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世界

  “我心中的博物馆——儿童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展”于今年5月11日——5月30日在北京古代钱币展览馆展出,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宣教中心和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共同举办。作为今年博物馆日北京地区的重要活动之一,史家小学作为试点学校承办了此次展览。展览展出了118位学生创作的128幅作品,作者年龄从6岁到12岁。孩子们只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通过参观博物馆,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些绘画、摄影及手工艺术作品的创作。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画笔、相机、手工描绘出了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展品、展览及自己和博物馆发生的故事。每一件作品都饱含了孩子们对博物馆的美好向往和想象。这一展览带给大家思考: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世界是什么样的?

  走进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建筑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群,或是具有现代设计感的艺术馆舍。当孩子们走进各异的博物馆建筑,或是惊叹于古典建筑的宏伟壮观,或是流连于府邸园林的细腻温婉,或是沉思于现代场馆的艺术表现。

  有小朋友对自己以博物馆建筑为主题的作品写下这样的构思:“这个美术馆的前脸像一条浮出水面的鲸鱼,颜色也像鲸鱼一样是深灰色的。这条大鲸鱼的肚子里面非常大,天窗就像他的骨架,展品就像它‘吃进去’的各种鱼虾,那里的各种展览常会使我感觉非常的新奇。”

  博物馆的建筑正是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外型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里,与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用蓝天、绿树、白云、飞鸟装饰博物馆建筑,在他们的视角下,这些建筑更加壮丽秀美,和自然融为一体,甚至白云漂浮过还流露出一丝笑意。在孩子们的笔下,博物馆的广场可以尽情的放风筝、做游戏,可能这就是孩子们去往博物馆的美好心情吧。

  融入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展览以实物展品展出的形式,带给孩子们更为直观的心灵感受。孩子们通过文物或展品感受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工艺水准、地域的文化特色等。

  有小朋友这样描述以博物馆展品为主题的作品:“汉代说唱俑造型生动传神、诙谐、幽默,与其他展品的严肃、沧桑和厚重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每次站在它面前,我都有着说不出的激动。几次参观以后,我几乎把它当成了朋友。我爱打架子鼓,每次随着节奏挥舞鼓槌,我的心情也像这个陶俑一样快乐洋溢。”

  孩子们在参观博物馆展览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给青花瓷瓶里插满鲜艳的牡丹,给军事飞机画上鲨鱼一般尖锐的牙齿,展厅的文物全部漂浮起来等。对观展的过程也描绘地细致入微,如拿着相机、手机拍照的观众、津津乐道的讲解员、对文物展现出的各种惊讶表情的参观人群,以及背着书包的孩子自己,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呈现。

  孩子们视角下的博物馆展览,把展品和自己的观察与想象密切结合,全身心地融入到展览中。博物馆同时也策划以青少年为主要群体展览的形式,举办“让孩子们看得懂”的展览,传递给孩子们至真、至善、至美的策展理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讲述博物馆故事

  自《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强调了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利用自身藏品、场地等资源优势,举办各种社教活动,同时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如“小讲解员”、学生作品展览、邀请青少年共同策展,以及各种实践课程、活动等,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

  有小朋友这样写“自己和博物馆故事”的主题:“画中央是一条彩色的小径,上面走满了人,两旁则是一排排绿油油的树木,茂密的树上还挂着许许多多的展柜,展柜里有很多古代文物、展品。我主要想展现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文物展馆。一般的博物馆,文物都放在钢筋水泥混合的铁树中,昏暗的灯光照耀着,庄重的气息遍布满堂。我想象中的博物馆一进来就感觉不出身在城市,而是自然中的收藏馆。”

  博物馆开展各类社教活动,把“博物馆生活方式”带入家庭,使博物馆和现代生活密不可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由孩子们策划打造的各类主题博物馆将会诞生,如同孩子们创作的作品中一样,博物馆坐落在林中、在树上、在水下、在空中、在宇宙中,孩子们自己动手建造心中的那个博物馆。

  通过此次“我心中的博物馆——儿童绘画、摄影、手工作品展”,笔者赞叹于孩子们创作的艺术作品,同时感受到儿童视角下的博物馆世界是一种对人文、艺术满怀热情的理解、欣赏,是一份对未知世界懵懂、渴望的探索、体验,博物馆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启发着孩子们,这无疑得益于博物馆人及社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激励博物馆及教育工作者在前行的道路上继续秉承初心,守朴存真。

  说明:本文图片来自于活动参与者原创作品!

  总编 : 徐俊锋

  编辑:陈晶晔

  执笔人:江帆

  美编:唐可

  注:文章版权属北京华翰文化遗产博物馆研究院,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该作品。转载请关注公号,联系后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