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苏童的夏天 | 朗读者刘洪宁

  作者与作品

  

  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碧奴》、《黄雀记》等。其中《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奖,蜚声海内外;《黄雀记》获第9届茅盾文学奖……

  今天为您朗诵的《夏天的一条街道》,是苏童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将童年的记忆碎片一一裁剪拼贴,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上世纪70年代夏日里一幅生动的市井图……正如苏童自己所说:“童年视角是我在创作中一直运用的,我比较相信童年记忆保留到现在还在脑子里一亮,是有价值的东西,它更接近我所理解的创作的真谛”。

  

  夏天的一条街道(节选)

  苏童

  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街上那家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了好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钱、冰砖一毛钱、汽水不连瓶的八分钱。女店员一年四季态度都很蛮横,在夏季里她更是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买棒冰的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还剩下很多。孩子知道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价格贵出了好几分钱。孩子将买到手的赤豆棒冰的纸掀开了一角,想看看棒冰上的赤豆是否有很多,他的这一举动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女店员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在当当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让家里人也能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在这最炎热的日子里,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这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那些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做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田径裤的裤腿那么肥大,暴露了男人的机密也不知道,而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大男孩大叫一声,便纵身跳进河水中,这些船只甚至还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他们把这种危险的游戏叫做吊船,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洗涮涮的母亲们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小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当街吃饭,必然便宜了一些好管闲事的老妇人,有些老妇人最喜欢观察别人家今天吃了什么,老妇人手摇一把蒲团扇,在街上的饭桌间走走停停,她觉得每一张饭桌都生意盎然。她会问,都吃了点什么啊?主妇回答说,没什么好吃的,咸鱼炒萝卜干。老妇人就说,还没什么好吃的呢,咸鱼不好吃啊?

  天色惭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终于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就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吊里口啊还能吊哪去啊?听到这个话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要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是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们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还有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器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朗读嘉宾

  

  刘洪宁

  南京广电集团资深播音员,曾获得省、市及全国多个奖项;近年来, 离开新闻播音主持岗位,其主要精力投入在了广播长篇连播等文艺类节目的创作中,已出品八千集、共计三千多个小时的播音作品。个人微信公众号:劉聲嵗月 搜索 liusheng1961

  配乐

  宋旭

  主办单位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