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丨梅州埔寨火龙:焰火冲霄,银花流彩

  

  民间艺术

  中国人素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文化远在上古年代,已植根在中国人民的心里。在神话和传说中,拥有不同角色和形象的龙经过许久的流传与演化,成为民间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形象。单是龙舞就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演变出属于每一方水土独有的文化与习俗。人类社会初期就已出现篝火,人类认为火能清除浊物,并用火迎祥纳福。在每年的元宵节当晚,在梅州市丰顺埔寨里,火与龙相结合,吸引四海以内的人们来观看这一场盛大的盛会。

  

  梅州埔寨火龙

  据民国三十二年《新修丰顺县志·卷十六·风俗》载:“元宵各族姓皆祭祖与祠堂,名曰‘春祭’。四乡舞狮,盖古傩之遗也,元宵迎灯,银树火花,鼓吹沸天,极鱼龙曼衍之欢。”埔寨火龙主要分布于梅州市的丰顺埔寨,是埔寨世代沿袭相传的“烧龙”祭祀礼仪和驱邪祈福的习俗。据说埔寨张氏祖先,是清乾隆年间由福建省上杭县迁徙而来的。同时,亦承袭了闽南一带草藤扎“草龙”、赤膊跣足舞龙求雨的遗风。经250多年的流传与发展,舞火龙已成为埔寨人民风民俗的表现形式。

  

  元宵节舞火龙

  每个习俗背后,往往都有着传奇的故事。梅州埔寨火龙的故事充满神话色彩,相传是由于浊龙作恶致使乡民苦不堪言,青凤公主惩罚浊龙救乡民于水火之中。于是,每逢元宵节时,乡民便用竹篾、藤条扎制“烟花火龙”,向着东南海空焚龙举舞,以祈拜青凤神龙公主驱邪避灾,迎祥纳福。时光流淌,岁月沉淀,元宵节的火龙习俗已深深刻在埔寨人的记忆中。元宵节当天,全村各家各户都要宰鸡杀鸭、鸣放鞭炮、烧香敬佛、并盛情接待前来观看烟花火龙的嘉宾与亲友。临近黄昏时,邻近乡、区、县的观礼人群,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涌向燃烧火龙的村寨广场。

  

  舞动的埔寨火龙

  民众自购火药烟花,制作火龙举行元宵烧火龙庆典。2008年,“埔寨火龙”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埔寨火龙的特别之处是在于龙头、龙身至龙尾都会巧秒地系上不同的烟花炮竹,每一个姓氏群的居民都会派出一条火龙巡游,今年共派出了四条大龙。舞龙队伍以长长的鞭炮开路,驱开人群,每一条火龙由赤膊舞者从村内舞出,一边在会场游动,一边燃着龙身烟花,边游边喷洒火花,人声沸腾。此番场景俗称“烧活龙”。火龙舞一共分三个套路进行,“出龙”、“烧龙”和“回龙”。其中“烧龙”最为震撼,火龙向指定的地点出发,前面是锣鼓队、鳌、鲤、虾、绣球,最後是火龙。龙直线走向东方,待一番紧锣密鼓、铁铳炮轰鸣后,点燃7条小龙头的烟花、火箭、鞭炮、引线。

  

  梅州埔寨火龙

  舞龙人不停地上下舞动,引线蔓延逐节点燃龙身烟花,7条小龙瞬间变为金光闪闪、银花飞溅的金龙。紧接着,龙珠烟花引火,点燃龙头和串联各节龙身引线,龙头首先喷射彩光艳珠,龙身与龙尾也依次疾速发出金焰流星,五彩缤纷的火箭从直、横、斜不同角度射向夜空。喜炮队的爆竹串烧竹竿燃爆,犹如银珠闪灿、金光射耀,整条蛟龙变成金光灿灿的火龙,加之鱼龙虾蟹蔓延,营构起离奇变幻之景象。舞龙人在七彩光焰喷射和青烟浓雾之中烟花火龙与众水族在五光十色的焰火阵势中,场面蔚为壮观。整个活动持续十多分钟,待烟火熄灭,火龙也被烧尽了。

  

  梅州埔寨火龙

  每逢新岁元宵到来,埔寨人民男女老幼,都渴望能看到火龙表演,为人们带来吉祥。参观的人们也不太害怕被炮竹所伤,原来如果给龙身火花烫伤出了水泡,这个“泡”字,发音和钞票的“票”字差不多,那你来年一定会发大财.特别是擎龙头的就更了不起,人们都急着出钱,出钱最多的才能擎龙头,擎了龙头,在新的一年,一定会行好运,人们叫“大发龙运”(发大财)。

  

  龙身

  张世钻和张自进都是广东省梅州市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顺埔寨火龙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自年轻时开始学习舞火龙,并带领埔寨火龙走向更大的舞台,如今他们悉心教导新一代的中青年,承继着这项独特的民间习俗。埔寨火龙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之下,继续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愿景。

  

  挥舞火龙的青壮年

  今日文木君

  

文&图丨何烨敏

  想成为文木的一员吗?赶紧把简历砸到HR@wenmu.com.cn吧!

  文木微信号:gzwenmu

  联系电话:020-84115433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