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宫看展前,你需要上好这一课

  请输入标题 bcdef

  近日,“四僧书画展”在故宫武英殿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的展品数量为历次相关主题的展览之首,无疑将使观众对“清初四僧”的书画艺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四僧”是指活动于明末清初的四位僧人画家——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他们在不同的境遇下皈依佛门,进行书画创作。基于坎坷的生活经历,其书画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真挚的感情色彩,不但个性鲜明,且艺术面貌独特新颖他们的书画既以先贤为师,又主张抒发个性和创造力,在中国绘画史上分外耀目

  今天,博雅君将为大家奉上教材《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的相关选节,帮你在观展前做好功课。

  

  故宫博物院藏四僧书画展

  时间:2017年5月6日-2017年6月28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厅

  本展览不单独售票,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免费参观

  观

  展

  需

  知

  (节选自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2009年1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僧”的前辈们

  在明代,人们常把历代山水画分为两派,一派为逸家,一派为作家,又谓之利家、行家。前者以王维为首,经荆、关、董、巨,元四家,至沈周、文徵明为一脉,后者以李思训、李昭道为首,经赵伯驹、赵伯,南宋马、夏、刘、李,至戴文进、周臣为一系,二者风格截然有别。

  早在嘉靖时,《四友斋画论》把明代画家也分为两派,把戴文进列为行家之首,吴小仙、杜古狂、周东村其次,而把沈石田列为利家第一,唐六如、文衡山、陈白阳其次。这实际上就是浙、吴二派之分。浙派为行家,吴派为利家,也就是说,作家、文人二派,体现出院体画、文人画两种不同风格。不过后起的松江派(吴派的分支),把吴派也贬为“行”家而不是“利”家,试图从浙派和吴派之外再开辟一条新路。

  回顾这段历史,先是浙、吴二派相攻,后来浙派衰落,吴派内部的吴门、松江二派又相攻起来。吴门派被指责为转师文徵明,因袭流弊严重。由于吴门派本身不济,而松江派又尚有发展,所以松江派最终战胜了吴派。

  正如美术史家童书业所说:“松江派战胜吴门派,独执画坛牛耳三百年,确非偶然的事。松江派在技法上,有它突出的优点,它把所谓宋法的董(源)、巨(然)的技法和元画的技法沟合起来,补足了元画的缺点,发展了元画,使元画的画格有笔有墨,逼近江南真景,令人‘百读不厌’;这就是松江派胜利的理由。”

  ……可以说,吴门画派论理,与之相比,松江画派论笔,更具有文人气味。松江画派一扫吴门画派的末流所产生的琐碎、纤细、枯干的毛病,因而把明末绘画的中心也从苏州移到了华亭。松江派的开创者董其昌引导画坛进入以“四王”和“四僧”为代表的新时代,成为新的文人画派的“开山鼻祖”。……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之一》

  

  “四僧”与其艺术特色

  四王、吴、恽,代表了南体发展的最高峰,因得到宫廷的支持,被称为正统派。但与此同时,代表更新的画体的大画家已经出现,那就是龚贤和被称为“四画僧”的石涛等人。龚贤偏于谨敛,石涛等偏于放纵,然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面对真景着重写生。

  客观地说,四王与四僧的区别,或者说,各自的优势,前者在于能见到更多的古迹,后者则靠徜徉山水之间来弥补,这恰恰是前者难以实现的。龚贤和四僧等人也属于南体画家,通常被称为“野逸派”。其中许多人,由于政治上的对抗性或行为上的偏执古怪,作品更富于个性特征,从而也被称为个性派。……

  

  正统派代表,画家王时敏的《云山图》

  弘仁

  弘仁(1610─1664),字渐江,俗姓江,名韬,安徽歙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出家为僧,常来往于黄山、雁荡之间,多写黄山松石。他受倪瓒影响最深,但并非照搬云林(倪瓒)画太湖的一套技法来表现层峦陡壑的黄山,而是根据自己对黄山的理解,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画开阔清旷,境界宏大,笔如钢条,墨如海色,以平直的体势、雄壮的姿态和独有的横解索皴法,刻画了黄山诸峰之美,看似清简淡远,实则伟俊沉厚,寓伟俊沉厚于清简淡远之中。在为人上,他也具有倪瓒那种清高的品格。

  

  弘仁,《黄海松石图》

  髡残

  髡残(1612─1673),号石溪,本姓刘, 字介邱,湖南武陵人,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云游四方,最后定居南京。他的山水继承巨然、元四家、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人的传统,又师法生活,将平生所见名山大川,加以概括和提炼,创造出独特的形象。他的画构图繁密,山重水复,多写高远、深远,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以书法入画,善用秃笔、渴笔,专长干笔皴擦,喜欢在山石轮廓上用焦墨勾提,山石树木常以赭石复勾,用浓墨作苔点。

  

  髡残,《层岩叠壑图》

  朱耷

  朱耷(1626─1705),号八大山人,别号雪个,明宗室后裔,明亡后避难南昌一带,削发为僧,后又当道士。书画题款“八大”二字,必连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反映出他亡国的切肤之痛,因此他的山水画常有一种残山剩水的苍茫凄楚、荒率寂寞的意境。他早年亦曾受董其昌的影响,临过董其昌《仿古山水册》,即使在晚年的书札中,仍不断仿求董的字画,通过董画而远追元季黄公望、倪瓒直至五代北宋董源、巨然。但他并不以模拟为目的,而是从中吸取精华以滋养自己,因此学董画而无董的痕迹,形成了一种豪迈雄健的个人风格。他的花鸟画笔墨简括、气韵高旷、形象夸张,凸显出一种孤傲的个性。

  

  八大山人,《荷鸭图》

  石涛

  石涛(1642─1718,一说1630—1707),法名原济,号大涤子、清湘陈人、清湘遗人,自称苦瓜和尚,原姓朱,名若极,石涛为其字,明宗室后裔,明亡落难,5岁剃发为僧。他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之风,反对死学古人,主张师古而化,达到借古开今。他主要学元人,尤其能吸收王蒙、吴镇两家的精神和技法,但也吸取宋法,甚至明画也未尝不学。他实在和石谷差不多,是个集古法之大成者,所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古法之外尤重我法,师古之外尤重写生,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因此他的画虽有古法,但观者往往说不出古法在哪里。石涛的山水画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深得元人意趣,而在构图和风神气概上独具一格,寓静穆于豪放之中。他所开创的画体,不古不今,既有真景的趣味,又有突出的个性。石涛的《画语录》多有精辟见解,于运笔运腕和运指等技巧也有详尽的研究。他的画变化很多,几乎幅幅不同,其布景法和设色法多从写生得来,奇特而真实。其花鸟画与八大山人一样,亦以水墨豪放著称。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局部)

  四僧以外,还有梅清(1623─1697),号瞿山,安徽宣城人,也十分重视师法自然,同时又重师法古人和今人。他与石涛友善,早年对石涛有影响,晚年又受到石涛的影响,具有一种开放型的学风。他的山水画以豪放胜,故石涛推许他为“一代解人”。他和石涛、八大、髡残等同被后人归为黄山画派。

  董其昌对传统山水画的梳理,建立了一种历史观念,把文人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清初以“四王”为代表的正统派和以“四僧”为代表的个性派,都直接受到他的影响。文人画的这一转折,一方面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是江南市镇经济发达的结果。

  

  故宫武英殿“四僧书画展”入口处。

  

  故宫展陈设计别出新意,特布置了禅房一间,四僧精品每人一件将其环绕。

  推荐阅读

  (教师可在后台“教材介绍”栏目中,直接申请此书作为教参用书)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潘耀昌 著

  2009年1月

  此教材着眼于西方文化入侵以后中国美术的历史,以绘画为主,兼顾其他相关美术门类。书中不作一般编年史的陈述和个别艺术家的介绍,而是围绕与中国美术近现代特性相关的因素,来解释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历史演变,并通过与传统的比较,加深对这些近现代因素的理解,进而探讨艺术风格和样式与这些因素可能存在的关系,作为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点。

  北大博雅好书

  博识雅行 学知天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史哲事业部

  微信号:boyabook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