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哭丧文化何时变的这般‘搞笑’?

  哭丧本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为什么标题就成为搞笑的哭丧?作者你这个标题党,骗看客进来?客官先别急,听俺掰扯掰扯,你会感到哭丧甚至有点搞笑,搞笑的不是‘痛哭者’的表情,而是在这表面上形成虚假的‘哭丧文化’。

  哭丧本是中国甚至延展到东南亚之间的一种民间丧葬的礼仪,我神州故国的‘传统文化’,被其他番邦学去后更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我们的传统中,哭丧贯穿了整个喪仪,尤其在最后的出殡中,哭丧更显得有必要。而其中大部分需要孝子贤孙们大哭,哭的越响亮,响彻云霄,越可能让九泉之下的亡灵听到,死者似乎能感受到这种悲痛!然而,正是这种需要孝子贤孙卖力气的活,可是难煞了我们很多的孝子贤孙,但是这对于有些‘聪慧’的他们,这哪叫事?为了让自己少卖些‘力气’,各地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和‘哭丧妇’,据说收入还不菲!真是有需求的地方就有职业啊!

  能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人活着的价值有关吧,这种活着的价值似乎体现在‘死’上,从死里看,更能看出一个人活着的真价值。这又是何以见得?

  比如,死后,除别有用心,幸灾乐祸的人之外,如果死后,你的亲朋好友,左领右舍,都不愿意哭你或者为你悲痛,那么生前这个人注定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必定是他人的累赘或负担!

  倘若一个人死后,很多人对他的死捶胸顿足,悲痛欲绝,死去活来的哭,那么他生前注定对他人是有价值的,他的死对他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损失。

  这种人里面自然不排除真坏人和真好人。真坏人,生前作恶多端,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什么利用,反倒死后,哭他的人人山人海,哭的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反而,到真好人,平常对他人很好,对自己家庭负责,然而死后,哭他的人寥寥无几,这并非重点,重点在受惠于他的亲人之间妆模作样的哭!

  这哭丧远没有什么真正为了追忆死者而哭的含义,装模作样的哭早已使它变了味。

  我们已经演戏演了一辈子,临死还TMD通过演戏走过‘哭丧’的仪式,真的有必要吗?欺骗自己,欺骗亡灵,真真假假,相互忽悠又何时是个了断?

  更多思考,欢迎关注新公众号:阿呆忆文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