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鸣、特伟、金复载……唤醒最美的童年记忆,那道魔法封印叫上海美影

汇演,洞察文艺的慧眼

  大朋友们,儿童节快乐!

  还记得儿时最难忘的动画片吗?牧童、九色鹿、三个和尚、黑猫警长、神笔马良、邋遢大王、沉香……几代中国人的最美童年记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上海美影开创了中国动画那么多个“第一”:第一部水墨动画、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都是流散在历史中的奇迹和荣光。

全文约2800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过去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是追着国产动画成长起来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鹿铃》、木偶动画《神笔》《阿凡提》、剪纸动画《渔童》《猴子捞月》、敦煌壁画动画《九色鹿》……创立于1960年代的中国动画学派,曾在中国动画发展历史中掀起令世界瞩目的浪潮。

  民族美学里有值得深挖的宝藏,是水墨、皮影、木偶、剪纸、折纸、敦煌壁画等根植于民族民间的特色艺术风格,赋予中国动画鲜活的生命力。

━━━━━━━━━━━━━━━━━

  不惜工本的水墨动画,

让笔尖渲染的浓淡虚实动起来

━━━━━━━━━━━━━━━━━

  

  被誉为动画界“奇迹”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和高畑勋都曾痴迷于中国学派的动画电影,其中他们最为推崇的就是中国水墨动画,只因其间蕴含着极致的艺术追求。

  水墨动画,完完全全是“中国制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1960年上海美影厂出品的《小蝌蚪找妈妈》,可谓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这部动画片只有短短14分钟,讲述的小蝌蚪找妈妈之旅也简单至极,却震惊了整个国际动画界,一连好些年在多个国际电影节捧得荣誉。此片魅力来自一种意境深远的诗样美学。

  

  这恰恰得益于把中国特有的“似与不似之间”的水墨画法应用于动画,动物造型均来自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的鱼虾等形象。水墨动画没有轮廓线,一改一般动画片的“单线平涂”,自然渲染出浑然天成的浓淡虚实,一个个场景就是一幅幅出色的水墨画。

  关于水墨动画的具体制作工艺,说法不一,它曾一度是“机密”。可以肯定的是:水墨动画没法采用一般动画从草稿到线稿再到填色的工作步骤;国画的写意性以及水分的不可控制,也决定着基本不可能画出两张一模一样的画面。从静态的国画到有着那么多连续动作的水墨动画,中间一定夹杂着难以想象的繁琐工序,需要逐帧逐秒精心斟酌。与水墨动画同样独一无二的,是创作者的耐心。

  

  中国画有各种流派,巅峰时期的国产水墨动画也呈现出了“不重样”的探索。比如出品于1963年的《牧笛》,以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名画《牧童与牛》作为艺术的原点,牧童与水牛有着李可染简练而饶有趣味的绘画特点,高山峻岭和千尺飞瀑的宏大气象则以中国绘画的传统色彩加以展示,最终呈现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出品于1982年的《鹿铃》,以国画大师程十发的画为蓝本,创作者为影片设计了颇多动作性较强的场面以及人物较多的集市场景,甚至运用一些透视变化较大的景深镜头,在水墨动画的探索道路上留下先驱性的足迹。

━━━━━━━━━━━━━━━━━

  皮影、木偶、剪纸、折纸、敦煌壁画……民族艺术皆可为动画所用

━━━━━━━━━━━━━━━━━

  

  水墨动画仅仅是国产动画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尝试。《神笔》《阿凡提》《渔童》《猪八戒吃西瓜》《猴子捞月》《九色鹿》……那些年上海美影厂出品的国产动画中,运用皮影、木偶、剪纸、折纸、敦煌壁画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特色艺术。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1955年出品、取材自神笔马良故事的《神笔》,就是一部木偶动画。片中表现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角色,是人们频频在民间木偶戏中见到的木偶。影片在制作中采用逐格拍摄、连续播放的手段,实拍木偶角色的运动变化,并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

  创作者为使影片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不乏木偶片的假定性,在造型设计上大胆采用了近似漫画的夸张手法,将明代服饰加以大胆取舍,除注重刻画其外形特征以外,也着力于以角色动作来展现人物的性格。

  

  1958年出品的《猪八戒吃西瓜》,则为中国动画增添了剪纸动画这么一个新品种,将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剪纸运用到了动画作品中。人物造型依靠平面雕镂,动作吸取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片及贴在玻璃上的前后景构成,拍摄这样的剪纸动画,需要将纸偶平放在玻璃板上逐格拍摄。

  

  第二部剪纸动画———1959年出品的《渔童》,已经尝试着将剪纸这一形式酿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只见片中作为神话人物的主人公渔童,呈现出了舞蹈化的肢体动作,颇具装饰化的美感。

  

  到了1981年出品的《猴子捞月》,这部剪纸动画已经一反传统剪纸刀刻剪铰明快犀利的造型风格,而是纯熟地从多种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比如,它深得皮影的精髓,也采用中国独有的水墨拉毛工艺,利用某些纸张在湿润情况下撕裂时所产生的纤维长短不一的边缘效果,使裂开的边缘看上去毛茸茸的,恰似动物的皮毛。

  

  风靡1980年代的动画片《九色鹿》,采用的艺术形式居然是敦煌壁画吗?片中的九色鹿基本保持了壁画中的造型,却又愈加优雅、灵动。山的造型,湖水以及陆地的色彩,也几乎与壁画如出一辙。1980年,创作团队沿着丝绸之路从东到西,求取艺术创作的“真经”。在敦煌的千佛洞里,五个主创人员呆了整整23天,对着丰富绚丽的壁画临摹了五大本速写,只为完成影片中所有的设计。

  最终《九色鹿》成片只有24分钟,创作者们却画了近两万张动画,仅背景就画了200多张。根据壁画故事,创作者们还添加了比如神鹿救小动物以及漫天大雪等壁画中没有的场景,并且与原壁画的北魏风格保持一致。

━━━━━━━━━━━━━━━━━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

怎么能少了浑然天成的配乐呢?

━━━━━━━━━━━━━━━━━

  

  《三个和尚》

  运用先行音乐的方法,“以画配音”。导演提供分镜画面,配乐就据此编制出合适的音乐,进行录音;完成之后交给美术、剪辑,进行动画的精细作画。通过不同的乐器和音色塑造人物,小和尚是板胡、瘦和尚是坠胡、胖和尚是管。

  

  《山水情》

  金复载作曲,古琴大师龚一演奏。制作组事先安排了6位画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把古琴大师龚一弹奏的每一个音符对应的弹奏手型、演奏动作记录下来,以达到与动画一气呵成,行云流水的效果。

  

  《黑猫警长》

  主题曲的演唱者沈小岑曾经上过春晚,当时演唱的时候没有收取任何费用。

  

  《葫芦娃》

  “葫芦娃,葫芦娃, 一根藤上七朵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啦啦啦啦。”80年代动画片《葫芦兄弟》的主题曲,由姚礼忠作词,吴应炬作曲,上海市少年宫合唱队演唱。

  

  《邋遢大王奇遇记》

  这是美影厂第一部“季播剧”。和当时其他动画里的主人公不同的是,钱运达设计的邋遢大王很特别,他是个有缺点的人物,但他聪明,勇敢,调皮。据说每个人都有过一个“邋遢大王”般的朋友。

  

  《宝莲灯》

  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了他们的第五部动画长片《宝莲灯》。这部历时三年的巨制上映后,票房超过了同期的迪士尼动画《花木兰》,成为国产动画史上又一里程碑。上海美影场和索尼音乐签约合作,选曲了三首歌作为《宝莲灯》的主题曲,汇聚了两岸三地的明星歌手。

  

  

  《我为歌狂》

  美影厂第一部开发了完整衍生产品线的作品,讲述了追逐音乐梦想的热血故事。本片的一大亮点是原创音乐由歌手胡彦斌及专业音乐乐队亲自演唱,当时歌曲磁带卖出了700万张的惊人销量,在当时的青少年群体中极有影响力,如今这些当年的观众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我为歌狂》是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

  (原文刊于2017年5月31日文汇报“人文聚焦”版)

图片、视频来自网络

制作编辑:童薇菁

·END·

  往期热文

  奥斯卡格莱美爱乐之城 最美音乐厅

  贝多芬肖邦魔都节目册小泽征尔

  文艺精华 如您所期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