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纪录片绘制“一带一路”农产品地图

《遇见·橘子红了》剧照

中国是一个地域文化丰富的国家,每一座城市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如何通过一部纪录片把中国小县城的故事传播到海外?中视火鹤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视火鹤”)以“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题,讲述农产品的故事,尝试着打破纪录片固有格局、以国际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把“遇见”培养成强大的IP

中国有编撰地方志的历史,通过地方志能找到每座城市绵延千年的故事。但现在没多少人看地方志,许多人也看不懂,中视火鹤制作的《遇见》系列纪录片,用现代化的表达呈现出一座城市曾经的故事,让人们重新来回顾一座城的历史,让与之有关联的人能重新认知自己的家乡,并催生一种自豪感和归属感。

中国柠檬之都——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是《遇见·行走的柠檬》拍摄地之一,是世界五大柠檬产区之一。2016年上半年,导演组来到安岳,对当地柠檬的种植、加工、出口以及安岳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调研、拍摄。该纪录片以两位主人公穿行三大洲、行程8万公里,分别到达美国加州、阿根廷图库曼、法国芒顿、意大利阿玛菲、中国安岳5个地域的柠檬园,亲身体验柠檬的世界,述说有关柠檬的故事。

全球视野、精良制作、耳目一新是观众对这部纪录片的评价,许多业界人士都觉得,该片打破了国产纪录片固有的沉闷气氛。一些境外机构纷纷向中央电视台咨询版权事宜,希望能购买该片的版权,在海外播出。

“我们把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历史以及城市的文化一一做了梳理,这种梳理在当下很有意义。因为城市同质化让人们缺失了很多东西,千城一面,让人们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不甚了解。属于自己城市的宝贵历史鲜少有人梳理,我们做这样的梳理工作,可以让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中视火鹤董事长江烈毅说,“比如,去江西抚州南丰就会想到其千年蜜橘、唐宋八大家之曾巩、非遗项目傩舞等文化元素,如果遗失了这些元素,城市的历史就过于苍白。”

《遇见》系列纪录片是一颗播下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中视火鹤会沿着既定方向行走,把《遇见》培养成一个IP——一个讲述中国地域特色文化故事的品牌,让观众在欢快、时尚、国际化的画面中,愉悦地跟着镜头了解一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用江烈毅的话说,先小步快跑,把事情做好。

接下来,中视火鹤还将策划《遇见》系列第二部——《遇见·橘子红了》,该片以南丰县的特色农产品蜜橘为主线,梳理了南丰社会人文、农业文化、地理风貌及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凸显了南丰区域特色文化在国内及国际的地位,同时展现了南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片计划播出4集,于2017年12月前完成制作,2018年春节前播出。同时,中视火鹤制作的《世界茶园》《香料传奇》《葡萄酒之光》等系列纪录片也在策划中。

  形成可持续性商业模式

随着《遇见》系列纪录片的持续推出,从文化纪录片开始,中视火鹤将进行产业的延伸与打通,形成可持续性商业模式。该系列片在央视播出之后,其他卫视和新媒体平台也陆续播出。随着品牌的影响力增加,版权收益也水涨船高。

由于横跨亚洲、美洲、欧洲拍摄,制作费用占据了中视火鹤经费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太多费用做宣传推广。不过,纪录片上线播出后,反响比较强烈,观众没想到,一个普通的中国小县城,能和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媲美。“中国小县城过去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贫穷、落后、土气,很难唤起家乡人的自豪感,让小县城国际范儿地呈现在中国国家电视台,这让当地人民感到非常自豪。”江烈毅说。

现在,各地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旅游,但要想发展文化旅游,首先就要打开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各地政府往往通过在电视台打广告的方式来扩大知名度,但这种方式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几千万元的广告在电视台的播出时间仅仅几秒。“如果政府投入一些资金拍摄有关城市的纪录片,成本既低,又能深入展现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宣传效果是其他宣传方式无法比拟的。纪录片的信息承载量、传播性、生命力更强,即使放在门户网站好多年依然还会有人点击。”江烈毅表示。

而且,纪录片可以与产业结合,带来更好的收益。比如,纪录片可以做成DVD之类的影像出版物,农产品则可以被设计成礼品包装,还有一道道农产品加工而成的美食等。中视火鹤在招商方面也陆续吸引了一些赞助商,但江烈毅表示,不会在纪录片中植入商业广告,否则会影响片子的质量。

  “脱离三农讲农业”

“农业要向高端发展,市场显然不在农村,而在都市。我们讲故事的方式是‘脱离三农讲农业’,我们的受众群体是都市新中产阶层,要用他们乐意接受的方法去讲故事,把握好他们喜欢的题材和节奏,让故事既好看又有营养,且不是纯娱乐性质。”江烈毅表示。

中视火鹤的目标是,以中国有代表性的地理风物为切入口,带入特色地理文化,梳理城市历史与文化脉络。“很多人认为‘一带一路’上的主要贸易产品是茶叶、瓷器、丝绸,其实还有农产品与先进的种植技术。农产品的互通有无关系到国际民生,农产品的传播在农业文明时代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也是我们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纪录片主题的原因。”江烈毅表示,“比如,据专家考证,柑橘的原产地是中国,但日本的一些地方志证明,其柑橘是从南丰辗转过去的,做一些历史梳理,就能找到优质农产品的历史脉络,呈现出国际性交流与流通的大历史和宏大的全球化故事。”

在策划遇见系列纪录片以及短视频的同时,由于信息要尊重史实,需要耗费团队大量的精力。“我们一部纪录片的制作周期最短需要8个月,不同选题的纸面调研和实地调研工作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我们探索了很多创新路径,一是选题创新,选题要选得好,有画面表现力,让受众喜欢;二是从小处入手,引入小县城的地域文化,发现一个小城的魅力,了解它的历史和故事,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三是‘脱离三农讲农业’,受众要精准,聚焦都市新中产阶层。节奏明快、在表达形式上也充分审视当下的影视传播语境。社会在不断发展,传播语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不适当调整传播方式,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做出的片子可能就不符合受众的口味。”江烈毅说。

“目前,《遇见》系列大的脉络和框架已经定型,以保持系列纪录片的风格相对一致。但每一个选题的调性会有不同,也会有一些微调,从不同的风物入手,故事的厚重感是不一样的。”江烈毅介绍,“农业是大地孕育的文明之花,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塑造独特区域文化形象,推动农产品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讲好中国故事是最好地宣传中国优质农产品的方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