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可怜又可敬的人

  唐朝之后,诗歌史上有两座高峰,一座号“诗仙”,一座名“诗圣”。诗仙李白狂放不羁、傲视权贵,令人不胜仰慕其风采;而诗圣杜甫,在世时名不见经传,多数时候穷困潦倒,去掉后人加上的荣誉,其实只是一个“可怜但可敬的人”。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为北方大士族,祖上世代为官,幼时的生活是优渥富足;书香世家,祖父为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20岁之前,就已立下了“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愿。

  20岁之后,他开始了全国漫游之旅,期间他经历了落第,也遇到了一生的知己好友李白,寻仙问道、谈天说地,实为一生之中最为豪放的时日。

  虽然经历了落第,但以杜甫的才能,如果没什么意外,科举入仕、在朝为官完全是可期的。

  可偏偏就出了意外——杜甫遇上了已经昏庸的唐玄宗,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唐玄宗的不辨真伪,彻底阻断了科举入仕的道路。

  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杜甫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以求换来一官半职。什么狂放不羁、什么文人气节早已放到了一边。

  可即便如此,也不过只是徒劳。直到天宝末期,才终于因《三大礼赋》获得一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从八品小官。

  讽刺的是,就连这个小官也没能做得了多久,因为安史之乱来了;逃跑的途中,连自己都成了叛军的俘虏,一个连被囚禁的资格都没有的俘虏。

  逃出来后,唐肃宗念其忠心耿耿,给了一个左拾遗的官。但不久就因为为房琯上疏触怒天子,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政治上不得意,生活上也极为困顿,一家可说是“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而到最后,沦落到“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的境地。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好不容易遇到肯资助的朋友严武,过上了几年虽然还是艰难但稍微稳定的生活,老友竟一病不起、乘鹤西去。于是乎,再次漂泊流浪,直至五十九岁病逝舟中,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甘。

  纵观杜甫的这一生,功没有,名没有,抱负也是镜花水月。心有济世救国之愿,一生却从未接近过权力的中心;反而是不断漂泊、长年居无定所,有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上。

  如此的遭遇,难道杜甫不是一个“可怜”的人吗?而经此磨难,仍能不改前志,难道不是“可敬”的人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