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 | 韩国过端午招谁惹谁了?

  - 素说 -

  东亚五月五,

  端午祭山神。

  仪式感、民族感,

  都是值得尊重的对象。

  五月这个多灾多难的月份,因为渐入酷暑,五毒欲动,所以很是让人们遭罪。

  有民谚流传:“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都是药。”

  所以兰草、菖蒲、艾草、葛藤等都被采下,或煎水煮汤、沐浴身体,或插遍门户,熏驱蚊虫。雄黄这种重药,也被用来入酒以杀虫辟邪。

  说起来,在东亚文化圈内,因环境气候有一定的相似性,习俗上又源流交融,所以中日韩在农历五月五这一天,都有相似的纪念活动。

  虽说中国端午节是源,但日韩的端午,也早就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具有了特色民族感。

  那么,没有屈原的韩国和日本,他们的端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壹

  最早记录韩国地区(朝鲜半岛)过端午的,是《三国志》。

  “常以五月下种讫,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

  后来高丽文学家僧人一然也写了,“仲夏重五之日……丰洁之奠,相继不绝。”

  说明人家早就有在五月五前后,庆祝祭祀的习俗了。

  后来因为古代中原的多次动乱,包括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给朝鲜半岛带去好些移民。相应地,汉代以来中原的端午活动也就飘向了朝鲜半岛。

  因为移民里的中原及北方人居多,所以朝鲜半岛的端午习俗基本上是北方style。

  有趣的是,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江陵”地区,市内有叫“襄樊”、“兴山”、“汉川”的地名,这跟现在湖北的江陵、汉川、兴山的地名儿都一样。说明这个地方的端午习俗可能是从前湖北地区的移民带去的。

  不过,韩国江陵这边端午,不吃粽子不划龙舟,也就是拜拜山神,做车轮饼吃,洗菖蒲澡,酿“浊酒”,然后看假面舞剧表演……就像一场纯粹可爱的农家乐事。

  习俗叠习俗。从五月五的辟邪祭祀,到移民的融合,韩国的端午文化受到了中原影响,又自成体系、保存完整。

  1518年,朝鲜中宗李怿还把端午和中秋都定为了民族节日,成为了韩国自古至今的民族文化遗产。

  不过,韩国的端午连粽子都不吃,总感觉他们错失了很重要的东西。

  贰

  日本也过五月五。相比起来,韩国的“端午祭”跟中国的风俗还算相近,日本的“端午”内涵更加丰富。

  盛唐时期,日本到中国学习政治文化,那个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大概就传到了日本。

  《荆楚岁时记》写了些啥?这本书记录了楚地的民风民俗,其中关于“端午”的记载,仍然是我们溯源这个节日的重要依据。

  比如,“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那个时候,日本的风俗文化大受唐风影响,我唐说什么,日本就尝试去学。既然我唐说,五月五日不吉利,是个毒日,要采草药、挂艾蒿小人、喝菖蒲酒、驱魔辟邪的话,那么就这样去做吧!

  最开始,端午节只流行于日本贵族宫廷,采采药、跳跳舞、向天皇献菖蒲什么的,后来德川幕府时期规定农历五月五是“公家节日”,端午习俗就越来越民间化了。

  最好玩的是,日本民间也相信了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说的,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大大(这一传说有争议)。

  不过,日式粽子的主体是年糕,不是糯米。年糕外裹上竹叶,做成小锥子的样子。蒸熟之后,带着竹叶清香的年糕可以蘸白糖或者黄豆粉吃,也是软黏香甜,别具风味。

  日本有文献记载,屈原投水后,人们很是悲痛,于是就做了纸扎的鲤鱼旗来悼念他。

  后来,这个纪念屈原、祛避毒邪的日子,又增添了对男孩寄托成长愿望的寓意。

  所以日本农历五月五成为了“男孩节”,和三月三的“女儿节”相对应。

  祭屈原、吃粽子、挂菖蒲、供钟馗、鲤鱼旗、男孩节,日本的端午延续了唐风以来的中原端午习俗,又增添了特殊的本土寓意。

  不过,日本端午有个最大的变化,那就是明治维新之后,所有传统的阴历节日日期,统一改为了阳历日期。所以现在日本的端午是阳历五月五。

  近代,日本政府还将五月五定为了本国的儿童节。

  好像从祭祀屈原的神灵开始,日本民间就认定了端午节日具有神奇的效力。尽管天热有邪,五月五的庆祝意义还是更大于纪念意义。所以人家的端午也有着自己的过法。

  而且,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新加坡等国,现在仍然都采草药、洗药澡、划龙舟、吃粽子。端午节大小也算是个国际节日了,大家按自己传统的方式过节,还是很有亲切感的。

  可惜了,一提到日韩过端午就有人表示不屑,很早之前“申遗”的韩国江陵端午祭一直被喷,还在网上嘲笑日式粽子的做法。

  除了深深感受一下中华文化的强大以外,还需要对其他国家的节日风俗抱以尊重和理解。明明有着相似的文化源流,有什么好互相瞧不上的?

  尊重文化的仪式感和民族感,应该比优越感更值得拥有。

  好了,最后祝大家过个健康平安的端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