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营地

  

一:

放弃自由

写在移动的营地前夕

人类从旷野中建立城市,又离开城市找回旷野。

城市带给人们酷炫的汽车、翱翔的飞机、百科全书互联网、高效药物、声光自动化家电等等。

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衣食住用行,柴米油盐似乎触手可得。再也不用我们忧虑,我们似乎只需要考虑如何赚取更多的钱,就可以拥有一切。

我们究竟需要多少钱呢?多少钱才足够我们的一生以及子孙后代。

每个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获得足够的钱么?

我们有了比别人都多的钱之后,我们又该需要些什么呢?

我们可以内心平安、健康的活下去,直至安息么?

钱能换来健康么?

等我们赚了自以为足够的钱,物价、房价会一成不变么?

我们可以休息了么?

教育、保险、房屋的债务都还清了么?

制度会一成不变么?

我们能决定变化么?

如果没有土地和森林,我们甚至连空气与食物都无法生产。

如果给我们土地和森林,我们有借助自然生存的能力么?

如果不具备这种与自然合作的能力,离开钱与科技就无法生存。

我们的命运掌握在制度手里,我们何时能感到安全。

再被设定的竞争游戏中,我们的生命就像战场上无名的士兵,转瞬即逝。

我们如何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呢?

学习。唯有学习一一忘却学习之学习。

向自我学习、向自然孛习、向同类学习。

忘却自我与自然的界限,忘却自我与同类的界限。

忘却这“忘却”本身,

依赖越少,自由越多。

依赖钱,就学习放弃钱。

依赖科技,就学习放弃科技。

依赖烟酒,学习放弃烟酒。

依赖交际,则放弃交际。

依赖修行,放弃修行。

依赖苦练,放弃苦练。

依赖放弃,放弃自由。

我离开城市,为了不依赖城市。

8年来,我开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共识社区,现在要走出社区,放下对社区和理想的依赖,再走入城市。

8年来,我成立家园计划(AnotherLand)与全人类一起寻找回家的路。

我依赖并始终寻找一个安定的家,现在要放弃家,走上颠沛流离的游牧之路。

带着对自由、自然的追求,踏入移动的营地,无处不在的诗。

在坚定中体会消失,由自由移动继而自由移不动。

现在,删除全文。

2017.1.30 20:41

二:

帐篷

南方湿夜

酷暑

我们像钉子

图钉

随意插在水泥里

呼吸着想象

和意志

16顶帐篷

不论位置

永在

2016.6.20 23:22

三:

无数条路

世上的物质不属于任何一个人。中国的土地不能够获得拥有权,人民具备使用权。

万事都在瞬息万变,一片土地(生存的基础)也并不是安稳没有变故的。

我们的新思想、生活方式的实践所基于的的基础资源是土地。而这个基本资源是随时有可能被商业开发、国土规划、邻里矛盾甚至陌生访问者的一个不经心的轻率举动而失去土地。

为了保住土地,我们往往费劲千丝万缕的精力,未雨绸缪,顺藤摸瓜的了解周边尽可能更远的信息动向,尽力预先处理好一切有可能发生的本地危机,防患于未然。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土地的实践依然时刻画临着经济、观念、政策、情感等多方面阴晴不定的因素拴制着。

对于国内多元化生活方式的率先实践者们:移动营地的成员们,这些在任何社会环境下都能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反思生活,并不断实践理论的志友们。建立家园的土地,这无疑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

我们曾经做的,是在表达:将土地交给一群有共识之士的情况下,大家如何自食其力可持续的生活。

这一次要做的,则在表达:如果一群共识之士没有土地,大家如何自食其力可持续的生活。

我们将发挥各自所长,以任何形式表达自己的观念。

这种自食其力行动背后的思想背景是一种独立精神。实现独立生存继而持续独立思考的本能。

与同类真正合作,而并非依赖同类;有分工,没有阶层;自觉自信而非竞争掠夺;尊重友爱的生活工作,而非勾心斗角的独占资源。

这即是独立通向团结的途径。

这种独立精神与现今时代消费、阶级化、经济为主体的思想是并行的两种观念,都为社会平衡贡献其价值。

要平衡,就要行动。

一端份量太重,另一端就要行动。

行动是和平的,不是对立的。

行动不是坚持什么立场、站在什么色彩中,保守什么位置。

而是移动的,温柔的,诗意的,把左中右尽收眼底的。

我们不是要影响别人看到我们看到的世界,而是要让自己的视野可以观看不同的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代表人类,我们怎么做,社会就足什么样子。

我们斗争的对象是自己。所有的属性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自我斗争的过程幻化成一条条不同的路径,呈现给世界,供大家自行选择合适的路。

这种公共游历的开放行动方式;这亲切的地面上,无数条路,也是全人类共同求生的游牧之路。

2017.1.31 11:52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