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研修班上,夏烈宣布:他将启动一个类型文学奖,以他个人品牌命名。这将是国内首个个人品牌的华语类型文学民间奖项。
今年,是夏烈从事网络文学研究的第十年。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说:“几乎每一场和网络文学有关的活动,你都能看到一个健谈的、活泼的夏烈,穿梭在人群中。”
7月20日,夏老师做客文化咖微课堂,以他学者的理论、行业从业的资历经验及在网络文艺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对IP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点击收听夏烈微课部分音频实录
以下为文字版实录
“从中国故事到中国IP”的主题源于我的一篇文章,十年以来,我一直在做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学的研究评论和组织工作,同时也写了很多理论评论文章。最近我用这样一个话题来概括中国网络文学所达到的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高度。
现在有个热词——“IP”,就是知识产权的缩写,它也是我们讲的智力成果权,比如说一个有粉丝的网络大神创作了非常知名的作品,然后倒腾到文化产业链中,通过影视、动漫、游戏等等一系列的开发,让它成为泛娱乐概念下的产品。IP差不多从2014年前后真正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在产业和文化研究当中被广为熟知。
我们过去把它叫做版权、版权运营或者版权开发,现在有了IP这个词,一方面显得高大上国际化,另一方面由IP导出的泛娱乐背景下的模式让大量的中国故事和大量的中国网络小说成为了影视等文化产业的爆款,在海外的输出也越来越强势。所以从中国故事到中国IP,我想是一个非常有概括力的话题。
最近我非常的感慨,就在纸上写下了“2007到2017”这样的十年。2007年,我在杭州作家协会建议成立了第一个网络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一路聚集了早期像南派三叔、沧月、流潋紫,今天像天蚕土豆、烽火戏诸侯等很多在杭在浙的网络作家。他们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了不起的故事,也就是IP,这是我非常感慨的事。最近一周我们就在做一个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高级研修班,将近40位全国网络作家都聚在杭州探讨我们网络文学创作,尤其是影视改编的话题。
我想说中国网络文学在今天看来是世所罕见的写作现象,它已经达到了“人民写作人民读”甚至是全民写作的时代。蓬勃的中国故事通过来自各行各业甚至草根写作者的表达,到现在专职网文作者的创作,打通了中西故事的脉络,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营养,通过不断的变化造就了一个奇观。
从这一点上说,我认为网络文学真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奇观。在今天,我们把其中的类型文学、类型小说作为网络文学的主流,也就是各位所看到的玄幻、言情、推理、探险等很多类型。从繁荣的另一面看,它的问题也一样多,跟风的、水平不高的、滥竽充数的作品也层出不穷。
另一个方面讲,资本热带来了网络文学IP开发的新格局,我们有很多影视爆款都是因为资本的介入,但是资本有可能是急功近利的炒作IP,也有可能会引导我们写作向单一化方向发展,什么红、什么好卖我们就写什么,这样的资本和产业的垄断会让过去非常多样化、脑洞大开的网文产生收缩的迹象和单一化的弊端。类似的问题非常多,包括国家政策不断地变化等等,我们要且行且珍惜,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懂得戴着镣铐跳舞,要把舞跳好。
采访环节
Q:文小咖
A:夏烈
Q: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您认为当下代表我们时代的是什么文学?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本质有什么异同之处?
A:我们都知道民国学者比如王国维,包括后来胡适、钱钟书等等都提到过一个类似的概念,就是“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虽然它们的细节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讲,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在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文体和文学创作高潮,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代表性的印记。那么从文学史经验去思考和研究的话,我们发现网络文学或者类型小说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性问题。
我这么说某种意义上是因为网络文学今天所产生的数量级和一部分精品,我们甚至希望未来的精品越来越多,因为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参与者自身的写作知识储备、写作素养越来越高,那么精品就会越来越多,这是“一时代之文学”的考量的标准。网络文学在今天的中国有它的优势,比如说跟纯文学的比较,它在阅读者数量、社会影响力、全球传播、产业开发上都具备了与时代对接的特征,所以它是典型的“一时代之文学”,
不同之处在于,纯文学更加严肃,而网络文学一般是追求爽感的,它是一种带有娱乐性的快感叙事,但是我们会发现雅俗共赏的好作品,或者说一部精品其实有很多层次,并不是说仅仅是让你读得有快感之后就没有复读或者咀嚼的可能性了。我们会发现网络文学里面有很多精品,它也有情怀的部分甚至是有生命境界的部分,比如说把中国传统文化里儒释道、包括生死之间的问题、包括情、义、家国和个人的问题放在故事里,并做到了几个层次之间的打通。
Q:2007年,您首次提出了“类型文学”的概念,并推动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网络类型文学创作委会,把这些在网络世界里单打独斗的写手们聚拢起来的初衷是什么?
A: 07年的时候,我热衷于推动中国类型文学这个概念的使用,在学界或者文学圈都比较早,我记得上海葛红兵教授也是这个概念的力推者。当时成立了第一个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而我是杭州市作家协会的秘书长,要做这个事情,我必须有合伙人,我首先找到了南派三叔、流潋紫等。当年他们各自在网上写书成名,个别也才刚刚涉猎出版市场。
被我找到的时候,他们知道对方是谁,但是都没有在线下见过面。网络无国界,在哪都可以,互相之间如果能见面也是很快乐的事,所以我就做了促成快乐的人。事实上我们在互动和线下活动当中建立了不错的友谊。十年过去了,我也很感慨,现在就在写一本回忆录。我和他们十年的故事。
Q:自2014年即 “网络文学IP元年”至今,IP市场经历了争抢热浪到趋于理性的转变,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 “IP热降温”?能否举例阐述一下
A:我记得12年13年,产业资本曾经导入过在游戏业进行了一轮网络文学IP的收购,但是业态的的原因,收购很快就撤出了。大家都知道游戏对网络文学IP有一定的转化和依赖,但是它的依存度、改编率、影响力其实不如影视高。
到了14年的时候,影视产业资本进入网络文学IP的收购阶段。一部分代表作拍出来获得了很好的反响,比如《步步惊心》和《甄嬛传》,到13年14年后面就又大量的作品,包括玄幻、现实题材以及言情等。这一轮的收购高潮带动了IP元年的说法。到15年,电影市场突然下滑,大家都开始唱衰,尤其是影视业的传统势力开始说IP不是万能的。
我想这其中有两点我觉得很重要,第一,过热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泡沫化的原因,所以我当时写过文章,我觉得IP跟资本遭遇之后非理性所造成的一个房地产化。很多资本投资到IP收购的队伍里去,让一个IP从原来正常10万变成100万,100万变成300万,300万变成1000万,这样的一个过程只在短短的两三年当中就完成了,这不是一个市场理性的反馈,它一定是资本泡沫也是房地产化的结果。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我要分析的第二点,中国文化产业尤其是以影视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产业对内容资源的刚需非常明显。我们都知道中国要把文化产业升格成为国民支柱型产业,这个过程当中缺大量的故事内容资源,尤其是好的优质的内容资源。
所以降温是回归正常的体温,你是因为烧了是病态才需要降温,这样的一个降温是合理的,我不认为它并不是衰落,而将大放异彩。这个现象提醒我们无论是小说创作还是影视改编都需要精工细作,也就是工匠精神,所以回归理性之后更要求各个环节做得更好,为群众也为市场推出好作品,好产品。
Q:您前段时间在法国进行了“网络文学”相关主题演讲,并提出了国外类似于“漫威”的“泛IP开发”和中国的“单向度全产业链IP开发”,能否详细介绍一下两种模式?相较起来,中国的IP开发模式有哪些优势和短板?
A:在欧洲的学界、欧洲的知名大学学府,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网络文学,把它放到中国流行文学或者中国当代文学的范畴里去认真地考察。我觉得这种学术态度是非常良好的,是不戴有色眼镜的。我想作为学术本来就是这样,不需要有别的眼光,其他好坏是由市场或者由政府政策去衡量。
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整体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阶段,也就是“IP中心”。一个网络小说并不一定能带动下游所有产业和产品,但是我们对IP的重视度非常高,只是认识比较单向。我们在讨论IP的时候往往是指一个网络小说或者一个有粉丝的文学作品,我们对IP的命名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上。我们进行影视、动漫、游戏、乃至于更多周边的开发,这种模式在国内有很多好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有一些靠粉丝支撑的影响力号召力非常之高的超级IP,比如说盗墓笔记,它的影视产品是见仁见智,甚至是否定的,但是它仍然能够活跃粉丝,它仍然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和资本市场的青睐,这就是一类IP。
另外我们看到有一些网络小说已经过了最红的阶段了,但是因为影视的原因它被二度开发,比如说口碑很好的《琅琊榜》,影视的精品开发精品意识带动了这个IP的全面复活,这是另外一种情况。
同样还有蝴蝶蓝的作品——《全职高手》,这又是一个非常奇特的IP,由网络小说往下导的例子,但它在游戏动漫口的周边开发卖得非常好,它并没有通过影视直接来实现价值。
在我们的各种模式当中,网络小说作为IP的核心,但是在国外像漫威或者说日本很多成熟的文化产业中,一本漫画书、一个电影,甚至是一个形象都可以成为IP。
其实我在欧洲介绍了定制时代的IP开发,也就是我们给一个创意或者一个主体的故事核在各个产业链同时开发。这种模式我觉得可以成为我们下一个中国IP模式的亮点,利用这种IP思维,用一个创意和一个故事核让我们的作家、编剧、设计师同时在其他下游的各个领域进行菜单化开发。
Q: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不少网络小说被翻译出版传播给外国读者,在您看来,中国网络文学流行海外是必然的趋势吗?参考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演艺等文化现象,您认为未来国内IP产业布局还可以作出哪些创新和努力?
A :出版或者传播给外国读者我觉得是必然的,一方面因为在过去这些年我们的体制并没有积极推动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去年开始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北美、俄罗斯等地的海外网络文学翻译网站兴起,大量的网络小说在海外的网站上翻译,甚至是众筹、自主翻译,这样的形式给老外的读者读也是有很好的效果和收益。可见,随着全球化步伐当中的中国崛起,我们的文化也一定会被别人重视。
参考好莱坞、日本、韩国这些文化现象,我们把网络文学当作第四大世界文化现象。我们要在这个IP布局上因地制宜,要细细地分析已经形成现象级的东南亚传播和北美传播的不同,也就是说不同地区的读者更感兴趣的是什么题材,什么原因会促成这样的喜爱,需不需要同类产品更多的注入,包括后期的影视和游戏制品,这样的一个研究我觉得是有助于我们下一步推出好作品。还有一点就是任何产品和作品总是要精耕细作的,要有一些工匠精神在里面。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可以粗放、短频快地赚钱,但是你要征服世界还是要好作品。
Q:没有好故事,IP只是噱头,您在此前的采访说也提过“那些媒介所承载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内容,才真正具有生命力、传播力。”那么能成为好IP的故事具备哪些要素?
A :我们常规会认为好故事首先要好看,我记得非常清楚,南派三叔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写小说不以好看为目的的就是耍流氓”。我觉得这话很典型。
但另外一个角度就是我刚才讲的内在层次,、一个作家能够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兼顾层次,比如说故事情节、人物让你觉得好看,作家本身也有很高层次的的修养,比如想过人生的问题,并且在小说中用形象化的方法嵌入的思考,那么它的层次就会很丰富。我们很多人看网文小说首先是为了消遣,但其实如果自己脑海里有其他的人生经验和感受,就会突然会get到小说当中某个打动自己的点。人生阅历是具有文化性的,小说也可以切割出很多层次。
另外,其实很多网络小说提供了知识体系,比如说我们看跟历史有关的小说,哪怕不是纯粹历史而是架空或者言情背景的历史,但作者稍微认真一点就会提供一套历史的系统给你。这样的一些思考反而在网络小说里体现得多,也是对我们的情操和文化修养积淀上的陶冶。从这个角度看,网络小说也提供了好故事。
最后说一点不是玩笑的玩笑话,如果是一个好故事,是一个好IP,那它就要有粉丝了,要有很多喜欢它的人跟着走。现在很多网络小说好故事好IP的脑洞也是一个方面,能开脑洞这点实在是太妙了!
网友提问
Q:网友
A:夏烈
Q:网友“zelma”提问: 很多影视作品从网络小说、话剧作品等多渠道寻找IP,然而改编的影视作品依然差强人意,有好的IP也没有做出好的作品,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A:一个IP模式里面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学,影视改编是影视改编,这是两个不同的工种,有不同的技术和艺术。你不能说网络小说写得好,影视改编就一定成功。
网络文学IP带动影视改编或者说影视改编反过来激活网络文学作品,这都是有可能的。
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影视改编如果不够精品化,就不可能穿透人群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看到当时《后宫甄嬛》12年不断复播,逐渐打通年龄层。过去这个小说还是年轻读者在看,但是后来因为影视剧的出现,看书的人覆盖到了40岁、50岁、60岁,甚至 70岁各个年龄层,所以影视改编的精品化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网络文学是不是IP的问题。
Q:网友“魏修丽”提问:评判一部作品是否是大IP的关键点有哪些?谢谢夏老师!祝生活愉快,万事如意!
A:我曾经从IP现象中总结了一个所谓的“五关模式”:一是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二是出版物、书商、出版市场畅销书的问题;第三是媒体;第四是意见领袖;第五是IP改编,必须要过这五关才可能是全民IP。
事实上从这里面任意过三个关口,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大IP。比如说一部小说,在某个知名网站红了,有很多粉丝、点击率、订阅数,然后就可能会有影视公司买来改编成影视剧,那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媒体报道。我提出这样的构想来帮大家认识IP,这样会更容易一些。
文化咖微课堂本期获奖名单
赠书奖获奖名单
若水、芦苇、DYMing、鸡肉卷、王路
(获赠《观念再造与想象力重建》1本)
请于7月27日15:00之前
将联系方式及收货地址到文化咖后台
过期视作弃权
(已发者可忽略)
—FIN—
|文化娱乐产业全媒体矩阵|
已覆盖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网易号、凤凰号、搜狐号、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简书等平台
主打新媒体第一文化访谈栏目《文化咖微课堂》
合作联系:文小咖
(微信:chensi0922 邮箱:chensi@hyreading.com )
• 原创文章(投稿)
• 嘉宾推荐(微课)
• 营销合作(约稿)
• 定制需求(影视)
@文艺连萌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