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让吴秀波沉默、于和伟流泪

  日前,播出后收视与口碑一路飙升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事联盟》

  迎来了本剧高潮中的高潮

  曹操薨逝

  

  无论我们对尚未播完的全剧有怎样的评价

  于和伟在此剧中扮演的曹操,已经创造了经典

  就像我们说起林黛玉就会说起陈晓旭

  孙悟空基本上等同于六小龄童一样

  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

  即使人们忘了你是谁,人们依然会记起你的角色

  而于和伟毫无疑问做到了这一点

  在前日刚刚播出的《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22集中

  自知时日无多的曹操,在厚葬关羽之后,对司马懿说:

  先别回宫,从东门出城,四处看看

  

  他们来到了洛阳城东郊的一处旷野

  这位65岁的老人感慨万千:

  当年这里都是青青麦苗

  孤常与那袁绍结伴出游,策马围猎

  如今却是一派荒芜

  

  正在此时,一行人忽然听到一阵小女孩的歌声

  曹操好奇:这唱的是什么?

  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向曹操念了一首诗

  让这位南征北战、豪气干云的魏王,不禁潸然泪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当读到“泪落沾我衣”一句的时候

  于和伟饰演的曹操,同样泪落沾衣

  包括活字君在内的不少观众,也止不住的泪花在眼眶打转

  吴秀波(司马懿)向曹操解释道:

  

  这首《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古诗

  出自《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

  所谓“古诗”,特指的是在汉代流传于民间,却并没有明确作者的歌谣

  南北朝时期,梁朝太子萧统编纂《文选》(即赫赫有名的《昭明文选》)

  共收录了十九首这样的歌谣

  于是有了“古诗十九首”之名

  这十九首,均为五言古体诗,没有作者和诗题

  因此便以每首的第一句,代为标题

  例如《行行重行行》《生年不满百》《迢迢牵牛星》

  还有高中语文学过的《涉江采芙蓉》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还记得语文老师的PPT吗?

  

  自从昭明太子编订以来

  想给这十九首诗“找爹”的工作,历代都有人做

  有枚乘说、蔡邕说、傅毅说、张衡说……

  各种爹都找过,但很可惜,都不是亲爹

  其实很简单,这些古诗非成于一人一时之手

  但反映的都是东汉末年,桓灵之时,国家被外戚、宦官轮番把持

  政治腐败,国家糜烂

  青年士子看不到希望的彷徨与苦闷

  游子思归,闺怨离别,宦途失意,感时伤逝……

  就是一个字:丧

  《十五从军征》虽然不在“古诗十九首”中

  但在语言和风格上都与之接近,属于同一时代的作品

  从主题来说,是一首“羁旅行役”之作

  从汉中平六年(189年)的董卓之乱

  到晋太康元年(280年)王濬灭吴、三国重归一统

  战火纷飞,长达百年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绝非是一句夸张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血腥的厮杀、艰难的跋涉

  才能换来一个回家的盼望?

  而在家里等待他的,却是一无所有

  更何况,还有多少根本等不到回家的士兵?

  

  在剧中,吴秀波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这首诗

  不过,古诗,其实本来自有古诗的格律和声韵

  若想深入感受古诗中的韵律之美

  真正进入古典诗词的精神境界

  必须通过吟诵

  就让我们来听一听

  如何吟诵《十五从军征》这首诗:

  

  93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

  为完成传承吟诵的心愿

  特与活字文化推出

  以乐语教国子——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

  现已更新至第6期:

  1. 导读:吟诵声中寻古意,诗歌魂里探文心

  2. 吟诵里有诗歌一半的灵魂

  3. 律体、古体、乐府体:三种绝句的吟诵有分别吗?

  4. 吟诵长诗,以文字的敏感欣赏诗歌

  5. 《诗经》里的爱情,“发乎情,止乎礼”

  6.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出自《周礼》,乐语是古代贵族子弟美育的重要部分。从周朝开始,我们的学习就是伴随着吟诵开始的。吟诵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法门,它所带来的兴发感动的体会,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基础。

  93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发愿:我想在我离开世界以前,把即将失传的吟诵留给世界,留给那些真正的诗歌爱好者

  01

  关于叶嘉莹先生

  

  叶嘉莹,号迦陵。南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上世纪中期曾在台湾执教于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首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1979年起,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2013年,因年老不能再越洋奔波,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

  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的赞誉。90岁生日时,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向她发来贺信,温家宝在信中称赞她心灵纯净、志向高尚,诗作给人以力量,“多难、真实和审美的一生将教育后人。

  

辅仁大学学士学位照

  

  

温家宝致叶嘉莹信

  02

  要见天孙织锦成

  如今,叶先生已是93岁高龄,但为了让诗词走入更多孩子和年轻人的生命,她仍然在坚持辛勤工作。叶先生如今最大的心愿,一是把自己对于诗歌中之生命的体会,告诉下一代的年轻人;一是接续中国吟诵的传统,把真正的吟诵传给后世。

  而当被问及,为何在如此高龄,还要坚持推广普及古诗的吟诵时,叶先生这样说:“因为我觉得我对不起年轻人。以前我上课大多是在讲批评啊讲欣赏啊,但是我没有教吟诵。近代之后,吟诵被认为是腐朽落寞的文化,逐渐不被提倡。离开台湾后,我觉得吟诵要是断绝了真的可惜。不留下正统的吟诵,我觉得对不起下一代的学生。

  

  03

  以乐语教国子

  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聚,是中国人的心灵原典。中国人的心智启蒙,往往是从诵念古诗词开始的,但是古典诗词到底应该怎么学?最正宗的古典诗词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不同于市面上鱼龙混杂的讲解评析,叶先生十分看重用声音将诗歌的情意与感动传达出来,也即诗歌的吟诵之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的生命,原是伴随着吟诵之传统而成长起来的。古典诗词中兴发感动的特质,也与吟诵密切相关。《周礼•春官》有云:“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刘勰《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曾国藩在给其儿子的《家训》中也曾提到诗文需要“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才能得其真意。

  吟诵不是念诗,更非西方所传入的“朗诵”,它是根据中国汉字单音独体的特质,用一种最符合其声调节奏、声律特色的方式,将中国诗歌抑扬高低的美感传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在谈到诗歌的吟诵之传统时,叶先生表示:我认为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之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我从小是吟诵着诗词长大的,可是我教了这么多年诗词,没有能真正把吟诵传授给我的学生,因为吟诵的微妙之处难以言传。

  只有中国有吟诵,其他国家的文学没有。英文诗有朗诵、朗读,也有轻重的读音,但是没有我们这样拿着调子的吟诵。所以他们把吟诵翻译成 chanting,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为chanting 其实是佛教做法事时的念诵,与诗歌的吟诵不同。

  04

  为什么中国有吟诵,西方没有?

  世界上的文字一般都是拼音文字,只有中国的文字是单音独体,每一个字的创造,都有着种种文化方面的基因,有它的意义、有它的声音,有种种的来源。而且当它的词性不同的时候,同样一个字是通过不同的读音来加以分别的。

  比如说“数学”的“数”念“shù”;“数数”的“数”前一个字念“shǔ”;如果当做副词,“屡次”的意思的时候,“数”念“shuò”;而如当作“繁密”的意思的时候,“数”念“cù”。当词性变化,字形是不变的。

  

叶嘉莹先生辅仁大学毕业证

  可是英文是拼音,所以词性变化,字就变化。“I lear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is not difficult”, “He is a learned professor”,加 ed 或ing 改变词性。

  而中国的文字不是如此,音变字不变,所以尽管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们还可以听得懂,还可以作出来跟它一样的诗句,这是奇妙的,是世界上从来也没有的。历史上的世界的四大古文明能够延续到现在的,只有我们中国。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易经》,可以看《黄帝内经》,可是其他地方的古文明都怎么样?都消亡了。

  其他地方的古文明为什么消亡?我们为什么没有消亡?就因为他们是拼音文字,说话的声音一变,那个字就变了,而我们的语言虽然也许声音不同了,但是写出来的字是不变的。唯其字不变,所以我们才能把几千年的文化都承传下来。

  05

  叶先生吟诵课课程精彩片段

  “

  如果不懂得吟诵,背诗的人虽然很多,作诗的人也很多,然而背的时候既不懂得平仄,作的时候也作不出很好的诗。因为他对于诗歌真正的灵魂、精华没有掌握到。

  “

  中国古人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杜甫是一心一意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李太白说,你如果肯用我,我可以帮你平定天下。

  杜甫是规规矩矩去考试,考了几次还都没考上。李白呢?人家说以我的才华,我不跟你们这些个举子跑到考场里边去做这种事情,等到我很有名了,皇帝就来请我了。可是皇帝把他叫去以后呢,就是叫他在沉香亭写一些清平调,所以李太白就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人家就不干了。

  “

  这个老二常常跳墙来跟她约会,她叫这个仲子不要跳墙。她是跟一个所爱的对象说话,所以不能那么生硬。“将qiang仲子兮,无逾我里”,她加上两个虚字,仲子前面加个“将qiang”,后面加个“兮”,就使得语言多情婉转。

  《将jiang进酒》不是李白自己起的题目,他是用古乐府的诗题。现在有些个人偶然看了一句,就自己以为高明,就硬说《将进酒》的“将”不读“jiang”,读“qiang”,这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妄人。

  了解更多:

  特别说明:本文中插入的《十五从军征》吟诵音频,节选自尚未播出的吟诵课内容,活字君经音频部门同事特许提前露出,以飨读者,不得用于任何用途。

  END

转载请联系后台 | 入群请加微信:daskapital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