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露脐,女不露皮”中国传统服饰中的民俗文化

  中国自周代以来,强调以礼治国,礼的实质是“别”,就是要区别君、臣,父、子,男、女,区别亲、疏、贵、贱。服饰是人们日常交往中最直观的象征。所以首先成为这种“别”的重要标志。“锦衣”与“布衣”是完全不同的等级,丝绸与葛麻是贫富的区别。

  满人入关前,满族的富人多穿麻布衣服,而穷人只能穿狍皮鹿皮做的衣服。入关后,只有富人才穿得起绸衣,平民百姓只能穿布衣。“一介布衣”就成了一般百姓的专用词。

  汉族给死者穿的寿衣,其衣料以绸料居多,而忌缎料,这是出于“绸子”与“稠子”音同,可保佑家族子孙兴旺;“缎子”则音同“断子”,有断子绝孙之嫌。

  在清代,团龙褂为贵式服装,主要用于皇室穿戴。这种衣服老百姓是不能穿的。蟒袍也是贵式服装,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主要是大臣穿戴,而且有品级的区别,老百姓也是不能穿的。

  在有些地方,衣服的下摆不能有毛边,说是丧服的样式,不吉利。扣子不能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扣子双数影响穿衣人的事业。

  在以前,山西一带有个习俗就是戴帽子,人们以露顶为羞耻。

  中国传统服饰将身体各部位遮得严严实实,因为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

  在民间做寿衣时,也有讲究。寿衣的袖子要长,要将手完全盖住,不能露出手,要不然将来儿孙要讨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