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讲座专刊 2017-6(下)

  • 你知道孩子的认知规律吗

  • 心灵,望故乡——在与庄子和道家智慧相遇的路上

  • 让城市的未来触手可“骑”

  • 探秘日本二次元动画

  • 瞻瞻的“自行车”

  • 雄辩术理论与世界文明史课程实践

  • 上图讲座中心喜获“十大创新团队”殊荣

  • 上图讲座倾情捐书助学

  • “庄子与道家智慧”专题火热开讲

  

【听讲感悟】

你知道孩子的认知规律吗?

■ 陈世红

  

2017年4月21日傍晚,上图报告厅人头攒动,听众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未够上学年龄的小童,既有急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也有辛勤育人的教师,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这里,聆听一场重要的讲座“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这是上海市教委、解放日报和上图共同主办、上海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的“2017特级教师开课啦”系列讲座首场,主讲嘉宾是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张校长长期从事一线教育工作,又担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特聘研究员,是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

张校长讲演的内容丰富,不但介绍了国内、上海以及本校的实践,还涉及国际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他的演讲风格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还结合实例,通俗易懂地表述了他对孩子认知规律的研究心得。

张校长首先从教育的基本属性切入今天的演讲主题。教育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属性。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者要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育情感的功能,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育担负着独立的社会职能,是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使人社会化,这就是它的社会性。而当天的讲座主要聚焦教育的科学性,从科学的规律来看看孩子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利用这个规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张校长接着介绍了“学生学习的最佳发展期”概念。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学生在什么年龄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是有规律的。学习的时间不对,盲目跟风会害了孩子。经过研究,幼儿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记忆力比较强,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比较弱,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学外语,但不需要讲语法,只学听说即可,最不适合学奥数。说到奥数,张校长历数其三大“罪状”:低龄化、大众化、功利化,必须予以纠正。他认为奥数应该是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特殊能力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的学生学习的,而不应是普通的初中甚至小学生补习的内容,更不应该成为升学的依据。

如何才能使孩子真正学会知识?张校长用生动的实例告诉大家,让学生真正学会一个知识需要有效的对话,而不能仅凭灌输。他曾经帮助三位女生高考的前几个小时解答了几道数学难题,其中一道题竟然在高考试卷中赫然出现!可惜的是其中一位女生还是答错了,原因在于灌输的知识没有被成功接受。每个学生在学习时脑子里并不是空的,而是装着原有的知识和经历,这些知识和经历有的是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有的可能是起妨碍作用的。启发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把原有的想法讲出来,与新知识进行碰撞,才能把新知识成功装进脑子里。张校长再三强调:孩子与你讲真心话,就是教育成功了一半。另外,对话并不仅限于语言,所谓言传身教,行动也是对话沟通的重要方式。

家长们最关心习题做多少才合适,大家都在要求为学生减负,可是长假中如果没有任何作业家长立即会感到不安。根据国际权威研究机构的结论,15周岁孩子一周的课外作业总量如果在11.8小时之内是作业越多成绩越好,而超过了这个“拐点”,作业再增加,成绩也不会改善,会出现所谓“高原现象”。当然,这个数据是全世界的大数据研究结论,据调查,上海学生的类似“拐点”大概在13.8至14.8小时,而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还会有所不同,家长和教师要运用归纳的方法去探索、发现每个学生自己的“拐点”,不要盲目追求和别的学生一样做多少卷子。同时,作业的质量很重要,外购的教辅材料错漏很多,已经被静教附校严禁使用。作业的布置也有讲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具体情况。静教附校一位数学老师把作业分成荣誉作业(能力最高的同学)、整体作业(大多数同学)和基础作业(能力比较弱的同学),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考试成绩是不是衡量学习成果的可靠标准?不一定。教学成果的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会因为出题老师不同、范围不同、难易不同,同一个学生付出同样的努力可能获得不同的成绩。另外,学科、性别也会导致成绩偏差,例如几何题、物理题比较有利于男生,而代数题有利于女生。现在升学凭分数选拔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是家长要明白,成绩这个测量工具是有很大误差的,要正确对待分数,学生的成绩波动并不一定是学生自身努力程度造成的。

最后,张校长告诫各位家长和教育者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要强加于人,不需要大家都去学奥数,有的学生知识学得不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强,我们也要尊重,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给学生最好的发展机会。

演讲结束后,张校长邀请听众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答问期间,张校长提到:对5岁的幼儿要看其兴趣选择参加补习班的内容,不喜欢就换,小学前不适合学数学;初中学生的家长一定要有至少一位能与之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测量作业“拐点”的方法之一是看孩子的睡眠是否充足,周末是否爱睡懒觉,还有就是增加作业是否改善了成绩;是否让孩子提前入学或者上学制缩短的学校,要看孩子的实际能力,提前上学并不一定都好;初一的孩子一般不宜提前学化学,但最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能力和兴趣。虽然问答环节只有短短的半小时,但是听众们和张校长互动频频,大厅里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心灵,望故乡

——在与庄子和道家智慧相遇的路上

■ 季履平(特约通讯员)

  

由上图讲座中心主办,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引驰主任主讲的“庄子和道家智慧”系列讲座分四次完成了。来自江、浙、沪两省一市的近70名学员在他的带领下,专注于曹础基著《庄子浅注》和陈引驰著《无为与逍遥——庄子六章》的经典文本,对重点篇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析,学员们普遍感觉获益匪浅。

庄子,即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政治上主张“无为”,还主张上无为而下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有宣扬混世的,也有赞成避世的;在人生观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纵欲的;在对待不同学派的态度上,有坚持混合齐同的,也有针锋相对的。《庄子》是以庄周思想为主体,从战国中至秦汉间庄周学派的总集。在哲学领域里,广泛而深入地阐明了庄子的见解,完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体系。《庄子》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不仅知识分子爱读,而且封建帝王也非常重视它。由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

《庄子》源源不断地为不同的人提供思想源泉和生命力量,而这前提是要读懂文本,而陈教授此次恰好秉承经典细读的原则,聚焦《庄子》的文本逐句讲来。他选定的篇章,大抵有其前后连贯的脉络,从较为整体的视野引导学员对《庄子》的思想作了梳理和解析。四次讲座除了导论外,重点讲解了“逍遥”、“秋水”和“养生”这三篇。“逍遥”,是对于自由的看法和对天道的把握。而“秋水”既有“逍遥”,也有“齐物”。而“养生”,则明了人生而必有死,真正达观面对生死。而在这三篇中,“逍遥”则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篇章。

庄子认为“自由”是一种得道的神秘体验,也是一种绝对虚静无为的精神状态。他把必然性归之于“道”,道是自本自根的世界本原,它“无为无形”“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万物之所系”“一化之所待”。事实上,庄子说的世界万物之源的“道”,大体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神秘的“客观精神”,是上帝的代称。而庄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得道”,是对道的直觉体认,以至忘却天地万物及自身的存在,达到与道融为一片,虚廓光明的境地。庄子的自由境界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自由是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为条件的;第二,所谓自由境界要做到“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摒绝一切人世的感情、意志和思想,不为任何事物左右,生死得失,是非好恶、喜怒哀乐都不足以动心,傲视权贵、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第三,所谓自由人只是“自事其心”,就是要让思想在自身的领域中作“逍遥游”,亦即个人在自我的精神领域内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庄子的思想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也间接地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的平民百姓。如果说庄子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是一种自觉的观念,那么在平民百姓中,它就化成了一种风俗和习惯心理。当然,平民百姓的心理并不主要来自于庄子思想的影响,而是源于产生庄子思想的大致雷同的现实社会环境。

尼采说:“一切作品中,我只爱作者用他的心血写成的书,你能体会到,心血就是精神”。无论是读尼采抑或是读庄子,我都有这种深切的体会。我在《庄子》中得到慰藉,感到庄子谈及人的自我实现,和康德的“人是目的”的观念有着伟大的共鸣。《庄子》中表现出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使命感和悲剧命运以及心境所达致的艺术人生和齐物精神触发我更多的思索,且令我心向往之。

“庄子和道家智慧”系列讲座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学员们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再思考不会结束,也不可能结束。就让我们继续在《庄子》和道家智慧中,寻找到心灵的故乡吧!

让城市的未来触手可“骑”

■ 杨洁

  

拿出手机,打开app,寻找附近车辆,花费1元钱就能轻松抵达目的地……自去年4月摩拜单车在全市投放使用起,各色共享单车已陆续进入人们的视线,在城市街头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曾经被遗忘的骑行也因此回归,重新成为了现代人短途出行的理想方式。

5月6日下午,摩拜单车华东区总经理姚呈武来到上图讲座,动情地讲述了摩拜公司在过去一年创业道路上的辛酸与感受。在设计之初,摩拜单车其实也吃了不少闭门羹,没有厂家敢接单制作这样的自行车。在主创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从铅笔绘制的草稿图,到电脑精制的设计图;从在工厂亲手打磨的单个零件,到第一辆“轴传动”自行车的诞生,以“无桩、智能、共享”为核心的共享单车终于如毛细血管一般深入城市的各个角落,摩拜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公司。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我国的城市经历了“步行城市——骑行城市——汽车城市”的变换,姚呈武在现场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0年,城市的自行车出行分担率曾高达60-70%,而到了2015年,自行车出行分担率仅剩8%。在共享单车投放后的一年内,这一数据就上升了约4%。可以看到,在自行车日益衰败的今天,当城市已经无法负担越来越多的四轮汽车时,共享单车却宛如一匹黑马,以强势的姿态展现了新兴行业的蓬勃之姿。这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觉醒,面向“人性城市”,我们已迈出了脚步。

讲座上,姚呈武分析了共享单车能够取得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是行业发展需求出现,从家中到地铁站,或者从地铁站到办公楼,共享单车的出现为这“一公里”短途出行提供了新的方式,甚至间接解决了黑摩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其次,行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骑行这一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恰巧符合政府倡导的绿色节能。第三,从技术条件来看,智能手机与新型支付方式的高普及率使用户能够轻易接受其租赁方式,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共享经济这种暂时过渡使用权的方式得以实现。在共享单车之外,如Airbnb、分答、衣二三等的兴起与发展,也可以看出共享经济这一热潮的整体发展趋势。

共享单车大热势头的背后,必然会暴露出诸如车辆损毁、停放、监管等多重问题。姚呈武表示,结合城市规划与技术开发,通过GPS定位、智能锁、大数据平台、智能停车点研发等来进一步探讨解决。

讲座现场互动气氛热烈,姚呈武与现场的众多创业者一同探讨了互联网经济的未来。结合自己的创业经验,姚呈武直言当下“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能让产品迅速接近消费者,相对来说降低了产品的前期宣传成本和推广成本。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千团大战”、“百车大战”现象屡见不鲜。面对惨烈的竞争,姚呈武建议创业者拓宽视野,在“大创业”可遇不可求时,可以先尝试“小创业”积累经验。

探秘日本二次元动画

■ 郭弯弯

  

前不久,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科幻片《攻壳机动队》在中国热映,引起了不少的话题。真人电影《攻壳机动队》其实是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士郎正宗创作的同名漫画,作为一名攻壳迷,笔者内心喜忧参半。且不说改编得如何,从中都能看得出日本二次元文化带来的深刻影响。4月22日,德稻数字动画及分析大师金子满作客上图讲座,与听众一起探秘日本的二次元动画。

一般来说,我们看到有人在cosplay,就说他们是二次元,那什么是“二次元”呢?该用法始于日本,最初的时候,人们之所以会发明“次元”这样的用语,主要是为了体现维度的意思。我们现实世界是三维的,因此被称为三次元。而类似于动画、漫画、游戏等等在发展开始往往建立在平面基础上,所以才有了“二次元”的说法。金子满大师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日本的二次元动画产业,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日本动画的制作成本很低,大约是美国制作的1%,3D的制作成本大约是中国的1/10,为了降低制作费,日本动画产业很重视关键动作,低成本制作的动画并不表示动画质量不好,反而体现了成熟产业链的优势。

日本动画类型主要分为长久不衰的家庭动画(如《樱桃小丸子》、《铁壁阿童木》),为减少制作成本注重内容的连环画动画(如《灌篮高手》)、人气颇旺且层出不穷的少女动画(如《美少女战士》),轻松诙谐的喜剧动画(如《龟有派出所》),更有能带来领域新鲜感的职场动画(如《公务员》)……各种形式的动画形成日本丰富的动画市场。

日本是世界第一动漫强国,其动漫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创新和吸引力,这是其他国家动漫望尘莫及的,动漫是日本的重要产业链。从金子满大师向我们展示的数据里,我们看到在最新的世界IP市场规模前五的排名上,日本的《口袋妖怪》和《面包超人》就占两个席位。日本的二次元文化里,动画与漫画、游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源于漫画原著的动画很多,日本动画的主题不止局限于儿童,更多的是面向年轻人。从观众的角度看,日本动画将人性作为大的主题,其中就有爱情、亲情、信赖、烦恼等等。动画作品始终明确主题,重视情节的撰写,注重关键动作,表演不能留于表面,每一集最后一定要加入对下一集的期待感。从制作方角度来看,动画产业制作工序划分得十分清晰明确,出版漫画的原作占多数,情节构成具有连续性。其次,与美国、中国相比,员工更少,因此了解除了自己负责以外的工序。日本动漫产业世界领先的一大因素在于,从传统的动画剪辑转移到情感剪辑。

从传统的赛洛洛片描摹到数字化技术,动画产业面临着技术的革新。金子满在松江的工作室里正积极研究使用AI-FAE(人工智能快速动画引擎),虽使用新的技术,但金子满始终强调技术革新里从未改变的东西,就是故事和情感。有些制作不算精良的老动画,就是靠其特有的故事和内容才能经久不衰地流传下去。

有些人喜欢把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作比较,会觉得国漫相差太多,其实动漫产业是一条需要有坚实脚步和基础发展历史的产业,从事动漫产业原比想象的更为艰辛和艰难,最近几年中国动漫产业都有进行着创新和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不足以能和日本强大的历史动漫产业沉淀相媲美,金子满大师也对中国动漫未来抱有很大希望,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更多的发展空间会使国产作品越来越好,希望以后有更加完善的体制来支持国产动漫的发展。

耄耋之年的金子满用他的热情与坚持,继续在动画这条路上不断探索,想要创作一部精彩的、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制作人不仅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以及出众的才华,还要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在了解他们的同时也更加了解生活。准备好一起进入有趣的二次元世界了吗?

【书院报道】

瞻瞻的“自行车”

■ 吴予同

  

编者按吴予同是上海图书馆东方书院2015级国学班的学员,也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女生。经过近两年的《论语》《孟子》系统学习,她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有了长足的进步。近期,在学校组织的作文考试中,她根据所给材料(丰子恺先生的知名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在规定时间内,流利地、别出心裁地用文言文写了一篇作文,获得了老师的好评,并给予了满分。在此刊登她的作文,供读者朋友们共赏。

日当头,瞻瞻欲寻友相伴,苦寻不得。瞻瞻无奈,归。

祖父立于堂前,见瞻曰:“孺子,来。若有不豫色然,何哉?”瞻瞻近而曰:“寻友不得,是故不豫。”又曰:“祖父愿与我戏乎?”摇首,曰:“今日病矣!”瞻瞻蹙额,欲泣,忽闻邻长者曰:“瞻瞻,近为我扇,可乎?”瞻瞻应,执扇而扇。少时,长者曰:“可矣,此扇与树下之扇,并赠与你。”瞻瞻欣欣然有喜色,执扇言谢,出。坐树下玩扇,思及前日欲得“自行车”,忽忆起与同伴相伴而骑“竹马”,何不以此为之?若将一扇置于胯下,另扇接之,即得“自行车”矣。瞻瞻以此法为之,果成。瞻瞻大喜,驭“自行车”遍邻里。老者见之,莞尔一笑;少年见之,鼓掌大笑。

暮至,瞻瞻驭“自行车”方归。家人皆赞其聪慧。此法于邻里小儿中盛行,可谓“空前”矣。

雄辩术理论与世界文明史课程实践

■ 徐之凯

  

  编者按自今年2月东方书院世界文明史课程启航至今,在孟钟捷教授的带领下,教学团队开创性地做出了些许有益尝试,深受学员和家长欢迎。徐之凯老师课后特撰文寄语家长,在此谨作分享。

中国古代自周起,讲究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代希腊也存在着同样的追求,被称作七艺:逻辑、文法、修辞、数学、几何、天文、音乐,其中逻辑、文法、修辞三项托出于雅典为代表的古典民主政治之中,是展现自己观点,进行深度思考并作出相应探讨,以求得共识与认同的技艺,被合称为雄辩术。这一技艺对于当代西方政治家、律师等社会职业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并通过政体的延续扩散到了整个西方文明的社会构架之中。

雄辩术的后世总结与流传基于古罗马学者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InstitutioOratoria)一书,在中国也被翻译为《雄辩家的教育》、《演说术原理》、《论雄辩术的培养》等。该书写作于公元91至94年间,公元96年正式出版,约65万字。原书用拉丁文写成,从近代以后,先后被译成英、法、德、俄等多种文字。

昆体良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雄辩家、教育家。他出生于西班牙的一个小镇。少年时代,进入由著名文法教师里谬斯•帕利门在罗马开办的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法、文学和作文等课程。以后,曾为著名律师、雄辩术教师多米提乌斯•阿弗尔当助手。后来他离开罗马回到西班牙,主要从事律师工作,同时讲授雄辩术。公元70年,罗马皇帝维斯帕西安在罗马历史上首次开办了由国库支付薪金的国立雄辩术学校,包括一所拉丁语雄辩术学校和一所希腊语雄辩术学校。昆体良受命主持拉丁语雄辩术学校,从而成为罗马教育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直到公元90年退休,前后长达20年之久。在教授雄辩术的同时,他兼操律师业务,这使他有可能以当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公元90年以后,他主要从事著述,一度曾担任多米提安皇帝两个侄外孙的家庭教师,并因此被封赠执政官的荣誉称号。

在古罗马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从理论上系统总结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对罗马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特别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研究,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把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作为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他认为,雄辩术是一门高尚的学问,它的主要任务是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故而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社会中一个善良而强大的人。而昆体良所指“善良的人”,并不是空言道德,而是指明智并具有判断力的理性的人。这种人能够正确地区别善恶、真伪,并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趋善避恶,遵循法律和正义的要求而进行活动。

在我们的第一次课程(4月15日)中,我已经基本了解了我们两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值得欣慰的是,大家都表现出了热忱的发言与自我表现的欲望。积极地表达意见与展现自己的立场,是雄辩术的基础和本质所在。如我之前所言,由于年龄和视野的限制,孩子们在语言说服力与设身处地的思考能力上仍有欠缺,这也是意料中事。因此在第二次课程(4月22日)中,我们通过多媒体工具帮助并鼓励孩子们进一步展现自己的能力与特点。根据观察结果而言,首先,两班都顺利完成了有关希腊神话故事的讲述作业,相关家长应该会收到相应的录像片段。再者,上周六的课程除了讲荷马史诗的神话故事外,还在最后模拟了拉特代蒙斯巴达军事民主制议会的议事程序,两个班的小议员们不约而同地从改革斯巴达野蛮教育体制的最初议题,通过提案与争论,过渡到了驱逐“奴隶同情者”,向控制海上贸易的雅典开战的决议,成功地在议会辩论中重现了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在我看来,这在锻炼了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自我代入地以第一人称重现了历史,这比任何从书本和课堂获取的第三方知识更为鲜活可靠,也是孩子们已经具备相应的理性思维与自我坚持的意志力的表现。

当然,要承认的是,从上次课程的表现来看,两班同学也存在着相应的缺点与不同。从讲故事的程序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仍然是把这个环节视为“任务”,而不是表达自我的场合,因此在讲话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长期注视老师或是家长,而不是他们所讲述的对象——其他同学,我相信这会随着我们的继续实践因孩子自我表达的意愿提升而得到改善。上午班的孩子们更倾向于重视自身的原创性,故而愿意上台讲故事的孩子更多。下午班的孩子们因为年龄大一些,表现得更为谨慎,他们在同样有所准备的情况下,更倾向于补充他人的故事,而不是由自己首先讲述。就议会程序而言,由于孩子的天性,议程的七嘴八舌是最初难以避免的,但本身这也是非常接近古代斯巴达军事民主制议会简单粗暴的作风的,因此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从这一次辩论的效果来看,孩子们的确已经产生了很大兴趣,我们将争取在下一期仿雅典的议会辩论中体现更为文明的民主政体和更为严谨的讨论程序,进一步锻炼孩子们的同步思考与合作能力。

(本文作者系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法国萨克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本刊通讯】

上图讲座中心喜获

“十大创新团队”殊荣

■ 刘沙莎

  

4月20日,“文传榜•2016”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系列征集发布活动在天津电视台圆满落幕。现场揭晓了2016年度网络“十大国学微视频”、“十大国学音乐”、“十大国学文字作品”、 “十大国学公号”、“十大国学网站/频道”和“十大创新团队”六项榜单,并颁发了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中榜“十大创新团队”。荣誉的获得凝聚了讲座中心团队的协同努力,显示了公众的广泛认可,佐证了“上图讲座”这个具有39年历史的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与引领作用。上图讲座部副主任王翠芳出席活动并领奖。

“上图讲座”成立于1978年,是上海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大众推出的以公益性活动为主的系列讲座。39年以来,坚持不懈地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努力着,不仅为普通大众提供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而且搭建起领导、专家、学者与普通大众广泛交流的平台,形成人人共享的“城市教室”与“市民课堂”。这份荣誉不仅属于“上图讲座”,更属于志愿者和热心听众。

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天津市委网信办、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天津市河西区委区政府主办。“文传榜”的设立,是为鼓励与表彰在网上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弘扬中华优秀国学文化的原创作品及创作团队而设立的国学文化传播力榜单,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树立互联网时代的文化自信,奏响网络空间正能量最强音。

上图讲座倾情捐书助学

■ 夏天

  

5月10日下午,上图讲座部主任倪捷、副主任王翠芳与上海海事大学桂海筑梦支教队主要负责人、同学代表一行进行了座谈,对同学们践行支教路,让青春在奉献中熠熠生辉的高尚行动表示了充分肯定与赞扬。随后,捐赠出精心挑选的《中国传统经典诗词》、《中国传统经典诗文》、《国学基础》、《名家名作赏析》、《名家解读名著》等5种适合青少年阅读学习的文化经典读本近500册。

在广西贫困偏远山区,大多数小学生为留守儿童。当地学校设施简陋,条件艰苦,可是孩子们求知若渴,勤奋好学。他们没有像样的学习文具,更是极度缺乏丰富的课外读物。为此,上图讲座倾情助力桂海筑梦支教队,以捐书助学活动为载体,彼此共同将爱心和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大山里的孩子们也能尽情享受阅读的快乐,让中华传统美德筑牢孩子们心田。

“庄子与道家智慧”专题火热开讲

■ 李一凡

  

上图讲座再次推出“人文智慧精品课堂”,邀请到了著名学者陈引驰教授开讲为期四周的“庄子与道家智慧”专题课程。主讲嘉宾陈引驰教授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任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道家思想与文学、中古佛教文学、古典诗学以及近代学术史等。开课消息一经发出,广大市民反响热烈,报名踊跃,因场地有限没能如愿者不乏其人。

专题课程的首讲于3月25日晚上火热开讲。陈引驰教授如约来到上图讲座,开讲“老庄道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引领学员们开启了一场文化穿越之旅。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是本土生长的、轴心时代的精神传统,深深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了解儒道二者的关系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也是深入了解两家必须面对的课题。长期以来,儒道地位之争不断。陈引驰教授开篇即阐明,儒家思想固然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但道家也是不可或缺的。儒道两家视野不同,关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天”、“地”、“人”三个方面。

首先,陈引驰教授从“天”的角度,认为儒家关心的是人伦的世界,如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等,与《孟子见梁惠王》里孟子所讲,都是人间之事。而道家不谈人,他们的思想著述中常见“天地”、“宇宙”、“自然”等内容,构建出他们的理想世界。在陈引驰教授看来,道家眼中的世界与儒家相比是更开阔的。主讲人还从“地”比较二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常在多层人间关系中定位一个人,认为人是网络关系中的一点,人受到的约束是来自社会的,他们主张用“礼”来建设社会制度。与儒家强调制度、伦理不同,道家有时却认为制度是不需要的,社会关系应该依靠自然形成,而不能人为强加秩序给它。从“人”的角度来说,儒家将人定位到相关的义务里,人在多层次、多角度尽到责任才是好人。他们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却不太关注社会责任之类,他们把对生命的关注放在第一位,重视个体的精神和身体。正因如此,韩愈在《原道》中批评释、道“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

在对儒、道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主讲人渐渐概括出了自己对道家特性的认识。关于儒与道的关系,陈教授认为,他们是互相交融的,这体现在很多文人的思想就是亦儒亦道,儒道交融。如白居易,他既写出《卖炭翁》、《观刈麦》,体现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和家国情,也在失意后写下《琵琶行》,抒发了对人生沉浮的喟叹。

陈引驰教授不仅用比较的视野看待儒与道,还将同为道家的老子与庄子进行了比较。在他看来,老庄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情”字。《老子》五千言,句句都是格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是“无情”的。《庄子》是由一篇篇寓言故事组成的,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阐述内心思想,这本身就是含情的。

在两个小时的课程中,陈引驰教授还时不时举些例子帮助学员理解,除了韩愈和白居易,在谈到道家的无为时,他举例西汉丞相陈平来说明“无为之治”的发展;当谈到道家的地位时,他举例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曾多次对具有哲学思辨性的老庄赞誉有加,证明老庄之道离开了中国本土的影响后,对外国的影响不比儒家差。课堂上,熟悉的历史人物,生动的事例,经由陈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惹得现场笑声阵阵,也使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作为“庄子与道家智慧”专题讲座的第一讲,陈引驰讲授层层比较分析,多角度地引导学员们走进了庄子的世界,使大家对庄子的思想有了整体性的了解。接下来连续三周的周六晚上,陈引驰教授将分别以“鲲鹏是不是逍遥?庄子论自由”,“河伯与海神:认识世界与自处”,“庖丁解牛:庄子养生有何不同”为主题,为学员们重点讲述《庄子》的《逍遥游》、《秋水》、《养生主》篇目,带领大家进一步感受庄子与道家智慧的魅力。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