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和朋友聊起做艺术节志愿者的体验,我总说自己“充实到爆炸”。从艺术家、策展团队到专程赶来的观众,无不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赤诚。
不止于戏 | 艺术节志愿者手记(中)
Azure/文
Day 4
有首诗是这么写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 /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诗人们总能创造出美好意象,令人心生向往。这首诗受到欢迎,也许是道出了让人愉悦的“虚度”理由:“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很好”。
这个“你”倒不一定是理想中的另一半,替换成“喜欢的事”也同样成立。这是我数塑料瓶时的一个思索。今天大部分时间里,我和另两位志愿者在湖边进行着一条“流水线”:一人拧开瓶盖、一人灌水、一人向瓶中滴入染色剂并盖上瓶盖。从英国远道而来的Ewan则站在爬梯上堆瓶子。我们依然在忙着建造“大鱼”。
志愿者们建造“大鱼”现场
不远处,帐篷剧场又传来《一桌N椅》的演出声。此时剧场门前会有志愿者“站岗”,直到演出结束才离开。他们的工作通常是为演出做准备、检票、引导观众进场,也会有陪国外剧团演员去医院打针、去苹果店等意料之外的琐事,必要时还需充当演后谈和讲座翻译。志愿者之间打招呼,最常用的一句话是“需要帮忙吗?”对于种种琐碎的工作,每个人都任劳任怨、尽心尽力。
做这些琐事算是某种“虚度时光”吗?也许是的——当我的朋友们在写字楼里上班开会写方案时,我却坐在湖边摆弄塑料瓶。虚度就虚度吧,我想。只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光就有价值,世界就清澈、明亮。
·本日观戏·
壹号会所:听高博文说繁花
今晚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走进剧场听评弹,有幸听见高博文老师说《繁花》。45分钟的戏,讲着一衣一饭的市井琐碎,说里边有演,连听两场毫不倦怠。“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在上海不少年,头一次以这种方式感受上海味道。
《繁花》精妙之处在于“不响”,据不完全统计,这句吴语在原著中出现了1300多次。这二字写出了上海人的内敛睿智,不强加自己的思维,对他人事情点到为止,问人住处不问地点,只问“乘几路回家”。黄海华老师扮沪生,客套寒暄之处微微摇头,神情幅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所谓“不响”,就是如此吧。
《高博文说繁花》演后谈
演出结束后最让人感动的两个细节:一是演员们要在演后谈向观众讲几句,“评弹金榜状元”黄海华老师拿起话筒说:“《繁花》中有很多人物,在刻画人物性格上,还有许多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艺术家精益求精的谦虚态度令人钦佩;二是台湾知名作家陈念萱特地赶来观看此次《高博文说繁花》的六场演出,当被邀请谈谈感想时,看了二十年评弹的她哽咽得许久说不出话。
Day 5
来做志愿者之前,我有个收集谢幕照的小癖好。每看完一部戏,我都要在演员谢幕时为他们捏张照,时间长了,手机里也存下不少。而这几天,关于一部戏的存照忽然丰富起来,除了谢幕照,我还有空荡荡的剧场照、演员便衣彩排照、观众进场就坐照……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内部人士”的小得意,像一位志愿者开玩笑时说的,“我们就是剧场的VIP!”
今天是《大都会》首演,由于缺人手,我被临时调过来帮忙。演出开始前一小时,我来到现场。乐手正在练琴,项目经理坐在一旁忙着调试字幕。一排排空座椅有种整装待发的仪式感。演出开始前二十分钟,我理了理衣服,站在入口处等着引导观众。
作为工作人员来看戏,与作观众截然不同。当观众时,我全部的注意力都在戏里;而当胸前挂起工作牌,注意力就完全被分散了。观众们在看戏,而我站在最后一排看观众。这不失为一种奇妙的视角和体验,仿佛从中景切换为远景,近焦切换为远焦。时常听专业人士说起“观众是演出的一部分”,如今算是真切感受到了。
·本日观戏·
翠湖展厅:大都会里上演《大都会》
在IMAX、4K争夺眼球的今天,你还能静下心来观看一部长达120分钟的黑白默片吗?这可能是项不小的挑战。而在Graeme Stephen和他的乐队伙伴演奏下,挑战变成了一场听觉盛宴。
格兰姆·史蒂芬的《⼤都会》现场
《大都会》是苏格兰作曲家、吉他演奏家Graeme Stephen的第七部电影配乐作品,这也是他们首次将这部作品带出英国。在此之前,他配乐的默片电影还包括茅瑙的《日出》、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等等,选片标准遵循人们和他自己的喜好。在为《大都会》配乐之前,他与乐队成员一起看片子,面前摆着架子鼓,看到紧张之处,吓得敲几下鼓点。这可能是音乐家独享的默片乐趣,有兴趣的朋友们下次也可以试试。
观看现场配乐的默片最妙的感受是,人与电影似乎通过音乐建立了某种联结。影片中建筑沉默地崩塌,音乐则牵引着人们去感受一位父亲担忧儿子的情绪。在极简主义备受推崇的今日,给“看电影”这件事做做减法,其实也挺时髦。
登上企业天地31楼翠湖展厅的时候,俯瞰的景象令Graeme被震撼到了,“我来到了真实的大都会演奏《大都会》”,他说。
Day 6
早上有朋友微信问候“节日快乐”,我才想起这天是端午节——原本只有 “今天是艺术节第几天”的概念了。一早赶到《大鱼》所在地,小伙伴们已经在组团“收废品”。为了早点完成“大鱼”,让Ewan明天能按时回国,各个项目组的人都赶来协助,几个姑娘很快便处理完最后一批回收塑料瓶。
《保罗·杜拜克的亲子魔术秀》现场
午饭后我在南里散步,遇上了《保罗·杜拜克的亲子魔术秀》。看了个开场,又赶去《大都会》帮忙。这一秒还沉浸在近百年前的德国默片,下一秒场景便切换至实验昆剧《椅子》现场;再一眨眼,保罗又在南里变起了近景魔术,再一转身,The Magnets的六位帅哥在舞台上唱起了阿卡贝拉。哦对了,我还用了半小时在新里的读诗帐篷听着诗歌打了个盹儿。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逛爵士音乐节,也是拿着节目单在几个舞台间赶场似地走动,眼睛耳朵一刻都闲不住。无论有没有计划,有没有目的地,这些都无关紧要。人们在这里和艺术融为一体,也许就是艺术节存在的意义。
当和朋友聊起做艺术节志愿者的体验,我总说自己“充实到爆炸”。从艺术家、策展团队到专程赶来的观众,无不让人感受到他们对艺术的赤诚。想起一位志愿者说在“读诗”现场,很多人并没有专业的“朗诵腔”,甚至连“n、l”都念不准确,但就是这种质朴的由心而发的热情,才最令人感动。
穿梭在几个演出场地间的时候,偶遇水晶老师在帐篷剧场外与志愿者聊天。她说起《水面上的梵高》,当观众看见画家把完成的《星夜》搅散时,纷纷发出惊讶又可惜的感叹。“正因为转瞬即逝,反而更加珍贵。人们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其实艺术也是这样,不能因为短暂就不让它发生,而是一点一滴,汇聚出更多美好。”
夜里十二点,小伙伴们突然开始在群里刷图——“大鱼”终于完成了,呆萌呆萌的,在夜色中闪闪发光。我默默存下了大家站在它身边的合影。也许很久以后我都会记得,在2017年的夏天做过这样一件事,遇过这样一群人。
参与《大鱼》的志愿者和艺术家尤恩合影
·本日观戏·
屋里厢博物馆:当昆剧遭遇荒诞派剧本
创意昆剧《椅子》改编自荒诞派戏剧大师尤金·尤内斯库的同名代表作。不读原剧本直接来看这部昆剧,也不会感到任何突兀。经典的“一桌二椅”样式、精彩的唱念做打以及打击乐,为这个荒诞派故事内核披上了精致的昆剧外衣。此次小空间里的观剧体验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能看见演员眼中闪烁的光芒。
实验昆剧《椅子》演出现场
故事关于一座无名孤岛上的老年夫妇,一个不断编制竹篾,一个整日竹篮打水,两人喋喋不休,但倾诉对象只有面前的椅子。他们热烈期盼着一位能向他们揭示一生所悟的重要客人,最终,姗姗来迟的昭容出现在台上,却是个哑巴。看到此处让我想起维特根斯坦那句朦胧诗一般的名言:“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生命、伦理、价值、情感、想象、直觉……一切可以赋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它们如此神圣,以至于不能被说,只能在沉默中显示。
延伸阅读:【策展手记】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
展演时间:2017.5.25 – 2017.6.3
展演地点:上海新天地区域
(位于太平湖观景平台的帐篷剧场、餐厅、博物馆、广场等)
*演出场地图,地点以大写英文字母示意
6月2-3日剧目表
售票剧目
《安德鲁与多莉尼》 新天地·帐篷剧场
6月1、2日20:15;6月3日14:30 20:15F
免费剧目
《大鱼》 新天地·太平湖公园 08:00-24:00 I
《保罗·杜拜克的亲子魔术秀》
13:00,16:00 新里门口,17:45北里小广场
《桥》 新天地片区 15:15 18:45 J
磁极乐队 阿卡贝拉
新天地南里 18:30 H
《水面上的梵高》 新天地·北里 20:40 C
免费预约剧目
《睡前为你读一首诗》新天地·新里一层
12:00 17:00 20:30 G
《你听·同学会》新天地·镜花水月餐厅
13:00 16:00 B
互动京剧:《京探》之“堂·汇”
新天地·屋里厢 20:20D
参与方式:
①购票;②免费(部分需提前预约)
跟去年一样,今年的剧目分为购票剧目和免费剧目(部分需提前预约)!购票剧目共6部(票价100元)
现场特别福利
*预约场次开演前十五分钟根据现场情况开设现场候补票,经工作人员指引在现场办理登记及相关流程后按照排队先后顺序取得入场资格。
温馨tips·观剧礼仪
温馨提示大家,观看户外演出不要拥挤,听从现场安保及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攀爬翻越围栏及隔离线,不要使用闪光灯拍摄;请各位带着孩子来看的家长让孩子在观剧过程中不要喧哗哦~另外,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不要发出声音,演出进行中不要饮食,手机静音也是基本常识,室内演出剧目禁止拍摄~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
展演时间:2017.5.25 – 2017.6.3
展演地点:上海新天地区域
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2号出口,10、13号线新天地站1号出口
我们是·文艺连萌·成员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阅读原文 |进入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策展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