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博物馆不再流浪,10月惊艳开馆!记者探营工地剧透改建效果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城市,它的历史十分漫长,保存和展现这个城市历史记忆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经过几番周折,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终于结束了从1999年开始的有馆无址的不固定状态,在南京西路黄陂北路口的原跑马总会落户。昨天,新民晚报记者按捺不住好奇与关注,走进了钢筋水泥遍地的施工工地,一探究竟。

  

正在施工中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密密匝匝的雨幕中,这座始建于1933年的英国古典主义兼有折衷主义倾向的楼宇,外墙还被脚手架和绿色的防护网所包围,褐色面砖与石块交砌而成的钟楼轮廓,在上海市民心目中再熟悉不过:

  这里,一直是上海的文化地标,先后入驻过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最后的上海美术馆于2012年10月1日迁至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场浦东园区的中国馆,成为中华艺术宫。

  

上海美术馆免费开放日的排队观众。新民晚报 胡晓芒 摄

多了自动扶梯和地下连廊

  记者进门时发现,原先立于黄陂北路南京西路口的工商银行不见了,已经在博物馆领域工作了近40年的张岚馆长解释:

  这是市政府为了打开观众的视觉空间,凸显文化服务功能,专门腾作公共绿地,让路过此地的人们可以一目了然、毫无遮挡地看到文化区域的完整面貌,使钟楼凸显在街口,工商银行因此迁往他处。

  原上海美术馆西面的一排三层楼房原为跑码厅配套建筑,曾租借给别的单位,现在也收回作为历博所用。经过改建的西楼空间增加了多种公众服务功能,如专题展览厅,学术报告厅,以及销售文创产品等。张岚告诉记者:“改建后的历博,一共将有差不多23000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面积。”

效果图。

  而面对一幢80多年历史的保护建筑,保护与现代化改造,从来都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张岚说,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矛盾则需要用智慧解决。

  “东楼从一楼到四楼都设置了自动扶梯以及残疾人通道,一楼有许多台阶现在都改为坡道。在改建过程中,我们遵循一个原则即:凡是曾经经过改建的,我们就按照现代博物馆功能进行再改造;凡是老建筑内的最初痕迹,都予以保留。比如二楼的大通道原来是封顶的,现在都打开,露出藻井的图案,并为观众打造舒适的参观体验。”

  

  领衔历博改建工程的著名建筑师唐玉恩透露,此次改建很大的一项举措就是东西楼之间建起了一个地下连廊。通过地下连廊把观众从东楼引导到西楼,免受风雨,展线也得以贯通。

地下连廊连接起东西楼。

  这其实也正是张岚所说的“智慧的解决矛盾方案”之一。

  “还曾经设想过像大英博物馆一样做一个巨大的‘罩子’把东西楼罩在其中,也可以在二楼做一个连廊,但是这样做都有投入和时间的限制,文物保护的风险,也会影响到区域内园林的整体感觉。在施工技术的支持、政府投入、实施条件等等,经过专家们反复论证之后,认为地下连廊最符合目前的实际。但地下连廊设计上有很高的技术含量,通过一些透空的技术,把自然光线引导到地下,所以,地下空间也很敞亮。”张岚说。

二层公共区域效果图。

  为了使历史保护建筑的外立面不受损害,在这次改造中,空调外机全部取消,原来空调管道都暴露在阳台上,此番宁愿损失宝贵的内部几百平方米的空间展陈用以铺设空调管道,也让一、二楼的重要保护区域的建筑细节得到了充分展现。

  

馆方供图

展陈以时间和故事为线索

  目前历博基本确定以古代上海和近现代上海两个大的固定陈列为主,历博将精选浓缩1000余件进行固定展陈。

  进入展厅之后,观众将首先看到一个长度为六七分钟的影像资料片,闪回上海6000年的历史,在大厅通道里还有一个互动项目,了解上海人口疆域的变迁,行政区划的变迁。

  

馆方供图

  尾厅以影像反映1949年以来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老照片和影像资料的结合,追溯1949年之后到改革开放上海的变化,称之为历史的瞬间。

  

馆方供图

  张岚透露,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原先上海美术馆的入口处面向人民公园,现在历博的入口处则直接面向南京路,进门便是北厅,有一些体量大的重要文物,如市民十分关注的汇丰银行门口铜狮子就安置在此。”进门后直接上二楼再到三楼四楼,下楼到地下连廊,去西楼,遵循这样的展线。

馆藏铜狮子

  历博展示有许多创新,有不少融知识和传统文化一体的展项,如讲讲“上海话”的互动设置,再如可以让年轻人尝试的老上海游戏,让上海本土文化的细微之处可以一点点地深入人心。

  张岚特别提到了上海浦江办捐赠的界碑,位于新开河外马路白渡路口海关旧址的两块“江海常关”地界碑,成为呈现上海海关发展的重要见证物。近两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得到了更多市民的关心,他们踊跃的与馆方联系,将家中的宝贝献出。

  

市民收藏专题展示中心

  “展陈的感觉尽量舒适,让观众在舒适的环境中,感受上海文化的温度,这是我们的责任。”

  即将开放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可以说是一张城市名片,它是一个服务体系,而非一个收入体系,除了一些有要求的特展之外,全是免费开放的。张岚馆长强调,即使是历史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也要让大家消费得起,真正让博物馆带回家。

效果图

  博物馆里的温度

  一个城市里的博物馆,往往是这个城市最经得起一遍又一遍,反复观看的地方。跑马厅的大钟楼是我们从小到大路过此地一定会仰望的高度,我们熟悉它的指针,熟悉它所倚靠着的花岗岩贴面。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城市的中心区域落户众望所归,它将让人们看到,在6000年前,让人类可以主动开拓河湖水源之外的重大发明——水井,5000多年前,让生产力得以跨越性发展里程碑式的创新——石犁,被郭沫若引述在《中国史稿》上的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字,统统出自上海。

  

历史的组成真实而严谨,它的遗物也许不如经过加工的艺术品那般拥有美好的视觉感受,通过人文阐发解释又容易显得枯燥,博物馆的展陈设计就更需要把这些遗留变成有温度的,有感受,有穿透力的场景,这些都是在10月开幕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可以期待的。

徐佳和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变迁

  1932年7月14日,上海市通志馆宣告成立。在著名学者柳亚子主持下,上海通志馆搜集了一大批文献资料,这些资料中的一部分,日后成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最著名的是《上海通志稿》稿本及资料。

  上海市博物馆创建于1933年,1937年1月开馆,馆址位于江湾市中心区府前左路,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四层大楼,占地1900平方米。

资料图

  1937年开馆的基本陈列分为“历史”与“艺术”两部分,历史部分以反映上海历史变迁为中心,艺术部分主要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陶瓷器、书画、雕刻、钱币、玺印等。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市博物馆被迫闭馆。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成立复馆筹备委员会,1946年迁入四川北路1844号三楼,改名为“上海市立博物馆”。

  解放后,1949年6月上海市立博物馆被接管,改名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网络图

  1951年并入上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

  1953年的“上海历史与建设博物馆”筹建,不久因故停办。

  1983年上海市文管委借上海市农业展览馆第五馆建设“上海历史文物陈列馆”。

  198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

网络图

  1991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正式独立建制,借虹桥路1286号开馆,于1999年关闭。

  2001年5月,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设计制作的“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裙房内向社会开放。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 【三亚当代艺术馆】“天外天”国际当代艺术展开幕!★ 魔都30家值得一去的博物馆!★【考拉空间 】一个旁观者的自述——刘一侨个展★ 梁克刚:民间美术馆越多,越会产生行业竞争和优胜劣汰★ 美术馆馆长直言,艺术家进馆“潜规则”

★ 专访丨高鹏:做不忘初心的美术馆人

  ★ 台北当代艺术馆馆长:如何以小做大?

【合作】

美术馆筹建咨询运营管理服务、

文创产业园区策划规划及运营管理、机构合作、个人展览合作、项目合作,

联络方式:Email: iap007@126.com,电话 :15321729997

【其他】

文艺类项目创投及孵化

大型艺术节、双年展艺博会策划及运营

艺术品专业收藏与投资顾问

家庭家族艺术资产配置顾问

大型文创园区、商业空间的公共艺术计划的策划、实施

请加梁克刚本人微信

liangkegang2017

私洽

  ��国际美术馆博物馆馆长联盟固定广告位��

【樱桃熟了】初夏的味道

  

  ��购买请戳 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