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祥,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日前,他写作的《玉茗花始开》一文刊载在《人民政协报》2017-07-15期07版。今天为大家推荐这篇文章。
玉茗花始开
作者:陆春祥
玉茗花开,汤显祖来。临川四梦,史册永载。
玉茗花,俗称白山茶,为茶中之珍品。宋黄庭坚《白山茶赋并序》言,此木仅产于临川麻源第三谷,别有神韵,树四季常青,花高洁皓白,黄心绿蕊,有异香。
杜丽娘拖着婉转而期盼的腔调,从夜空中袅袅曳裙而来。她和柳梦梅,每晚都会乘着七彩光,在拟岘台上相聚相亲。
此刻,2017年6月9日的夜晚8时,农历五月十五,明月当空,我正坐在拟岘台下的广场上,看一场华丽的灯光秀。抚州的人文历史文化精华,都被这神奇的光折射到天幕上,而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无疑是这场秀的主角。
拟岘台,在抚州的临川,它和鹳雀台、幽州台一样有名,“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此台筑就后,便成了诗和文的台。
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裴材来到了抚州城。一州的父母官,他自然要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他发现,城东有一角,紧靠大山丘,抚河在山脚流淌,站在城角处,可以俯瞰整个抚州城,也可以望见城外连绵的山峦,但因雨水冲刷,没人管理,灌木和杂草已经淹没了城角。
裴知州略一思索,便有了整治的具体方案:索性以此为基,造一座高台,百姓可以登台望景,寄托情思!说干就干,增筑碎土石方,抬高地势,围上栏杆,加建亭台楼阁,他还替这个地方取了个名字——拟岘台。
为什么叫拟岘台?
岘,即岘山,这里的地形极似岘山。岘山很有名,湖北襄阳城南的那座岘山,裴知州心里有情结,西晋的羊祜,他心中的官员偶像,羊祜就是因为治理襄阳而留下了德政美名。羊祜去世后,百姓感其德行,在岘山立碑纪念,睹碑思人,一想起羊祜的好处,常常泪如雨下,因名“堕泪碑”。
那么,拟岘台,裴知州的用意就很明显了,为官就要以羊祜为榜样,以德政为先,为百姓生活的富足,创造一切条件。
裴材也算策划高手了。他首先请临川名人曾巩登台观景,曾大作家青春年少,春风得意,登临此台,家乡美景眼底尽收,文兴大发,立即写下了《拟岘台记》。
果然,一大批名人都为拟岘台留下了诗作,足见裴知州此举实在是有远见卓识。同是临川名人的王安石,写有《为裴使君赋拟岘台》。陆游任职临川,也常来登台,留下《登拟岘台》《雨后独登拟岘台》《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等八首诗。
自此,拟岘台就成了临川的中心,临川的象征。
拟岘台伫立在临川的天空下,历经千年,屡废屡兴,七次重修,其中第三次重修,是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四年后,明嘉靖二十九年的八月十四(公元1550年9月24日),临川文昌桥东太平街的汤家山,书香世家的汤家,有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影响中国和世界的戏剧宗师汤显祖。
从小浸润在书香里的小汤,灵性十足,汲取知识的能力极强,5岁进私塾,12岁能作诗,14岁便补了县里的诸生,21岁以第八名成绩中举。但他显然不是天才,临川才子天下闻名,北宋著名的晏殊,14岁就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那个著名的拟岘台,站在文昌桥上就可以看见,小汤的老师徐良傅也在拟岘台下居住,自然,它肯定是少年汤常常登临的地方,每一次登台,都会在他心里泛起不小的涟漪。
这汤家山,被小汤称为旧宅,他们家一住就是30多年。每年春季,望着山上大片大片的玉茗花,小汤心情甚是愉悦,这些白色的山茶花,花瓣洁白无瑕,黄心绿蕊,这不就是品行高洁的人吗?玉茗花已在他心里扎下深深的根,此生,他要以玉茗花为榜样,不,他要做玉茗花。
万年五年(公元1577年),27岁的青年汤,信心满满赴京城会试。这一次,以他的文名和才学,考取,应该有相当把握。显然,考试主官们也注意到了他的才学。首辅大学士张居正,此时正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势上,他的儿子,取功名如探囊中物,但又不想留下坏名声,于是,找几个成绩好的士子陪考,呵,你得第一我得第二,我们是自己努力考上的,你们看看,这几个都是全国著名的才子呢!于是,青年汤就成了其中之一的理想人选。
面对如此良机,青年汤却想到了玉茗花,这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怎么配得上玉茗花的高洁呢?“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毫不犹豫地拒绝张居正的延揽。考试结果,充分证明了张居正的权力之大,同时被选中的沈懋学,高中首科,而青年汤则毫无悬念名落孙山。
同样的情况,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又发生了一次。张居正有六个儿子呢。如果几个儿子同时考中,即便万历皇帝不过问,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啊。又游说汤,汤又拒绝,结果依旧。
张居正倒台,张四维、申时行当政,拉汤许诺以翰林做幕僚,也被汤拒绝。他不喜欢这种方式,更不认可这种行为,他要凭自己的实力。
34岁,青年汤变成了中年汤,这一年,他终于以极低的名次——三甲二百一十一名的名次考中了进士。
只要在临川的日子,汤显祖便会时不时去登拟岘台。登台不仅是观景,他早已立志,做官,也要如羊祜,造福于民。
然而,汤显祖似乎天生不适应官场。
有了进士资格,那就好好做官吧,不,他不安分,东提意见,西提建议,当官不久,就被贬了,贬得远远的,到南粤广东徐闻,一个听都没听到过的小县,做典史,县领导中,排名第四,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
幸好,他到了浙江遂昌,这个小县虽然偏远,却是他人生走向顶峰的地方。遂昌县长,在遂昌,山高皇帝远,我可以说了算吧。
他把诺言带到了遂昌。嗯,在遂昌,确实是汤县长说了算,在这里,他实现了一些人生理想,爱民勤政,兴办教育,劝农田耕,灭虎除害。
官运不怎么好的中年汤,却一直爱好戏曲。从考取贡生的那天起,他就想好好地发挥一下,无奈,读书人以显祖为最大成功目标,在那个环境里,瓦肆勾栏,吹拉弹唱,都是下贱事,能有什么出息呢?于是,戏曲的种子只好深藏起来,阅读大量传奇,积累大量素材,再写点诗文,免得让人闲话。
到了遂昌,这里没人敢说他不务正业,这个爱好可以发扬光大了。《紫钗记》,改定发表;《牡丹亭》,构思酝酿。
责任编辑:林颜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