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7年“表演艺术新天地”的相关统计数据出炉,为期10天的艺术节期间,整个上海新天地南里、北里片区,客流人数和销售收入同比均出现了非常大幅的增长。这样令人惊讶的商业成果,却是由一个专业的表演艺术节所带动的。而艺术与商业之前的联接和转化,也绝非像大家所想像的那样充满“算计”,当中蕴含的秘诀,是诚实、专注、质朴。这种渗入骨髓的专业精神,也体现在每一个微小的幕后故事里。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英国磁极乐队表演现场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环保装置作品《大鱼》
幕后故事:“表演艺术新天地”是怎么炼成的?
一粒/文
去年3月,我从剧场辞职。一直到6月看到爱丁堡前沿剧展发布“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的志愿者招募信息,我幸运地参与到艺术节的工作中。
那14天,整个人都复活了!今年,好巧,我又在3月份辞职了,从5月开始介入到第二届“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工作。5月25日到6月3日这10天里,幸福感爆棚!
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过,“我可能每年都会为新天地艺术节辞一次职!”怎么办?从去年第一次相遇后,觉得就是不想错过之后的每一届“表演艺术新天地”!并且不单单做一个观众,我想要做的更多。才结束10天,我甚至已经在为明年的“表演艺术新天地”开始倒计时!
“做专业的事,对得起观众”
有一天和水晶老师坐在车里,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戏剧的门槛太低了!很多人,看了一个戏,觉得我也可以做一个啊!然后就去做了,无关品质。你喜欢花样滑冰,很多人也喜欢。觉得好看,那我也去滑一个可以吗?但这项运动包含了高难度的技术、舞蹈编排、音乐剪辑、服装设计等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为什么大家就敢这样去做戏剧呢?因为它的门槛太低了!没有标准,导致这个市场上出现太多东西,其实是非常对不起观众的!”
从去年认识水晶老师、袁鸿老师,以及爱丁堡前沿剧展团队的每一个人开始,我发现,他们做戏、策展,所有的一切,只有一个原则:对得起观众!
这一年,在工作中遇见一些人,往往都会说这样的话:“我们大家想想,怎么去借势,怎么‘玩’起来!”我其实不大喜欢听“玩”这个字,在任何领域的工作中。它往往表露出一种态度,略乏一些责任感。而态度是决定事情结果的关键。
本文作者一粒用法语主持法国剧团演后交流会
说到表演艺术领域,作品的好坏,内容是最主要的因素。这一点,爱丁堡前沿剧展的选戏眼光从来不会让人失望。然后要看整个运营、执行过程中的细节把控。这也是让水晶老师一直引以为傲的,常常挂在嘴边的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可以说在国内同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
我曾经有一度还挺同意一句话:“如果我能卖产品,何必再去卖服务?”但现在我发现,不是这样的。魔鬼都在细节里。比如演出市场中,再好的内容,没有规范的执行操作与正确细心的观众引导及服务,依旧不会得到好口碑。但往往,现在好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大家会在宣传上花大手笔炒作,关心演出票房,赢得多少利润,却忽略作品呈现的效果和观众的观演体验。真心热爱做演出的人,他的成就感一定不是来自于有多少钱的回报,而是来自有于有多少观众被这个作品打动。
《反转地心引力》演出剧照
去年,黄浦剧场在演《反转地心引力》时,我去现场帮忙。首演前那个下午,大家发现整个演出空间的位置太过靠近观众席,前几排和左右两边的观众视角会非常受影响。制作经理丹琳立刻统计所有视线受阻区域的座位号,和剧场方沟通:现在开始这些区域必须停止出票。已经出票的座位,根据当天的座位情况尽量为这些观众安排中间靠后的座位。如果没有空余座位,向观众征求意见,是否愿意换场次,改天来看演出。一切都为了让大家能有最佳的观演体验。
今年的“表演艺术新天地”期间,取消过一场演出。来自波兰的卡比度乐团为大家带来的声音新马戏《一桌N椅》打响了艺术节的头炮。这部作品的技术难度与艺术水准都极高。很多观众都对这张神奇的桌子表示惊叹,同时对四位演员的表演赞赏有佳。但在28日下午,团方的一位演员因为突发的身体状况,必须立刻去医院就诊。这时是下午两点,观众已经入座帐篷剧场。我接到同事通知,让我带些纸笔去帐篷剧场。当时,我还云里雾里,帐篷剧场的演出不应该已经开始了吗?为什么要带纸笔去?到了那儿发现,原来演出取消了。志愿者们正在向观众询问,并记录下每一个观众的基本信息和换场次需求。
我和几个志愿者在那一小时里整合了所有观众的信息,将他们想要换的演出场次发送给其他项目经理知悉,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同时发送短信与观众确认。这期间,我们发现有一位观众登记的换场演出是免费无需预约的节目《桥》,志愿者立即给这位观众打去电话,告诉他可以再重新选择一场售票演出。“遇见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选择有利于观众的解决办法,而不要去占观众的便宜。”水晶老师说。
新天地帐篷剧场:波兰卡比度乐团《一桌N椅》
那天下午四点的第二场《一桌N椅》照常进行。应该是这届艺术节期间,帐篷剧场里的观众最多的一次,这其中包括了很多刚才换场次的观众。演员依旧高质量地完成了演出。如果不事先告知观众下午两点那出“插曲”,大家根本不会知道,演员是带病演出。演员们那天也表示非常内疚,在他们组团26年的演出生涯中,这是第一次取消演出。但这个事件中的每一方最后都得到了想要的、圆满的结果,彼此理解与包容。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只是因为我们在真诚地做这件事。
“不怕别人复制,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来做这件事!”
从去年第一届“表演艺术新天地”之后,很多人开始复制这种商业地产与表演艺术结合的创新形态的演出或艺术节。这的确是一件不错的事。城市空间和表演艺术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让更多的戏剧演出在除剧场以外的地方发生,大众的文化生活得以丰富、得到提升。城市、人和艺术,这三者一直有着互相推动与拉近的作用。
但从项目呈现效果来说,其他一些“模仿者”的品质、格调、艺术水准与“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差距非常明显。你并不能说其他这些团队不用心、不专业,但要做到像新天地艺术节这样的成功案例,这其中的付出、努力是方方面面的。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现场
是的,要在城市商业空间中,策划这样一个为期近两周、包含16个来自不同国家的最前沿的表演艺术作品、演出及活动场次高达170多场,这样规模的艺术节,需要策展执行团队、主办方、参展团队等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这其中还包括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所有一切合作的基础,首先是彼此的信任,然后是大家对艺术品味的基本一致性以及文化品位的相互认可,从而得以实现这样一个多元的、让人倍感幸福的艺术节。
今年的艺术节期间,水晶老师做了一个讲座,关于“体验经济与创新形态的艺术节”。她说:“我不怕别人复制我们的模式。相反,我非常乐意看见更多的人去做这件事情!“表演艺术新天地”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以及志愿者。很多人特地为了这10天,买了机票,订了酒店,做了看戏攻略,来到新天地。过完这10天,当大家带着这份喜悦的、兴奋的心情,回到自己的城市,也许这份艺术节体验在某些人的心里种下了种子,也想尝试着做些什么。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他们,点燃心中的愿意,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去他们所在的城市,做一个这样的艺术节。”
“工作中的收获不仅仅是感动”
再来说说自己在这次“表演艺术新天地”中的工作。不同于去年简单的志愿者身份,今年我统筹着除了演出以外的衍生活动。包括演后谈、讲座、分享会、工作坊及空间布置等工作。这中间,我必须承认,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做到了预期中的效果。比如在新里布置好书房和简单阅读空间后,并没有很好地引导路过的行人,开展计划中的“读读书,写写字”的活动;比如之前设想在新里留出一个“环保角”的空间,用来展示环保作品,最后也没有吸引到太多人前来参与。对于自己负责的工作,略有小遗憾。但更多的,还是收获。
这次艺术节开始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在做一件事:了解关于阿兹海默症的病状、找寻与这个疾病相关人和故事。因为在艺术节筹备期间,水晶老师对我说,想要做一个关于“如何照料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分享会。想到做这样一个活动,首先是因为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将在这次艺术节中,第8次来到中国观众面前。但做这样一个分享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剧目的宣传。而是由《安德鲁与多莉尼》这出剧中的情节引伸出这样一个带有社会性的课题:在中国,像多莉尼这样患上阿兹海默症的人数达到了900多万,位列世界第一。而这个病状的特殊性在于它不可逆、永远也无法治愈。我们特别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分享会,让更多的人正确认识这个疾病,并且教会更多有相关经历的家属,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家中的患病老人。
“如何照料阿兹海默症患者”公益宣传照
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特别没有方向。“如何照料阿兹海默症患者”,这个题目听上去像是“名医大讲坛”这样的栏目,但显然,我们并不想在艺术节期间做一个医学讲座。那时,我正好又和朋友看了一个电影《一念无明》,讲的是如何正确看待躁郁症患者。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曾志伟扮演的父亲,和一群同样是躁郁症患者的家属围坐在一起,彼此倾诉着家人的病状、生活的遭遇,眼神中充满着无奈,甚至绝望。看完后,我心里想:怎么办,如果我请一群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家属聚到一起,做个分享会,结果会不会变成这样?气氛沉重,满满的负能量?
就在苦恼之际,我无意中翻到了一组照片,是上海摄影师周仰为患有阿兹海默症的外婆拍摄的一组生活照。后来我又在网上找到有几个国外摄影师也做过类似的影集,纪录患有阿兹海默症亲属的日常。我突然有了点思路,也许可以请周仰摄影师带着她的这本影集《漫长的告别》来为大家做个分享会。很辛运的是,我很快就找到了周仰摄影师本人。她听说我们要做这样一个活动,非常愿意参加,并且还为我介绍了纪录片《我只认识你》的导演赵青、制片人冯都,以及上海交大AD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学博士李霞。
新天地新里:阿兹海默分享会
阿尔茨海默症的普及者们,希望你也想到,“如果我也得了这个病,谁能来照顾我?”
分享会当天,周仰老师、李霞医生,以及纪录片《我只认识你》的主创人员都来到了现场。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与阿兹海默症患者的故事。那天参与分享会的有前来看戏的观众、有相关经历的病人家属、有记者、还有关爱阿兹海默症老人的公益组织等等。这个分享会的确让大家重新认识到关于阿兹海默症、关于空巢老人、关于社会医疗保障和公共福利资源,以及患者家属自身在情感、心理上的建设等等问题。分享会结束后,大家还久久不肯离去,和三位前来分享的嘉宾老师一直交谈着。
我自己在这项工作中的收获不仅仅是感动,甚至也更加理解了家人、长辈。和周仰老师第一次见面时,她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我特别想告诉所有患者家属,不是有耐心就够了。”她的这句话,在我这里变成了一道题的答案:我的外公并不是阿兹海默症患者,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性格越来越像老小孩。一件事情会和你纠缠很久。照看老人有时候真的是一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磨练。有一次,我对正在抱怨外公的舅舅说:“他作,就由着他作啊!这有什么呢!”舅舅对我说:“请你把他领回家带一周试试看!”后来听到周仰老师的那句话后,我特别能理解我的舅舅、舅妈和自己的父母。他们特别想让老人过得舒服、开心,所以他们一直在忍耐。
有次我在舅舅、舅妈的房间里看到两个收纳盒,上面作了标记,上层的抽屉里是舅舅的保健品和药,下层的抽屉里是舅妈的保健品和药。我突然意识到,到了他们这个年纪,是病人在照顾病人;在我外公的房间里,床头柜上放满里各种各样的摇铃。舅舅、舅妈这些年在国外旅游时,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去到当地的集市或者小商品店,给外公买一个摇铃作为礼物。也许这就是他们对父亲的爱:你需要,我出现,然后一直陪伴。
《安德鲁与多莉尼》这个戏,今年我第一次看。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泪点和笑点都很高的人,但当看到多莉尼把安德鲁当作自己的大提琴时,眼泪再也控制不住。这部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这个故事真真切切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在这其中看见了自己生命中相似的经历。
西班牙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演出剧照
那天《安德鲁与多莉尼》的演后谈结束后,有个朋友过来叫住我。才知道,原来我们就坐在相邻的两个座位,一起在哭。我却一直没发现,身边坐着的是自己的朋友。后来我和那个朋友聊起:“这个作品,没有刻意在制造艺术与人文关怀的联系。它的伟大,就在于它的真实!”
之前,从剧场辞职时,我说过一句不大礼貌的话:“你们不要再动不动卖情怀了,天天谈情怀,那叫发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很少会再谈论戏剧与情怀,我觉得那太空洞了。但是《安德鲁与多莉尼》让我又看到了表演艺术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情怀。
“人的信念是非常强大的!”
我和水晶老师开玩笑说:“你看我本来挺高冷的一个人,你老是叫我做些很暖很有爱的公益项目。像去年的‘把爱带回家’,还有今年的‘如何照料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分享会。”但水晶老师说,一直都不觉得我是一个高冷的人。后来,我想了想,为什么之前我在剧场、广告公司里工作时的状态总是冷冷的,人很机械化?也许是因为一直是被动地在做自己都觉得没意义的事。
艺术节期间,很多朋友来新天地玩。几乎每个人见到我都会对我说:“你现在的状态是最好的!”我一直说,就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的闺蜜告诉我:“不知道这件事情你喜不喜欢,但在我们看来,这总算是件适合你的事情!”
在艺术节之前,我遇见小雪,她说:“我在斯堡的时候从来不觉得,你是那么执着的一个人!”同样的话,我初中的班主任也对我说过:“你总是裸辞,总是在找激发热情的事情,是不是太执着了,是不是该为父母考虑一些。” 我还是很感谢她们,总算把“任性”两个字,换成了“执着”。
人,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能让自身变得更好的集体环境中,做让自己有温度、有热量的事情。我和很多朋友说,这届“表演艺术新天地”期间最让我感动的,是“帐篷女王”苑子对《安提戈涅》剧团的人说的一番话:“去年我带巴西的戏《萨琳娜》走过5个城市,巡演11场。每场结束后,我都要再对字幕进行改进、细扣。直到最后一场时的字幕,我才最满意!”
我真的被这番话深深打动。这也是为什么每每和爱丁堡前沿剧展的小伙伴们在一起,你会觉得骄傲不起来,觉得自己要学的太多了!你会明白高水准的艺术作品,它背后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付出、不厌其烦的打磨。这项工作,要尊重艺术,更要对观众负责。
法国纯真剧团《安提戈涅》演出剧照
志愿者拍下的临楠(苑子)工作照
《安提戈涅》的导演对我说:“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人像苑子这样工作!一个人,从行政、字幕翻译、技术、现场执行、装拆台等等统统负责!”我告诉他,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像苑子这样工作。而且,不止带一个戏!几乎每个项目经理手头上同时管理着三到四个剧团。在这10天里,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确保这16个剧目的演出万无一失。
艺术节期间,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开会。从技术问题、艺术呈现,到观众服务、现场安全等等环节进行讨论、总结。大家往往先会和技术总监宋老师汇总一天中的技术和场地中出现的问题,并交待第二天需要的技术支持,然后立刻放宋老师回到现场工作,其他人继续留下来讨论其他和艺术、行政相关的问题,每天还要形成汇总报告给区委区政府。
技术团队和项目经理每天都是如此,深夜,开始工作,白天,也没有一刻停止下来,每天的睡眠时间极少。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策展和志愿者团队
我也很坦诚地问过水晶老师:“水晶老师,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宋老师、或者团队中的任何一个人突然生病了、倒下了,怎么办?”
“不会的。你知道吗?人的信念是非常强大的!”
这句话好像没有任何内容,但它的力量说服了我。
如果你也曾参与到“表演艺术新天地”中,你应该能知道这其中是一种什么信念!
2017表演艺术新天地
我们是·文艺连萌·成员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阅读原文 |【对话"表演艺术新天地"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