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大逃杀》之后,ONE实验室作品《生死巴丹吉林》也将改编成电影了 | ONE实验室

  

ONE实验室出品的非虚构故事《生死巴丹吉林》,近期已经确定将改编为电影。这是继《太平洋大逃杀》《黑帮教父最后的敌人》之后,ONE实验室团队作者在非虚构故事影视改编方面的又一次尝试。将执导筒的娄磐相信,它将会是“一部动人心魄的作品”。

文 | 黄泽民编辑丨刘洋

预计明年开机:

混合探险、青春、黑色幽默类型

《生死巴丹吉林》讲述两名大学生无后援、无补给,徒步穿越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最终一人死亡、一人生还的故事。ONE实验室作者杜强进入沙漠,根据大量采访,重现了他们12天中断水、暴晒、绝望与死亡的经历。

作品当中既有青年人躁动昂扬的气息,也有困守沙海的残酷细节,令许多读者感到“揪心”、“震撼”。在有树(亭东)文化常务副总裁、首席内容官李海鹏看来,冒险类故事始终是有价值的一个类别,但在中国尚待开发,而《生死巴丹吉林》和国外冒险类电影故事有相似之处,“也是关于人生选择、对日常生活的怀疑”。

李海鹏认为,冒险类题材的写作要点在于充分挖掘主人公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需要和采访对象慢慢还原事实。“杜强的一个优势在于,他理解事情要点的能力很好,一般的采访者会忽略很多东西。”

杜强在《生死巴丹吉林》中用“感官丛林”来形容看似空无所有的沙漠。“他也确实写出了感官丛林的感觉,”该作品的编辑、ONE实验室负责人林珊珊说,“包括独特的沙漠体验、当事人濒死时的幻觉等,这部分采访挖掘得很出色。”

  

《生死巴丹吉林》于今年2月16日上线,引起了对两位大学生“生死抉择”的讨论。“是一潭死水地活,还是狂躁地想死,这极其富有话题性。”计划执导本片的导演娄磐说。

娄磐无意中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生死巴丹吉林》,结果印象深刻,他看到了它成为一部“基于现实主义基础,并呈现出超现实质感的剧情片”的潜质,“内核关系到人物在现实生存中的种种焦虑,残酷而真切,局部甚至具备了一种超现实、荒诞的气氛。”

娄磐是国内知名的美术指导,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与曹保平、王小帅、杨树鹏、徐静蕾等著名导演合作,参与拍摄了《光荣的愤怒》《烈日灼心》《闯入者》《少年》《冰之下》等影片。此次他打算以《生死巴丹吉林》为基础创作自己的导演处女作。

他和林珊珊第一次见面,就聊到了执导、演员、拍摄手法、视觉元素等多方面的构想。“极简、粗砺,甚至粗暴,”娄磐认为,沙漠的种种奇观在影像上高度风格化地呈现,更会成为人物心理的奇观,因此改编后“会是一部动人心魄的作品”。在前来接洽的多家影视公司之中,林珊珊认为娄磐和背后的公司“看得见的诚意很多”。

这个故事目前在导演娄磐心中已经初具类型样貌,“它将混合探险、青春电影类型,尝试用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来呈现,力求在整体面貌上呈现出一种迷幻之美。”

他透露,电影目前正在剧本筹备阶段,邀请作者杜强完成故事大纲,另外,演员的构成会在年底前逐一敲定,不排除启用符合人设的当红年轻演员,目前一位主演的人选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考虑到沙漠的天气条件限制,娄磐期望能在明年七、八月份正式开机。

导演娄磐。他出任美术指导的一系列电影,在影像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特征;作为联合编剧的电影《北京烤鸭》入围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项目创投单元”。

出色的故事品质是一切的前提

2016年初,杜强的非虚构作品《太平洋大逃杀》在微信创下3000多万阅读量,并成功出售影视改编权,由此激活一个巨大的市场,而《生死巴丹吉林》的改编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李海鹏说,“市场是天然存在的,只不过看你有没有足够打动市场的作品。”好的故事是对繁荣市场做出正确应对的基础,“不是真实故事本身会给一个市场带来多大的好处,是好的故事带来真正的基础和助推力。”在这背后,出色的故事品质是一切的前提。

《生死巴丹吉林》发表后并未做推广,而是依靠网络自然传播,“有挺多人被它打动的,靠的是作者写故事的硬实力。”林珊珊说。

杜强 ONE实验室作者

曾获第四届“人民文学之星”奖、2016网易有态度人物盛典“年度笃志新闻人”奖、2016年腾讯传媒“年度特稿”奖、新京报传媒研究院2015年“十大深度报道”

代表作:《太平洋大逃杀》《天才落魄的暮年》等

在杜强看来,这种“硬实力”是整个团队的标准。ONE实验室集结了一群国内顶尖的非虚构故事创作者,“同事们对文字特别有要求,有时光打磨文本就得一个多月,就像做工很好的衣服,也许说不出差别在哪儿,但读起来、穿上,就是有区别的。”

每周一是ONE实验室的例行选题会,结束后往往提醒多遍“散会”都无济于事,“还在聊读书和写作,围绕某个人的稿会讨论很久,”林珊珊说,“同事们都特别想写出好作品,自我要求也很高,所以团队目标和作者目标高度契合,有一种单纯进取的氛围。”

今年1月5日,ONE实验室成立后的首篇作品《飞越十三号室》正式上线,之后,《一个网戒中心母亲的肖像》《特朗普在整形医院》《岁月不饶羊》《无臂者,盲者,鸭子,白鹤》《绝命深潜》《开封犹太千年寻家记》《传奇古典谋杀的终结》《徐晓冬消失这48天》《孤独北京以及为孤独而生的北京狗》等相继亮相,目前同时有多篇作品正在商谈影视改编的事宜。

除了如《生死巴丹吉林》出售影视改编权的模式,ONE实验室也投入很大精力在委托创作之上,即接受影视公司的定制项目,很多尚未以文字形式呈现给读者,有树(亭东)文化与“新世相”联合出品的网剧《逃离北上广》是其中一例,但并非唯一。林珊珊透露,有一个头部电影项目做了多版剧本未能满意,最后委托ONE实验室作者创作了非虚构作品,最终找到了故事的内核和气质。

“很多人以为ONE实验室的定位是媒体,其实并不是,它是一个优质内容创作机构。内容是一个摸高的行业,只有做到顶级才有意义,和媒体以流量变现的模式不是同一个逻辑。”林珊珊说。

ONE实验室团队近年不断推出高品质非虚构故事,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但林珊珊认为,非虚构故事卖出版权只是第一环,“只有当它真正变成一部电影之后,才算完成一个闭环”。

因为有《太平洋大逃杀》《黑帮教父》售出影视改编权的先例,李海鹏说,实验室的创作对影视化方面更有意识一些,但也不会到刻意的程度,“其实可以完全从影视行业需求来(操作),把故事的情节人物拿出来,很粗糙的文本,影视行业也会很感兴趣,但ONE实验室不会那么做,还是会基于文本的质量,不会是一个完完全全粗鄙的心态。”

李海鹏认为,ONE实验室的基因是做真实故事的基因。“故事最终能够打动大家的,仍然是它跟现实的关联,而真实故事唤醒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感触的能力一定是超强的。”

作为国内特稿写作的开创者,李海鹏将文学视为非虚构故事行业的底子。“故事主题的深度、文本的漂亮程度、推陈出新的程度,都是文学的概念。”在他看来,“在今天的市场环境里,实验室团队的存在、它的工作模式的存在,是一个很精英的模式。必须不断在工作中提高水准,做适配的动作,不能不变,但核心的部分一定不可以变、不可以动摇。从商业角度、传播角度,以及从我们自己的专业评判的角度,来获得多重成功,这是最重要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