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评】百姓才是头上天│《人民的名义》

  百姓才是头上天

  文/采菊东篱下

  跟风了一把,读完了《人民的名义》。

  对政治、对这些“主旋律”的东西原本是不太感兴趣的,以至于参加工作好多年都闹不清楚所谓的“体制”与“规则”——即便简单如村公所里坐着的那几个极为有限的人,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都不知道谁才是老大。也原本下定决心就守着一间书房一间教室两耳不闻窗外事糊里糊涂过一生的。

  但世事难料,正如一直只知道买书借书的我从来想不到天上会掉免费的书下来并且还能砸我头上一样。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对我而言,送的书比借的书还“可怕”——不管书的价值几何,里面都是一份滚烫的情义,怎能辜负?再加上这部剧实在火得让人难以想象,于是便趁着五一赶紧把博库送的这本书打开了。

  近一年来,由于工作的变动,也多多少少改变了以往的书斋生活,除了在单位接触到一些来反映自身问题的老百姓外,更由于被动参与拆迁、创卫……等各种临时性工作,算是真真切切地以另一种角色和老百姓接触了几次,或多或少也体验到一些酸甜苦辣——在这样的体验中,常常会觉得困惑、会觉得迷惘、会失去方向。一位好朋友告诉我,那是由于我现在接触的世界与以前接触的世界不太相同的缘故,等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了。

  那就趁着“新鲜感”还没消失,先留下些足迹吧。

  这本书里的故事情节估计早已众所周知了,不再赘述。书的腰封上赫然有“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潜心八年”“六易其稿”的形容,或许是由于自己以前对这类题材不感兴趣的缘故,对这位“第一人”还真是寡闻了。但讲真,书的确很好读,情节够吸引人,近四百页的书,一位同事和我都是毫不费力一天多的时间就读完了。

  但这本书享有如此盛名的缘故,恐怕不见得来自于它的文学性,更多的,应该是题材的缘故——它戳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很少有人愿意或者敢去戳的马蜂窝:官场,中国官场,中国当代官场。相比于一些游走于边缘不痛不痒或者隐隐约约一带而过的作品,这本书的的确确描绘了很多实际存在的状况,如官员之间的相互掣肘、一个班子内面和心不合、工作上“打太极”、派系斗争甚至女官员以身谋位等等,甚至直接以这样的语句点明:

  中国的政治就是一把手政治嘛,你不向一把手靠拢,不经常出现在一把手的视线里,进而把一把手变成你的政治资源,你就不可能出现在一级组织的考察范围里。(P232)

  的确,这也应该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当只需要得到“领导”肯定的评价便可以高枕无忧,当只需要伺候好“领导”便可以平步青云的情况下,即便在办公室里贴几百条“为人民服务”的横幅又有何作用,在百姓的安居乐业与上级领导的眉开眼笑之间,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谁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并且,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敏感问题如暴力拆迁、权色交易、政绩至上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描写和揭露,但问题是——对于这些病症,有没有良方?

  恐怕还是很渺茫。书中虽然塑造了敢作敢为的“侯亮平”这样一个有些理想化的形象,但将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寄希望于一两个英雄式的人物出现,实在不是很靠谱——并且,即便神通如侯亮平,也差一点就功亏一篑——阅读过程中,我一度怀疑,当祁同伟等人精心设计的反击放置于现实中时,“侯亮平”是否依然能安然脱身?

  此外,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与内容无关的很大的疑惑——从头到尾,书中人物所说的话,都不用双引号——作为略有些强迫症的患者,作为曾经的语文老师,作为以前上学时曾专门学习过“XX说”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末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这一“考点”的学生,突然觉得很不习惯——或者,是又有了新的“改革”?

  最后,抄写一句书中印象最深的句子:

  发展需要必要的速度,但当发展速度与人民的生存权发生矛盾的时候,人民的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永远是第一位的。(P260)

  抄写这句话的时候,脑海中又莫名地回响起《康熙微服私访记》里面的那首歌来——百姓才是、百姓才是头上天……

  这年来许多亲见的场景也一并浮现眼前,但就此止笔吧!

  因为,我不是侯亮平。

  文章来源:新阅读读书会(书评群)

  本期责编:孟兴国 781529350@qq.com

  新阅读读书会平台统筹: haha 薛辉

欢迎关注新阅读读书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