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怎么搞才对路,学谁也不能学北影节

  昨天,在我们的基友公号“文慧园路三号”也就是奇爱博士葛格的后花园里有一篇名为“电影节怎么搞才对路,都来瞧瞧北影节吧”的文章。

  这篇文章我们就不黏贴给大家看了,主要中心思想是利用了标题党原则,让读者误以为“北影节”是北京国际电影节而点击进入观看,但其实里面介绍的是台北电影节,对岸简称北影节,所以今天我们的标题也与这篇文章标题做了小小的标题党呼应。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是作者小飞侠介绍她心目中的台北电影节定位。台北电影节到底怎么样,其实远不是文章里写的那么回事。比如作者总结的三大台北电影节所谓特色之一的“本土”这一点就脱离了政治大环境来谈,特别是脱离了台北电影节著名的换帅之争的大背景,基本上就没有立足点了。台北电影节与金马影展的异同也没有谈清楚,而总结里所谓最重要的特色之一“新鲜”更是无从谈起。

  获得2017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的《强尼凯克》世界首映是在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男演员奖的《白蚁》世界首映是在2016年釜山电影节、获得最佳纪录片奖的《日常对话》的世界首映是2016年金马影展,《自画像》的世界首映是在2017年鹿特丹,更不用说《顺云》在2016年金马奖已报过名。假如《大佛普拉斯》不是那位在大陆引发争议的演员出演的话,应该也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放了。何来“新鲜”?

  文章中还有一句潮唧唧的话:“台北电影节展映不爱炒影史经典和当季三大电影节嚼过的冷饭”,因为后面还有“回到身边相爱相杀的上影节和北影节,策展人肯定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要从塔可夫斯基影展之类的影片规模、放映时序、票价竞争等恶性比拼中走出来,做有特色的策展单元,才能真正体现策展和引导之意”,因此我们觉得上面那句话是针对了上影节和大陆北影节来说的。

  来说说这前一句话是如何地脱离实际吧。

  上海、北京、台北,是一码事吗?上海,众所周知的电影沙漠,2015年起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等机构一同杀出一条血路,才有了库布里克影展、波兰斯基影展等各种大师展和国别展作为日常影展补充。以上海观众的饥渴度,一个在地电影节的重要任务之一,当然是要让大家看经典补补课、把三大电影节冷饭做成蛋炒饭,否则出门跟北京和台北的影迷交流,那必然是满脸羞愧。

  北京,仰仗着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国家级资源,有中外艺术影片放映天然优势,票价、片源、场地等各方面条件那都是全国唯一的,可以放到吐为止。假如不认清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奇爱博士双三角策展理论的缘起。

  台北,每个月几十部艺术电影在市场上轮番轰炸,诚品电影院、光点华山每周都有大师作品,艺术片引进片商前仆后继,这样的环境下,的确不需要多搞什么向大师致敬、三大的影片一早就被片商预订一空,经过正常审查分级后就可以公映,也没有公映指标的垄断,同样放到吐为止。

  因此,无论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来说,让上海国际电影节向北影节借鉴或学习或看齐或吸养,不放或少放大师作品和三大电影节新片,都是脱离实际的空谈。

  再来说第二点,事实上,上海国际电影节早已经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早在三年前就提出了“亚洲、华语、新人”三大特色,并陆续在这几年把这三大特色化为现实。

  何为亚洲?2016年,菲律宾电影在等待了23年之后,首次入围金爵奖,2017年,菲律宾电影更勇夺金爵奖最佳影片大奖。这是亚洲电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重新定位后崛起的标志。

  何为华语?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就有一个台北电影展以及两岸青年短片大赛作品集的放映单元,这是与台北电影节合作的最新成果,也就是说不用总结啥所谓三个特色,上海国际电影节早就已经跟北影节紧密合作、取其精华献给上海观众,拓展出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片的视野。

  何为新人?2015年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亚洲新人奖进行了彻底改制,希望容纳更多的新人作品同台竞技,虽然改制是否有效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从影片类型丰富热闹程度来说前所未有。

  更不用说“一带一路”单元才是2017上海国际电影节最考验策展水准、最能体现上述三点精神的单元(部分影片的挑选早就超越了亚洲其他电影节的同类别单元),里面的珍珠没有被人发现,只能说是官方宣传得不够。也不用说上述三点里还隐含着的亚洲第一、亚洲优先、新人孵化、华语舞台等点线链接、纵横交错的可供展开的丰富内容,这些对于普通观众或者观察者来说,也许并不那么显性,但它们存在已久。

  而立足上海目前的艰苦的电影放映环境,将过去一年来全世界的好电影带给上海观众,是上海国际电影节更能引起更广泛讨论度的话题,假如认为它在被反复讨论之中成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唯一的显性内容,那只能说是观察者的眼光问题。更何况,上海在不具备台北、北京这样的电影放映环境下,仍必须在沙漠中建造全能型的电影绿洲,哪怕只有十天。关于其必要性的讨论,已是毋庸置疑的共识。

  上海国际电影节目前最需要的绝不是学哪个电影节,而是不断地自我完善。比如以前我们讨论过dcp秘钥的问题,后来解决了;以前我们讨论过画幅的问题,后来逐步解决了;以前我们讨论过字幕操作的问题,后来逐步解决了;以前我们讨论过团体票和个人票的问题,……请快点解决吧,不用理别的城市在干嘛。

  最后顺便提一句: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400多部长片,介绍这些影片的《市民手册》作者14人。2016年台北电影节放映长片短片加起来一共144部,影展手册作者27人。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