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一场主题为“艺声缘: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中国唱片艺术”的主题活动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这不仅是对香港回归20周年的纪念,更梳理了内地与香港20年来以音乐交往为代表的文化交流。共同的文化认同,是维系两岸人最好的纽带。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唱片出口销售业务活动蓬勃发展,海外各界人士都急迫地需要了解新中国音乐、戏曲、曲艺等新老作品。1955年11月,华侨事务委员会(简称“中侨委”)拟成立“艺林公司”面向海外销售中国唱片,1956年,中侨委在香港发起成立艺声唱片公司,以中国唱片社出版的唱片为基础,中国唱片厂协助中侨委做复制唱片的工作,打造“艺声唱片”品牌。1956年,中国的出口唱片有了“中国唱片”和“艺声唱片”两个牌号,相辅相成,互为补足。
自从1956年中侨委在香港成立艺声唱片以来,内地的音乐就不断以原生的方式传递到香港及海外,在这个过程中,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显得频繁起来。内地传递到香港的音乐对香港的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电影音乐等多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老一辈香港人难以忘怀的音乐记忆,而“艺声唱片”这个品牌,也跟随着音乐,共同保留在老香港人的记忆中。
活动嘉宾郑学仁先生是香港中央图书馆总馆长,同时也是香港城市音乐多年的研究者,他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主题为《艺声现象:香港早期武侠电影配乐初探》的讲座,掀起了现场活动的小高潮。
活动现场图片
郑馆长讲到艺声唱片音乐对早期香港电影的影响时说:“艺声带来的内地音乐,为香港电影尤其是武侠电影的配乐提供了丰富的可选择对象。”郑先生说道,当时的香港,是没有条件进行大型正规的民俗音乐录制的,内地专业、丰富的民俗乐的传来,填补了香港这方面的空白。
郑馆长正在为大家解读武侠电影配乐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体会到早期武侠电影的配乐,他还精心准备了几部60年代经典武侠电影的片段,让大家能直接通过视觉与听觉感知画面和音乐的结合。不得不说,60年代的武侠电影虽然距离现在已经比较久远,现场看过那几部电影的人也不多,但电影配乐却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活动现场图片
人们可能不知道音乐的名字,但音乐一出来,大家脑海里就涌现出电影的画面。这就是音乐的力量,关于音乐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比如1963年的武侠电影《如来神掌》,开头曲目便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这是上世纪50年代由罗宗贤、时乐蒙作曲、为了纪念1951年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红色歌曲。
早期香港武侠电影的配乐大都是民俗乐器演奏,信天游、秦腔等唱和的民族性鲜明的音乐类型,而这些音乐大部分由艺声唱片从内地引进,所以这就是所谓的香港早期武侠电影配乐的“艺声现象”。
“艺唱版”唱片与“中唱版”唱片的比较
其实“艺声现象”本质就是内地和香港的文化交流,以及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的形成。“艺声现象”还带来了“武侠名曲会知音”的个人兴趣扩展,成为一个群体共同感知认可的“群文化”的现象。而上世纪50年代艺声唱片的成立,为丰富老一代香港人的娱乐活动和精神世界做出了贡献。
进入到八九十年代,流行音乐逐渐成为音乐市场发展的主流,香港作为流行音乐的繁荣之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以及歌手、乐队、作词作曲家,香港流行音乐传播到内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热情,在内地掀起“粤语热”。那个年代,《千千阙歌》《万水千山总是情》《风继续吹》等曲目绝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张国荣、陈慧娴、梅艳芳等香港歌手也为大部分人所熟知。
不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声现象”还是之后九十年代、21世纪出现的“粤语热”,都让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音乐交流从未中断过。音乐总是作为强有力的纽带维系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记忆。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内容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应内容
惘闻乐队 | 西游记 | 爱乐之城 | 唱片清洁 | 月亮代表我的心 | 经典武侠片主题曲 | 日本独立音乐 | 27岁俱乐部 | 张国荣| David Bowie唱片清单 | 2016年离世的16位音乐人 | 我在故宫修文物 | 莱昂纳德·科恩 | 黑胶唱片订阅 | 黑胶概念馆 | 定制黑胶唱片| 杰克.怀特 | 地下丝绒乐队 | Prince | 电台司令 | Pink Floyd | 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