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清华园日记》第21期——科学的目的是得一种彻底的了解。对生命的了解,对宇宙的了解。

  

  

  《清华园日记》是季羡林先生于清华大学读大三、大四时所写的日记,是研究学生时代的季羡林、研究上世纪30年代的清华大学的珍贵文字资料。其朴素率真的语言、真实淳朴的情感、以及那化腐为奇的点睛之笔,让人越读越上瘾,回味无穷!

  

  

  二十一年 十月二十二日 星期六

  天气冷,终天风。

  昨晚躺在床上吃栗子,颇妙。

  早晨在图书馆看AristophanesFrogs,只看了一半,我觉到这剧颇有点像中国剧。

  过午读Keller,抄近代德国文人的名字。

  借《出了象牙之塔》,看。

  问长之,他说,他因为生物实验作不好,有点对生物灰心。他说,人家看见的,他看不见,人家作得快,他作得慢。他又说,《世界日报》副刊艾君骂他,说他只学了点生物学的皮毛,来唬人,自己未必真懂。他笑着说,他或者真成了这样。其实我就以为他是这样了。他对每件事都有意见,这当然很好,不过他的“扯力”也真大,他能在一种事情里发现别的原理,然而大多不通,他自己说来却天花乱坠。譬如他作《歌德童话》那篇文,凡是他那一个期间读的书全扯进去了——歌德与王阳明发生了关系,歌德与生物学某一部分发生了关系,都是他自己在头脑里制成的。他的主观太深,坚持自己的意见。

  

  李长之

  他又说某英人研究藻类,出书汗牛充栋,然而又有什么用处,普通人不看,科学家不见——他自己说这是对科学起了反叛。不过,我想,科学的目的是得一种彻底的了解。对生命的了解,对宇宙的了解。因为能力的关系,各人不能全部研究,范围愈小,愈易精到。等到把宇宙各部分全研究过了,这种了解就或者可以得到了。这位英人最少把宇宙的一部分研究了。比如堆山,他最少已经堆了一块石头了,哪能说没用处呢?

  

  注:

  二十二日:即1932年10月22日。

  Aristophanes: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古希腊旧喜剧诗人。

  Frogs:《蛙》,作于公元前405年。在其中阿里斯托芬比较了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艺术,是古希腊最早的文艺批评著作,也是文学作品。

  

  “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未完待续,每日一更,敬请期待!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