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会变,你也会

(一)

  我是大理豆子,这个公众号唯一的运营者。用一个同行朋友的话说,就是“一个人的传媒机构”。一个人,从2013年7月挺到了现在,没有富贵发达,依旧苟延残喘。

  一件事情,坚持四年。讲真,这已经在我的意料之外了。

  我是一个很不擅长坚持的人。之前的行业,我是出了名的跳槽达人,刚毕业的前四年里,供职超过五家酒店,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在那个酒店人才稀缺的年代,跳槽给我带来了快速的升值和加薪。入行1年半,从西餐厅服务员飞升到HR培训经理,至少在我供职过的酒店里,我没有遇到晋升比我更快的同事。坏的一面就是往后的简历实在没法填,太花心的员工总不受欢迎。我是HR,这些,我比谁都懂……

  对对对,今天不谈过往。总沉浸在回忆里,一定是那些没有勇气接受当下的人,我不应该是这样的人。

  两年前,我写下了 我和大理的这些年(一),在很多朋友还期待着“我和大理的这些年(二)、“我和大理的这些年(三)”的时候,我却厚颜无耻地没有了下文,直到今天才在电脑前敲下了这些。一件事,真难。

  其实,早应该写点什么的,毕竟除了广告主之外,很少有读者愿意每天打开公号就看到迎面扑来的广告。我没有顾爷和咪蒙的功力,能将广告写的行云流水,依然有一大票忠实粉丝高呼过瘾,我也没有看到金钱就避而远之的高风亮节。小本生意,该赚的广告费还是要赚的,我怕无力面对如日中天的大理房价,和未来嗷嗷待哺的子女。一直在金钱与用户体验的矛盾中挣扎着,也难免有时吃相难看,感恩的是四年来你们依旧留在这里,不离不弃,也算我豆子三生有幸。

  自打做了这个号,后台的伙伴便把我当成了大理百事通。招聘求职、租房买房、交通信息、城市八卦……每天都有热气腾腾的各种问题扑面而来。怎么办?也只能想方设法去关注这无比繁杂的信息,以便能有个更精确的解答。这个过程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大理前进车轮中的一屏一吸。

(二)

  初来大理的2005年,风车广场那几栋高大的建筑绝对是一进下关城最显眼的建筑,也是当时下关城内最高的建筑,威严雄壮,高不可攀。20多层的大楼,雄伟地矗立在高速路出口旁,楼顶鲜红明亮的“大理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仿佛是这座城对外来宾客最高规格的礼遇。

  时过境迁,楼顶的大字和楼下五颜六色的绿化带,以及绿化带上振翅欲飞的蝴蝶,都还是原来的模样。这几栋楼仍旧丝毫未变,但早已不是下关城最雄壮的建筑。90年代以来,中国高楼的建筑速度,简直快到变态,15天就完工的30层“T30A塔式酒店”也只能出自节奏飞快的中国。

  全国上下搞建设,五湖四海盖高楼。虽然晚人一步,但绝不袖手旁观,一时间,下关城搭起的脚手架就像雨后春笋,你追我赶,争相向上。乡村被楼群包围,村民穿梭在脚手架下,踩着石子踏着沙堆,在逼仄到不见阳光的房屋里等着搬迁到不远处正在修建的大楼。

  湿地公园、高架桥、大型商场、沃尔玛、麦当劳、星巴克、共享单车逐渐亮相,大理,俨然一个现代城市的样子。机动车逐渐多了起来,向北京一样,堵车也成为大理的日课,即便城市管理者一直想方设法将道路变得更宽。

  大街小巷,人来人往,普通话侧耳即闻。勤劳的四川人、河南人早已在紫云批发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就连新桥北等活儿的三轮车夫,也是操着夹杂了五湖四海口音的普通话。终于,在大理也没能例外,白族话和下关话的方言阵地将很快失守,就连中小学出来的孩子也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他们的语言词库,早已找不出那些地道的方言词语。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的下一辈还能说流利的本地话吗?很难。

  前不久,有个新闻说汪涵自掏腰包500万来专项保护方言,“普通话让你走的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更是戳中众多网友的泪点,他们纷纷为汪涵点赞,诉说自己对乡音的怀念。依我看,别说500万,500亿又能怎样,徒劳而已!该消失就让它消失吧,全世界都说一种话,沟通完全无障碍那才好呢!

(三)

  在大理,有人炒兰花赚的盆满钵满,有人开客栈变得衣食无忧,有人贩玉石也大发横财……但来钱最快的还是炒房的,这一点,和北上广深一样一样的。10年前,如果你花了40万在大理买了一套别墅,现在的价格保守400万。十倍的回报,恐怕在眼下的中国是没有任何理财产品能够做得到的。就连近几年的新盘,也蹭蹭上涨,从2015年起,大理的房价都在以15%-20%的惊人速度一路飙升。

  和北上广一样,大理的置业顾问总会告诉你“早买早实惠,不买还要涨”,那真是一句大实话,你一定要相信他。

  你或许也已经听说,2016年下半年开始,大理的房地产市场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下关片区、开发区、满江片区、凤仪片区、海东片区……凡是有楼盘的地方销售业绩都在飞速上涨,人们争相购买,把每套房当做全世界最后一套房,简直是2011年抢盐事件的再次上演。二手房交易多如牛毛,以广东队为代表的家装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理注册公司,纷纷挂牌营业,生怕错过了这热气腾腾的头盘大菜。

(四)

  说到大理,就不能不说充满是非曲折的洱海。洱海,大理的绝对G点,只要一触碰,全大理都会高潮。

  自2005年,从我对洱海的记忆开始,洱海一直清澈、一直迷人。后来修了环海公路,我更是爱上了这里,时不时独自骑行环海。洱海与苍山交相辉映,你方青翠,我方湛蓝。傍晚时分,落山前的夕阳穿过云层,一束束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令人沉醉。

  今年4月份,一纸通告让洱海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为治理洱海,洱海边关停数千家客栈餐厅,一时之间,客栈主、民宿投资人、餐厅投资人怨声载道,吐槽的吐槽,破产的破产。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做了那么多的市场调研和项目策划,自以为万无一失可以追逐诗和远方和金钱,最终落地大理后,却遭遇了从未预估的政策风险。轻者换个战场转移投资,重者倾家荡产背负终生债务。能怪谁呢?就怪洱海吧。成也洱海,败也洱海。但我还是希望最终成的是洱海。近2000年历史记载的洱海,承载了《史记》汉习楼船的千古经典,在它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地上看交通,底下看管道。中国的很多城市都有一个急功近利的通病,只注重地上风光的建筑和绿地,却对地下作为城市命脉的管道却总掩耳盗铃。

  对地下建设的不负责任,最终吃苦果子的还是这个城市的老百姓。只要是城市,没有不每年挖路修整的;只要下雨,没有城市不洪涝的。大理也一样,天生不足,后天不力。当投资者们带着热钱蜂拥而至后,洱海就成了那个默默忍受一切的冤大头。好在洱海终于动真格了。

(五)

  2005年,太原火车站机票代售点。我拿着大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向窗口询问去大理机票多少钱,我讲的是方言,那些姐姐们都把“大理”听成了“大连”。后来知道我说的是大理,“大理在哪儿?”对方满脸疑惑地问我。换作现在,谁还不知道大理,只能说你无知到蠢。

  《心花路放》、《后海不是海》、《奔跑吧兄弟》……一系列超级大IP的影视作品和栏目,都卯足了劲去塑造大理的美丽和浪漫。一时之间,网络大V和旅行达人们纷纷拿起键盘,让大理有了无比丰盈而美好的的网络形象。随着逐梦者的诗集和逐利者的钱袋都落地大理,大理也终于摇身一变,俨然一个“诗和远方”的圣地,终于不再是十多年前连窗口服务员都不知道的无名小卒。

  每次回到老家,许久未见的老同学老朋友都会羡慕生活在大理的我,而不是那些北上广领着高薪的伙伴。确实,他们是很惨,虽然收入不菲,却不得不忍受着这个时代最时尚的产物——雾霾和拥堵。而且,我愿意相信,从大理出去读书或者打工的,也一定会或多或少享受到被人羡慕的礼遇。

  人群中传来一声“大理”,你都会觉得一定有人在装逼。

  大理不再只是大理,不只是一座普通的西南小城,它是一个符号,关于“风花雪月”,关于“诗和远方”,关于梦想……

  更高的大楼、更高的房价、更宽的道路、更多的汽车、更少的方言……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那个会越来越现代、越来越陌生的大理终究要来,我们除了接受别无选择。大理在向前,我们怎能落后。大理会变,你也会。

本文作者:大理豆子

封面配图:康鑫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