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丨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惶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是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一、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王家卫拍过一部电影,叫做《春光乍泄》。片子里最叫人记得的对白,当时张国荣饰演的何宝荣老爱对梁朝伟扮演的黎耀辉说:“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不管黎耀辉如何发著高烧还要起床为他做饭,但何宝荣却依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他;也不管何宝荣如何在外面鬼混,回来之后仍有黎耀辉守著他甚至想关住他。如此反复折磨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之后,只要放浪的何宝荣一拥住黎耀辉,对他说句“不如我们从头来过”,悲剧就真的从头再演。

  “不如我们从头来过”,这不知是多少夫妻、情人乃至於朋友都很想说也说过的话。然而,要把一切过去抹掉,从头再来,又谈何容易呢?所以事后回头,就会现发这句话说了往往也就等於白说。

  若要真的从头再来,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自己彻底变成另一个人。不是变化你的生活习惯,比方说戒烟或者戒酒;也不是改变容貌声线;而是将你曾经交给对方的那一部分,把你曾经送到对方手中的那一半生命割除。这样子,你就残缺不全了。日后会不会痊愈长肉?不知道。将来是否反而更加完整健康?不知道。但至少你成了新人。

  只是如此一来,你们的关系也就不再一样了,变得像是两个陌生人的全新遭遇。所以“我们从头来过”是可能的,只要这里的“我们”已经不是“我们”。

二、新我

  人可能在一夜之间如蝴蝶飞蛾,完全变态羽化再生吗?我们可以手起刀落,痛快地斩除那曾经付出的血脉,好再和旧人从头来过吗?只要回到基本,就知道这个问题的起点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当一对伴侣彼此许诺:“让我们从头来过”,而又不欲重蹈覆辙,他们只能变化自己如新人诞生,使得“我们”成为陌生的“他们”。但是,既然他们已经成为不可测的他者,又何必从头再来呢?也就是说“让我们从头来过”这句话取消了自己的前提。既不可能再有已成过去的“我们”,又何来重头开始的需要?所以这是一句刚刚出口就立刻成空的话。

  故此我们也就用不著探讨人能不能迅速改造自己这个课题了。只不过,往事附著於所有物质之上,历历在目。手机上的短讯可删,他留下来的字纸可弃;你不再抽他抽过的烟,不再用他嘴唇接触过的酒杯;但是他睡过的床怎么办?摸过的书又何堪再翻?他抚摸过你的身体,呼唤过你的名字……这所有,又该如何割舍?天涯共此时,你们甚至还处在同一个时空向度之内,呼吸同一片空气。

  所以不管还要不要从头再来,你也只能消灭旧我,创造新我。“要永远地创造自我”,傅柯(Michael Foucault)如是说。这已不只是恋人的命运,而且是现代人的归宿,如果也算是归宿的话。

三、水底之城

  每次走大埔道出入新界与九龙,经过城门水塘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条埋在水底的陈家老村。当年的香港,人口暴增,食水不足,政府为了修建水塘储水,把原居此地的全村人迁至他处。至於房子,就留在旧址,任雨水渐渐淹没。据说到了旱季,水位特别低的时候,游人还能见到朽败村舍的人字房顶露出水面,甚是奇诡。

  在许多文化传统里面,水都与遗忘有关,也因此代表了洁净与新生。喝过一碗孟婆汤,你就告别前生的记忆了;涉过忘川,就是一片彼岸新天地。领受水的浸洗,基督徒乃获得赦免,迎取新生。

  除了洗刷掉过去,水还有另一重奥妙的作用,那就是掩埋。我们可以像淹没陈家老村一样,放水淹没所有不愿记起也不能记起的往事。既然长江之水可以把一座古城藏在鄱阳湖底,大西洋的巨浪可以覆盖整个亚特兰提斯,人为甚么不能藉水重生?水不一定能够洗去所有的创伤记忆,但是水一定可以将它们封存,再随著时间的流逝腐朽粉碎。只要你知道使用恰当的水。

  又与泥土不同,水是透明的。尽管藏在深深海底的城墙因不见天日而成了绝对黑暗拢聚的处所,但只要去找,不怕大海捞针,你是找得到的。

  当你想和一个人从头来过,想要制造新的自我,却又不可能割断那不忍让它保存的记忆,就把它沉入水中吧。就像城门水塘底下的村子,它没有自己浮出来的能力,只能隐约地在想像和水波的光线中乍现,不知虚实。若无人寻它,就要等上几百年、几千年,海枯石烂,重见天日之际已是一道无解的谜语。

四、同一条河

  古希腊智者赫拉克里底斯的名言人尽皆知:“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两次”。老友小西近著《猫河》里的诗句却说:“踏进河里的绝对不会是同一只脚”。万物皆流,人又怎能例外。

  这一刻的自己和上一刻的自己必然是不同的,现在正在写著这行字的自己要比一分钟前的自己,多写了二十一个字。所以在这一刹那间,我变了。在刚才那一个句子写成的前后,有两个人的存在。

  为了保证我们穿越时间之后仍然还是同一个人,为了让我必须实现昨天作出的承诺,偿还过去负下的罪债,而不能轻易地以“当日的我和现在的我不是同一个人”推搪回避;哲学家专注探讨记忆的作用。正是记忆,不是别的,把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联系起来,使我历经时间的变幻还能统一,而不分裂。

  但是有时候我们真的希望自己可以摆脱记忆的束缚,分身成散落在不同时段的异己。

  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惶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是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至於将要结束的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我们都盼望眼前的河流就是忘川,它永远都不会是同一条河;而踏进去的人在出来的那刻,也就不再是同一个人了。

  推 荐 收 藏

  

  

  《常识》

作者:梁文道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1日

  《常识》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符觉可怪,是冈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FIN—

文 | 梁文道

排版| 慢师傅

编辑| Hienwey Lin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