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解剖样本”的文章。讲的是,除了国营文艺大团在国营剧场用一场场“上档次演出”满足观众的文化生活外,在更大的文化空间内,怎么用“多样化演出”满足更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其实也是在检视一座城市的民间文化活力。看一座城市的“文艺夜生活”,不单要看一座城市里美轮美奂的大剧场,还要看丰富多彩的小剧场——它们是城市的文化细胞,用细枝末节展示都市的魅力。那么是谁在“填补文艺空白”呢?这些海量的民间演出,质量如何?品位如何?趣味如何?是不是可以和专业演出媲美?这“背后的操手”是什么样的人,其专业背景是怎样的?其动力来源于哪里?厘清这些,有助于窥探魔都“文艺夜生活”的真实面貌。
记者“采集样本”的第一站就在上海的中心区域静安寺。这是一座新华书店和电影城合一的大楼,在一楼不太显眼的边门,霓虹灯勾勒出“音味爱——音乐剧主题餐厅”的招牌。多媒体原创音乐剧《因味爱,所以爱》,继2015年在“ET聚场”两轮共三十几场好评如潮的演出后,2016年将“餐厅驻演版”正式搬到了“音味爱”音乐剧主题餐厅。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通过全新的“沉浸式多舞台设计”身临其境地融入、参与到表演中去,还可以享受餐厅提供的丰盛自助餐,吃货和文青再也不用天人交战了。由于该剧在正规剧场演出过,本子和表演都非常扎实,所以剧情引人入胜,表演轻松幽默,加上演员善于和观众有机互动,于是让人产生非常新鲜的体验感。边吃边看中,记者不由遐想:这些演员的表演很专业,剧作又是原创的,很接白领的地气,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这不正是音乐剧的“正道”吗?不知操盘这一切的背后核心人物,有什么样的专业背景和艺术理念?
观众直接参与剧情,与演员合照
“都市音乐剧”,引入音乐剧新生态
当我和朋友们坐在“因为爱”音乐剧主题餐厅的卡座里,一边剥着虾壳一边被“路过”的演员搭话时,有一瞬间不禁恍惚于自己到底是在餐厅还是剧场?甚至觉得自己不再只是坐在台下看戏的观众,而是整个演出的组成部分。其实会产生这种错觉也并不是因为自己戏太多,而是因为这部名为《因味爱,所以爱》的音乐剧的的确确就发生在一间名为“音味爱”的餐厅里,而我此刻的确就是这个餐厅的客人。于是乎,现实的你在餐厅就餐,餐厅就是剧里的那个餐厅,身边不时会有服务生在来回穿梭,但他们都是剧里的人;你偶尔也会置身于清晨的菜市场,周围充斥着各种小商贩的叫卖声,男一号前一秒在和女一号对唱,后一秒转身就来问你要不要最新鲜的猪颈肉?你还可以亲自品尝“时间的魔法”卤肉饭,用听觉、视觉和味觉充分感受那份没有赏味期限的爱与回忆;如果你凑巧是个长相帅气的男生,切记要小心餐厅里一个叫卓叔叔的人,他最喜欢为单身男女安排相亲……总之,《因味爱,所以爱》餐厅驻演版颠覆了传统舞台剧的固定观演形式,打破了单一舞台、固定画面,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几乎没有界限,你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便已是他人眼中的故事,观赏这部沉浸式音乐剧的体验也因此显得特别。
这样的创意是怎么来的呢?记者第二天采访了《因味爱,所以爱》的出品人张志林先生。对于这样的观戏体验——或者说就餐体验——张志林表示喜闻乐见:“其实我认识很多年轻的朋友,特别是白领们,他们主观上有很多对文艺生活的诉求,但往往有很多客观上的阻力。”非常现实的一个就是,大部分的音乐会或者话剧音乐剧,正式演出时间都会放在晚上七点左右,时长在两个小时之间,票价在200元到500元之间。“这时间正好是一般小白领下了班掐着钟点能够赶到剧场的时间,根本来不及插入晚餐——还得剧场轨交便利,晚高峰时段,选择路面交通赶演出的结果常常是令人奔溃的。”而一张200元到500元的票价,说贵也不很贵,说便宜也不很便宜,如果最终饿着肚子精疲力竭赶到剧场看到了一场震撼心灵的演出也就罢了,万一不幸遇到一场“太高雅”或者“太先锋”或者“太艺术”又或者干脆就是“太无聊”的,“那真是得吐槽一个月才能缓过来”。而听的吐槽多了,张志林就想,剧场都在说没有观众,这么一大批潜在的观众又找不到合适的剧场,我能不能做个别开生面的“剧场”,演一出“都市生活音乐剧”,来满足这一类体量庞大又需求迫切的白领观众呢?
事实上,“都市生活音乐剧”可不是张志林“一拍脑袋”想出来的新名词,在此之前,他其实已经在音乐剧领域做了足够多的考察和积累。从2008年开始,张志林就穿梭于百老汇、爱丁堡和伦敦观看大量的音乐剧。而除了欧美之外,他还曾前往日本和韩国,“首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座并不大的城市中,每天都有200多个剧场上演着大大小小的音乐剧”。显然,国外的音乐剧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而反观国内,却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剧,即使是作为文化码头的上海,也大多是把舞台给了引进的剧目——它们固然精彩,却毕竟不是自己的文化,这多少让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志林感到遗憾。加上近几年来他一直在经营的创业项目因为唱片工业的没落而日渐式微,于是他便开始琢磨着转移工作重心,想要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音乐剧。至于剧种,“通过观看国外的音乐剧,我发现其实它们早已摆脱了大家印象中的‘高冷’感,反而很接地气。特别在韩国,这种音乐剧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主流,被称为‘都市生活音乐剧’——因为都是由流行音乐组成的,所以更加贴近生活”。而张志林熟悉和擅长的领域也正在于此,“所以我觉得可以完美转型,将自己的流行音乐创作通过音乐剧来延续。”
张志林
“因味爱”,吃货和文青可以兼得
于是从2011年起,张志林就开启了自己的“二次创业”,开始涉足音乐舞台剧的制作。曾与田沁鑫导演合作,创作话剧《大家都有病》中的音乐;担任何念的舞台剧《这辈子有过你》的音乐制作;参与音乐剧《小时代》的歌曲创作……而所有的这些经历,在他看来,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原创流行音乐剧而累积经验。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筹备,2015年,张志林的首部音乐剧《因味爱,所以爱》在上海与观众见面。为了给观众呈现更好的效果,他特别邀请了美国百老汇的导演Kim Moke和英国的编舞总监David Hartle加盟,为剧目提供宝贵的建议,以此提升音乐剧的整体高度。“严格来说,首轮在ET聚场公演的《因味爱,所以爱》其实是一部多媒体音乐剧。”说到这部开启了自己艺术新天地的音乐剧作品,张志林的自豪之情洋溢于表:“这部音乐剧的多媒体总监是我的老同学于正,他所打造的舞台布景并不是写实的,而是有很多机关,非常结构化。整个布景看上去是六根大的柱子,三根小柱子,但却内藏玄机,只要稍稍旋转或挪动一下,就能呈现出厨房、餐厅或卧室等场景,满足剧情的需要,也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视觉效果。我们还选用现场乐队的演绎方式,让观众仿佛身处于一场流行音乐会一样,但在其中又能感受到男女主人公内心的梦想和艺术情结。”
可以说,《因味爱,所以爱》的首轮演出非常成功。但即使如此,它在经过了两轮演出共三十几场之后,还是不得不面临大部分原创剧目都必须面对的结局——剧场租约到期,演出生命结束。“这已经是非常有生命力的剧了,”对于这个现象,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非常感慨,“这些民营团队的年轻人非常有活力,对音乐剧充满热情。但在音乐剧市场还不成熟的环境下,他们许多人挣扎在生存线上,如果一部戏做不好,可能就要散掉了。”一部原创音乐剧的诞生要经历漫长的创作期,但一朝登上舞台,很可能只有演出三五场的命运——因为市场不成熟,观众不稳定,很多原创剧甚至是演一场亏一场的,杯水车薪的票房根本不足以支撑剧场的租金。而这样的境遇很大程度上也对那些坚持原创的团队产生了伤害——一样都是短命,不如直接买来甚至抄来一部大IP作品,方便又赚钱,何苦辛辛苦苦做那么多。但张志林的梦想就是发展中国的原创音乐剧啊,他想看到家乡上海像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那样,像百脑汇那样,像首尔那样,每天的每个时段,在每个剧场里都有好戏在上演。
一方面是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音乐剧转眼就面临没有剧场和舞台,一方面是身边的年轻朋友们纷纷抱怨“晚餐与好戏不可兼得”,张志林很快萌生了一个妙主意——何不就把餐厅和剧场结合起来,然后把《因味爱,所以爱》在那里做长期的驻场演出?“其实百老汇也是有dinner show这种形式的,边吃边看戏,但他们并不是有专门场所,只是玩一个新颖的形式,但我觉得我完全可以做得更进一步啊。”张志林自诩是个“超级有行动力的人”,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开始物色场地,正好彼时静安寺有间餐厅要出让,“我去看了,感觉真是天助我也,这餐厅简直就是为我度身准备的——作为餐厅,它符合在市中心、轨交便利的条件,作为小剧场,它空间大、挑空高,可以进行足够的舞台改造。”
就这样,天时地利人和,“音味爱”音乐剧主题餐厅顺利开张。在这里,观众买一张门票就可以进入餐厅,边吃自助餐边看一部与美食有关的音乐剧。这样的全新观剧体验吸引了不少观众,每周3至4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一部音乐剧制作成本高昂,往往只有长期驻演才可能盈利。而借助这间餐厅,《因味爱,所以爱》已实现了100多场驻演。”看到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实现,张志林心满意足:“白领观众们的素质也超出我们的想象。大家常常提前到餐厅,先吃饭,等演出一开始,就停下来,认真看戏。在我们的留言板和微信群上,很多年轻人都表示,他们就是从这里完成了第一部音乐剧的启蒙,有的人现在已经是大剧院的常客了。”
《因味爱,所以爱》海报
坚持原创,就要容忍自己的不成熟
有了《因味爱,所以爱》的成功经验,6月2日,张志林的新作品《泰爱你》都市暖心音乐剧又在上海ET聚场进行了公开演出,音乐剧还未上映前,薛之谦、孙红雷、徐峥、平安、黄龄、ZERO-G等明星大腕就纷纷视频应援,可谓来头不小。“泰爱你”和“因味爱”一样,选择了小而美的切入点,把故事从餐厅搬到了咖啡馆,以一家名为“泰迪”的咖啡馆为故事中心,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理想的温暖剧情。谈及这个新“选址”,张志林笑言:“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不是在去餐馆的路上,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除了三餐,聚会也好,工作也好,咖啡馆已经成为了城市年轻人的公共客厅。”然而,在快节奏的生活下,亲情、友情、爱情都成为了奢侈品,所以音乐剧最终的Happy Ending,也表达出了希望生活当中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那一份美好情感的祝愿。
《泰爱你》海报
当然,一部合格的“都市生活音乐剧”所必须的条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还是“原创”。而原创音乐正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剧中10多首歌全部来自创作人兼音乐人张志林之手,每一段音乐都来得恰到好处,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人物内心情感,将人物性格塑造得更加完美。在音乐剧谢幕时张志林感慨:“因为平常公司的事情、朋友间聚会比较多,音乐剧的音乐创作时间经常是从后半夜开始的。其实中间很多次都累到想放弃,但是想到还有那么多支持我们的观众,那么多期待着‘泰迪’的观众,再累也坚持了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泰爱你”音乐剧中的泰迪熊形象是由天络行原创的“泰迪珍藏”IP形象,对于这个合作伙伴的选择,张志林也有自己的考量:“现在我们很多熟知的IP卡通形象几乎都是国外的,而‘泰迪珍藏’则是中国IP的代表。我们缪时文化作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代表团队,两个品牌的强强联手我希望可以为中国未来的原创力量尽一份力。”
《泰爱你》剧照
在张志林看来,现在我们的综艺也好,影视也好,也许是因为原创力量的薄弱,常常一看见国外有什么好的创意就想到“买回来”,一看到国外有什么热播剧就想到“去翻拍”,但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是无法用钱解决的,“别人的东西再成功,始终是别人的,生搬硬套难免会水土不服;更重要的是,那里面没有我们的文化认同——就像《魔戒》系列确实是顶级IP,里面的‘人族’‘魔族’‘精灵族’设定也自成体系,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七仙女’‘雷公电母’和‘十二生肖’啊,这才是能让我们感到亲切并由衷认同的东西,哪怕它暂时还不够完美。”而现在提倡的“民族自信”,不就是这样一种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能够源源不断使其焕发新生的创造力么。
正是基于这样的使命感,张志林在原创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在今年7月底,他和他的“缪时文化”全新打造的全息音乐舞台剧《龙》又将在共舞台ET聚场开演了,据说到时候会将整个剧场包装成一个巨型全息装置,带着动感的声光电效果。这场介于“imax电影”和“全息演唱会”之间的“全息戏剧”不知又会给上海的观众们带来怎样的创新体验呢?“全息音乐舞台剧《龙》的影像将不同于现有的全息影像,加入了更多脑洞大开的特殊视觉效果,高精尖特效画面制作,视觉效果将堪比IMAX版的《魔兽世界》哦。”对于这部新剧,张志林依旧信心满满:“我们不会去买一个《魔兽世界》来改编,因为我们的《十二生肖》毫不逊色。《龙》将作为我们“十二生肖系列舞台剧”的第一部作品,旨在打造中国原创IP,打造一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全息音乐舞台剧作品。”
《龙》海报
除了技术上的革新,这一次的《龙》与之前几部“都市生活音乐剧”有所不同的是,它没有继续沿用前几部中已经成熟的舞台剧演员,而是集结了白色系文化传媒旗下的人气偶像男团ZERO-G,将远古十二生肖图腾崇拜、浓郁的东方特色与中国传统美德熔于一炉,在宏伟的世界观下,演绎一场友情与成长的博弈,从中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坚韧、勇敢、自强、不懈奋斗的力量。对于这一次的“不走寻常路”,张志林笑着表示,“这真是一条荆棘之路”——相比于成熟的舞台剧演员,男团的年轻人在表演、台词功力上自然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去磨砺;而且作为偶像组合,男团的艺人们也比专业舞台剧演员“忙得多”,“他们的活动非常多,又要打榜,又要签名会,又要上通告,有时候几个成员还要分别参加不同的活动,凑在一起排练大家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努力”。但让张志林没想到的是,这些年轻的男孩子们却非常拼搏、非常有序,有一次因为在外地参加活动遇到交通延误,凌晨两点才到达上海,却依然在第二天一早如约出现,照常排练,当晚又紧接着飞离上海参加公司安排好的下一场活动。“所以其实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包括一些值得借鉴的管理经验,团队理念。”在一天天的合作中,张志林越发觉得自己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他眼里,这些年轻而努力的男孩子们与剧中他们自己的角色正在渐渐重合:“没有谁是天生就完美、全能的,《龙》中的战士们也好,ZERO-G的队员们也好,我们的原创作品也好,但只要能给他们成长的时间,容忍他们暂时的不成熟,最重要的是对他们有信心,就一定能在荆棘路的尽头迎来光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