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媒体人、专栏作家葛怡然的原创类自媒体。公众号:geyiran666。
文丨安可 一冉 图丨来源于网络
前两天,我们写了热播剧《我的前半生》。
对于这部打着师太旗号的IP剧,亦舒迷们貌似并不买账。
有人说剧情太狗血,失去了励志本色。
三观被指不正,男、女主的人设被吐槽,连服化道也跟着背锅。
却也有惊喜。
那就是,观众将隐藏在酱子日料店里的一只“妖孽”活捉了。
忍不住想说声:陈道明大叔,好久不见。
陈道明饰演的日料店老板卓渐清,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
五十出头的大叔,独自打理一家餐馆,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有内涵,有修养,但没有家室,来去洒脱。
吸引到迷妹的倾慕,又能将热烈的爱意不动声色地挡开。
与贺涵亦师亦友,时不时还能给出人生点拨,霸道总裁在他面前,秒变软萌。
再单纯的人也猜得出: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尤其是梅婷上线,带出隐隐浮现的情史,更让人对这位神秘大叔充满了猜想。
餐馆重逢的戏份,也让人又欣赏到两位戏精的精湛演技。
大叔一句“没吃吧”,梅婷一个轻微的点头,不着痕迹地揭示出彼此关系的不简单。
大叔即刻开火做饭,梅婷的眼角追随着他的背影。
未了的余情,全在这一双眼睛里。
梅婷走到唱片机前,放出一段音乐,四周一下子弥漫出回忆的味道。
这段戏,几乎没有台词,全靠眼神和肢体语言,一段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就此拉开。
尽管这段虐恋很吊胃口,不过很遗憾,这一回,道明大叔不抢戏。
在之前的发布会上,他直言自己在剧中就是个“纯龙套”,从头到尾都是配角。
而且,他是抱着学戏的心态来的。
“他们都是年轻一辈非常优秀的演员,我们按照过去的经验在演戏,未必都是好的,时代不同了,我要靠近他们,靠近他们就是靠近现在的观众。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觉得很好。”
五年没接拍电视,复出时“打酱油”,姿态还放得这么低,明叔想干什么?
已经年过60的陈道明,在荧幕前曝光越来越少,但每每出现,总能引发热议。在很多人心里,他一直还是那个被宠爱了好多年的少年。
年轻时,元气满满,青涩斯文,眼神清澈,像一泓山泉。
到了中年,是薄薄的清贵,龟眼,眉似婆娑,悲喜不显,隐隐有得道的禅味。
天津人艺的老师面试时,说他身上“有一种和时代格格不入的清高”,有人说他身上有民国范儿,到了《围城》里的方鸿渐,他身上这些潜藏的特质,一下子释放了出来。
(明叔的壁咚)
他饰演的方鸿渐,留着小中分,带着民国的书生意气,成为当时少女心中“最着迷的男人”。
《围城》这部小说之所以有名,绝不只是因为它描写了一个翩翩公子的多角之恋,某种程度上,它是当时小知识分子群体的一种自我反省。
旧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那些懦弱、虚荣、自私、功利、欺骗性,通过方鸿渐的感情遭遇,被钱钟书一一嘲讽。
而35岁的陈道明,将大师笔下的尴尬人生演绎得近乎完美。
陈道明的血液里,有民国时代的因子。
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是燕京大学高材生,在天津大学任过教,还在天津美国救济总署当过翻译,小时候住在三层小洋楼里……
从小就活在民国的遗风里,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身上接载了那个时代的气息。所以,他能将方鸿渐演得入木三分,不奇怪。
拍《围城》时,陈道明多次上门,向钱钟书先生讨教,老先生说“你随便弄”,于是两人不聊方鸿渐,尽聊别的。
聊着聊着,炉子上的药锅漫了,“噗哧”一声响,药香满室,书香也满室。
看着眼前钱钟书杨绛两位老人,向来傲娇的陈道明,第一次觉得自卑,“发现自己狗屁不是”。
《围城》播出后,钱钟书给陈道明写来一封信,说陈让他看到了一个活的方鸿渐。
陈道明身上有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夹杂着点淡淡的忧郁,有些杂糅,却又迷人。用梨园行当的话说,这是“祖师爷赏饭吃”,求也未必会有。
但别人没有的东西你有,你就有戏。
演《末代皇帝》,火候不够,压不住角儿,味道不及尊龙版溥仪。
但那是一次很好的实习。
17年后,演《康熙王朝》,从面如冠玉的少年玄烨,一直到老态龙钟的皇阿玛,演得行云流水,大气磅礴。
陈道明似乎有“帝王缘”,《卧薪尝胆》里的越王勾践,《楚汉传奇》里的高祖刘邦,《尚方宝剑》里的咸丰帝,都演过。
帝王好演,只要霸气攒足,往高台上一站,天下就是你的。
帝王难演,将万乘之君还原成血肉凡人,演出他独处高楼的清寂落寞和悲凉,太难。
对于帝王,他有自己的解读。
一个好的演员,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理解高了,表达自然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能在戏路的关隘中进出自如,定是背后有更深的功课,把人性参透了,把世事看穿了。
拍《黑洞》,是陈道明第一次演反派。原著中的聂明宇是个忧郁的犯罪分子,爱穿黑衣戴墨镜,“消瘦文雅,有学者风度,有些空寂落寞”,陈道明演来,融洽无间。
在这部戏中,白口罩成了一个很抢眼的道具,全剧中共出现了5次。
导演管虎说,戏里本没有白口罩这个道具,戴上了,脸都看不见了,还演啥。
陈道明却说,在聂明宇年轻的时候,口罩是那个时代里中国人的必需品,戴上才有年代感,才像那个时代的人。除了道具自己找,还把道具师布置好的华丽布景全拆掉,重新打造怀旧风。
他在《艺术人生》中,解释过原因,并不是所有的老板都是极尽华丽之能事,聂明宇是一个因精神而存在的老板。他要在最小的篇幅里完成最大的信息量。
陈道明在剧中拉手风琴,是聂明宇最舒缓的时候,他沉浸在回忆里,享受岁月和历史。
《黑洞》里的黑老大,被陈道明演得像一只阴郁的猫,抄着风衣,蹑步而行,穿过寒风里灰黑的城市,这个厌世至极的人,不想打扰这个世界,也不想被外界打扰。
然而观众却喜欢的不得了,从来没有人将反派演得这么真实,那么立体,让人倒吸一口冷气。目瞪口呆之后,是服气,一点也恨不起来。
就像《人民的名义》里圈粉无数的祁同伟。
久未接触大荧幕,陈道明最近的电影还要追溯到3年前,张艺谋导演的《归来》。
故事从那段特殊年代开始,陆焉识被发放到西北荒漠去改造。后来,他逃了出来,踏上了回家的火车只为见妻女一面。
蓬头垢面,破败潦倒,破洞棉袄抵御不了多少寒冷,胶框眼镜只能保证视勉强清晰,透过镜框感受他的目光,仍不失文人的清峻从容。
归来后,陆焉识回到家中,围着房子转了又转,最后停步在钢琴前,弹奏自己熟悉的旋律。
这是影片的泪点之一,很多人被音乐感动,当大家以为冯婉瑜会因此而想起陆焉识时,她却一掌把刚刚累积的情感全部清零,两位演员的演技在此喷发。
一天天地,载着失去记忆的妻子去火车站,举着写了自己名字的牌子,仿佛与她一起在等待未归的故人。
纵使相逢应不识,他还是会陪伴在其左右,爱和温情不曾被时间冲淡。
陈道明演陆焉识,用的是“减法”,却比“加法”更费功夫。
他的表演中流露着克制的劲,没有故意煽情和夸张表现,一种隐秘幽辟的力量,存在于他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表情,甚至是一次转身,留下的落寞背影。
一面是孤傲霸气帝王相,一面是清高的知识分子,陈道明的两副面孔深入人心。
即便陈道明扮演的角色已经有了“脸谱化”的痕迹,但他也没有频繁接戏,成为某一类角色的专业户。
相反,他更爱惜羽毛。
入行30多年,他一共只接拍了19部电影、34部电视剧。
平均一年还不到2部。其中还包括像《建国大业》中出镜不到一分钟的龙套角色。
当下很多流量小咖动辄就是上百部作品,把这个数字拿到他们面前,很丢人的。
其实,这么多年来,陈道明已经用教科书级的演技,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无限可能性。
比如,客串综艺《一年级》,给新人讲一段“公交车让座”的戏,几句话就把一旁的刘芸、佟大为、袁姗姗镇住了。
“这个行业你们选择了,它不光鲜,它的光鲜在最后和极少数人手里,不能靠长相,也不能靠关系,也不能靠手段。”
想要成功,一戏成名,究竟靠什么?
陈道明给出的答案是,只能靠自己平常学习努力。
陈道明自己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16岁在天津人艺跑龙套,一跑就是7年,这种单调枯燥的日子,让陈道明学会了严格控制生活,就是自律。
在老百姓看来,明星的生活应该充满灯红酒绿和交际应酬的,但陈道明的生活恰恰相反。
他不爱喝酒,参加饭局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别人在酒桌上高谈阔论,他就在旁边发呆,久而久之朋友也不找他了。
吃货把食物奉为天,可到了陈道明这里,饮食成了最低要求。
他可以拍一部戏三个月天天吃一种饭,早中晚都不腻,炒米饭配榨菜,好的情况下加一碗汤。
有人评论陈道明,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的确,他就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可以一个礼拜楼都不下,家务事有家人操持,自己摸摸索索就是一天。当宅男的日子里,陈道明都在干什么呢?疯狂读书。
读书是独处的时光,独处更便于一个人学习、自省和思考。
身材好的叫大叔,有啤酒肚的叫大爷。30岁、40岁的大叔可以迷倒一片,问题是年过花甲的陈道明,一点也没有老年人的自觉。
不参加真人秀,也没有掀衣服露肉。但从他的身材上看,生活中,也没有对自己放松要求。
走路带风,男友力身材,帽衫配篮球鞋,迷妹们眼里闪着小星星,内心OS全都是:帅炸了我的叔!
能让女儿母亲外婆三代人的审美代沟消失,这种魔力是源于日常健身锻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陈道明还获得过高尔夫球全国比赛业余组冠军。
表演上,他不是简单自律,甚至有些严苛。
参演话剧《喜剧的忧伤》,演了61场就调整了61场,不是因为演得不好,而是他一定要变,不断尝试,也许换一种方式,下次会更好。
有时候,在导演的要求下,一场戏演个四五遍,这四五遍里,陈道明绝不重复。结束后,他从不回看自己的表演,因为只要他看了,就要重来一遍。
摆架子、难接近、清心寡欲,是贴在陈道明身上的标签。其实,陈道明是不愿分身去应对世故,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唯市场才有票房,唯炒作才可博收视,把本该用在钻研表演上的心,用在旁门左道上,就只能上热搜话题榜,但捧不回奖杯小金人。
“山上的人,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终有一天,他们会上山取代你;上山的人,也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风光时,你还在山下。”
把自己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你还觉得明叔不简单吗?
艺坛长青,只因为比别人多一分自律罢了。
-END-
据说,点赞能让你变得更美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