化尸药为武侠小说家所钟爱

  

  北大博雅好书

  博雅君子 与我同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史哲事业部

  微信号:boyabook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