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成为一代宗师,都是后代强行加的戏

  提起黄飞鸿的名字,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不是从小看着黄飞鸿的影视剧长大的?一招佛山无影脚、一首男儿当自强、时髦靓丽的十三姨、悬壶济世的宝芝林,还有鬼脚七、林世荣、梁宽....光想到这些和黄飞鸿有关的形象都让人热血沸腾。

  在世人心目中,这位广东武术大师,不仅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是惩恶扬善的的民族英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是名满天下的一代宗师。

  

  黄飞鸿还是最受香港导演喜欢的主角。在黄飞鸿去世后三十年,他的故事就被搬上了大银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与黄飞鸿相关的电影有 100 多部,电视剧 200 多集,是国际上集数最多的系列影片。光是徐克就拍了七部黄飞鸿电影,而饰演过黄飞鸿这个角色的演员也非常多,从五六十年代的关德兴,到 80 后熟悉的成龙、刘家辉、李连杰、赵文卓、再到张卫健、释小龙、彭于晏,70 年来,人们对黄飞鸿的演绎从未停过。

  

  名声如此之大的黄飞鸿,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人?究竟有没有超强武功?十三姨等人究竟存不存在?

  让我们先来看一条很久以前的新闻。

  

  该新闻说:

  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等联合主办的“广东历史文化名人巡礼图片展览”,黄飞鸿落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而其徒弟林世荣 (绰号“猪肉荣”) 则入选。

  相关人士解释说,黄飞鸿的故事大部分是民间传说,有史料记载的事实很少,本着对历史严谨的态度,黄飞鸿落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

  因为记载黄飞鸿事迹的正史少而导致黄飞鸿落选“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既然如此,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形象都是从何而来?黄飞鸿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年代并不久远、史料又丰富的清末,为何会没有记载呢?

  今天,微在君就为大家展示一个历史上真实的黄飞鸿。

  他一生以卖艺行医为营生,从未大富大贵,也未曾声名煊赫。

  黄飞鸿,原名锡祥,字达云,号飞鸿。1847 年(一说 1856 年)生于广东佛山,因为家庭贫困,16 岁之前,他跟随父亲黄麒英在广州等地卖艺行医为生。

  要知道,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黄飞鸿出生的年代正是清朝末年最为动荡的年代。在那个时候,有武术功底的人在街头卖艺,其内容就跟现在的快手视频差不多,像是徒手劈石板、脑门磕酒瓶、胸膛绷断钢丝这种集武术、杂技、魔术为一体的街头表演。

  

  via 羊城晚报:清末民初的江湖艺人,为卖药故意让蛇咬伤自己

  街头卖艺是一门危险又不体面的工作。那为什么身为“广东十虎”之一、洪熙官的传人陆阿采徒弟的黄麒英,还会带着黄飞鸿去卖武?两个字:生存。

  在专制时代,习武其实只有两条正途:一考武状元,当大官。正所谓“穷文富武”,走这条路的人一般是富二代,因为练武要习骑射、制装备、吃补品,这些都需要雄厚的资金;第二条就是参军,去当个小兵,但是冲锋陷阵很容易有生命危险。

  专制时代,武人出身只有两途可循:其一系科甲出身,从武童生考武秀才,然后逐步上进,以至于武举人、武进士,甚至于武状元。但是这种考试实非一般乡民的财力所能胜任。武考不比文考,应武考要练刀、弓、石,习骑射,制装备,吃补品,这种种均非清贫农家所能负担。不若“三更灯火五更鸡”式的苦读较为易办。 武人的另一种出身便是行伍。但行伍却要离乡别井,冒险犯难。而我乡农民多半能温饱自给,故亦不愿出此。

  ——《李宗仁回忆录》

  既然穷人学武没有出路,为什么还要学呢?

  “家有千金碧玉楼,不如一技在心头;日间不怕人来抢,夜间不怕贼来偷……”这首民间歌谣叫做《劝武歌》。在清末民初的广州,贼盗四起、斗殴盛行,社会风气败坏,城市底层的人们只好纷纷习武,抱团取暖,这时候拳脚好一些的师傅自然受欢迎,由此催生出不少的武馆。

  

  据地方志记载,广州城曾经涌现出两三百家武馆,其中就有黄飞鸿和铜、铁行工人集资开设的武馆。除了传授武艺,这些武馆一般还兼做医馆,主治跌打损伤、骨折脱臼,毕竟社会治安不好,打架伤身的事常有。

  大概是武馆竞争太激烈,生性也不喜打打杀杀,在黄麒英去世后,黄飞鸿就在广州开了宝芝林医馆,以治病为主,收徒为辅。据黄飞鸿后人记述,宝芝林在当时算是一家人气比较高的骨科诊所。

  

  《南海黄飞鸿传》 南海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西樵镇政府收集整理,该书选择了黄飞鸿徒弟林世荣、徒孙朱愚斋和妻子莫桂兰等人士回忆黄飞鸿的文章,可信度较高。

  书中所记,黄飞鸿从父亲去世(1886 年)那年就结束了武馆,只开“宝芝林”医馆,还曾经免费向社会公开跌打药酒和防暑凉茶的配方,可见黄飞鸿是一个心怀怜悯之心,且有医德的人。

  从此以后黄飞鸿主要就靠着开医馆和舞狮的收入养育儿女,实际上连城市中产都算不上。

  

  黄飞鸿一定想不到,宝芝林在他去世 100 多年后也成了老字号。

  “宝芝林”可以说是黄飞鸿一生的心血,但是,无奈出生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1924 年广州商团事变爆发,政府军唆使理发工人用约 300 箱煤油引发大火,焚毁西关商铺及商团支持者,广州西关商业区财产损失接近 5000 万港元,平民死伤约 2000 人。而“宝芝林”也因此付之一炬了。这时候,这位 77 岁的老人深受打击,郁闷成疾,最终不治身亡。死后家人甚至无钱买棺,多亏有心人出资才得以安葬。

  这就是我们心中“民族英雄”真实的结局,大概没有导演会拍出来吧。

  武功没有那么厉害,但舞狮技艺一流,还是招收女舞狮徒弟的第一人。

  黄飞鸿 5 岁开始跟随父亲习武,作为“广东十虎”之一的黄麒英最擅长的就是脚法,所以黄飞鸿脚上功夫的确不会差;13 岁时,他又跟随晚清“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得意徒弟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有这样的经历,黄飞鸿在当时武艺还算是不错的。

  

  《南海黄飞鸿传》

  因为武艺不错,41 岁的黄飞鸿被当时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聘为军医和技击总教练(相当于军官教练一类的官职),还赠了一块"医艺精通"的木匾给他。六年后,甲午战争爆发,他跟随黑旗军前往台湾,不料大败于日军,失利而归。

  

  黑旗军将领刘永福

  大概是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洋枪大炮的厉害,回到广州之后,黄飞鸿深感学武术救不了中国人。此后决定只行医不授武,并在“宝芝林”前写上这么一句:“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不过你想想,那是积贫积弱的大清国啊!大部分平民都吃不上肉,即使武艺再好也难以以少胜多,成为名震一方的高人。在第一本黄飞鸿传记——由其徒孙、林世荣的徒弟朱愚斋编写的《黄飞鸿别传》中记述:黄飞鸿有一次在香港被三十多名地痞流氓围攻,结果寡不敌众。可见,黄飞鸿武功并不是一招佛山无影脚打遍天下无敌手那么厉害。

  

  实际上黄飞鸿最擅长的,并非打架,而是舞狮技艺。舞狮又叫醒狮,起源于佛山,是一门集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黄飞鸿的舞狮以狮子出洞、狮子上楼台等著称,以飞砣采青为绝技,在当时的广东独树一帜。

  

  除此之外,黄飞鸿还帮助妻子莫桂兰组建了广州第一支女子舞狮队。要知道那时候大部分女人可是还在裹小脚啊!女子当街舞狮,怎么可以?但是黄飞鸿不仅创建女子舞狮队,还让自己的妻子也去舞狮,可见其思想还是比较开放的。

  他有过四任妻子,但全都不是十三姨。

  说了这么多,其实黄飞鸿一生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入黑旗军吃皇粮的时候。实际上,他一生平凡无奇,在娶妻上,更是十分坎坷。24 岁,刚娶了第一任妻子罗氏,没想到婚后三个月就病死了。直到 49 岁,他才娶了第二任妻子马氏,马氏生了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之后也病逝了。55 岁,他又娶了纳岑氏,可是生了两个儿子之后又病逝了。连续娶了三个妻子都死了,于是,黄飞鸿只好一个人带着六个年幼的孩子,靠着医馆,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 68 岁时,黄飞鸿娶了 23 岁的莫桂兰为妾(封建迷信怕克死,所以称为妾,实为妻),才终于安然度过最后的晚年。

  

  莫桂兰

  那么莫桂兰是十三姨吗?电影中的十三姨留过学,穿着时髦,讲外语,莫桂兰显然不是。莫桂兰是一个习武的女子,自幼练莫家拳。在黄飞鸿过世后,她在香港开设武馆,直到 1982 年去世,享年 90 岁。所以,十三姨这个形象,其实是为了满足徐克导演的“禁忌之爱”而生生打造出来的吧。

  黄飞鸿生前并不多么令人羡慕,然而却在死后名声大燥,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事还得多亏了林世荣的徒弟——文笔极好的朱愚斋。

  黄飞鸿去世后,朱愚斋整理从林世荣那里听来的故事,编纂成小说《黄飞鸿别传》在香港报纸上连载。没有想到,正是这一举动捧红了黄飞鸿。随后,各种小说也纷纷而来,各种艺术虚构情节,都表现了他精湛的武技和除暴安良的气慨。这种情节恰好满足了国民迫切需要的“民族自豪感”,后来被搬上大银幕,那就更受欢迎。于是黄飞鸿就在死后成了这些小说家、导演们的大 IP。

  

  在黄飞鸿的形象红了之后,朱愚斋还曾这样说:

  粤派武术高出于飞鸿者岂无其人乎?但其人一逝,声誉技术,即随之湮没。而飞鸿虽作古已久,其声誉犹挂人齿颊,其故何在?文字宣扬亦其一端也。

  意思是,黄飞鸿死去已久了,为什么名声大震?那还不是我写书的原因?

  而实际上呢?真实的黄飞鸿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黄飞鸿之子黄汉熙照片 网上误传这张照片是黄飞鸿,其实是香港记者问莫桂兰黄飞鸿长什么样子,她拿出儿子的照片说:他是最像爸爸的孩子。

  没有一张画像和照片,连面容都需要脑补,正史没有记载,这就是真实的黄飞鸿,也是在大动荡时代挣扎的普通人的一生。

  本文来自微在趣闻社,想看到更多全球社交网络上的疯狂趣闻,请前往苹果及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微在“,即刻下载”微在趣闻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