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求画道访丘壑 写意高格画心山——著名山水画家张星忠

  “马踏湖光照眼明,芦风阵阵引诗情。扁舟一叶粼粼绿,似在江南乐写生。”这是一位友人给画家张星忠写的一首诗。张星忠,现为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本原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5年,张星忠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的马踏湖畔,他家与马踏湖仅隔着一条小河。马踏湖,是山东省自然风景重点保护区之一,风景秀美,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近水楼台先得月,张星忠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这里无限多彩的美景诱发了他幼小的艺术心灵,也由此开始了他对绘画的不懈追求,成为他艺术的发祥地。

  

  

  

  在众多画界同仁眼里,张星忠是一个“艺术硬汉”。所谓“硬汉”形象,寻绎其从艺历程,赏析其画作理路,可知其艺术之“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饱含对艺术真挚感情和执着追求的他,在早年艰苦的环境里,自学自励,研摩画技,在山水画艺术上苦心探索,不急于求成,弃绝躁气,踏踏实实研习传统,硬是打下了自己坚实的从艺基础;并且他于1993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得到贾又福、黄润华、叶毓中、赵宁安、韩国臻、李铁生等多位名师的教导,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张星忠转益多师之后,注重参化前人艺术之精妙,勤于踏访各地山川丘壑,注意观察研究和提高各方面的修养,最终在创作的应物象形上,做到化物象为心象又将心象转为意象,硬是走出了自己融古出新、画写心象、内美充盈、大气苍浑的山水画风貌,在当今画坛独具高格。其过硬的绘画技能,构成了其独特的“大而新”之艺术文本的硬件,使他渐次走向审美高境界,进而造就了自家个性鲜明的心象山水。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张星忠一直服膺黄宾虹先生的这句论画格言,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静心领会。而且,他对黄宾虹、李可染、贾又福三位大家一脉相承的山水之道极为仰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他跟随贾又福先生研习山水,深得贾先生画道思想的启发,并结合着自己日益丰富的创作经验,对中国山水画写意之道领悟愈加深入,逐渐形成了自己创作的指导性的理念,即以精炼而多变的书法用线,写形立骨,以求体势之雄强;而造型上,注重脱略表象之形似,着意于山水神魄的显现;在层次布白上,力求抟实入虚,返虚入浑,虚实相生,做到笔简而神丰,神丰而气贯,气贯而画境得其高。这样,纸上所呈所现的有意味的丘壑,便是自我心象。本着这个理念,张星忠的山水创作便与那些真实山水、一味写实的山水、游戏笔墨的山水等区别开来,将临摹、采风和创作有效结合,而又更为注重写生体察对他研究元人笔墨、宋人丘壑、唐人气韵以及明清以来诸家法度之认识的深化,注重通过写生见造化之无穷,发山水之玄秘,真切感受山石、云雾、泉瀑、亭舍、桥梁、飞鸟等景象的空间关系及其组合所成的如诗词一般的意境。此外,他还注重读书之功、理论学养对其山水画境界的反哺与提升作用。如此以来,张星忠在其“大而新、简而深、外到内”的写意轨道上画写山水气象,画其精神景观,布其心灵空间,内向而深入,众美在其中。由此,他的画体现出一种技道合一的较高的精神向度,显示了一种学术探索的独到创意,不流于形式,不停于技法,而是以自己手法写自我之心,耐人品味。

  

  《穿越迷雾见天开》和《晓雾初开》

  通过作品研读,可以发现张星忠从事绘画以来不断进步的创作迹象,感知他山水画境转化、嬗变、提高的艺术轨迹。大致而言,早年他受恩师贾又福先生影响,钟情于李家山水一路,作画以密体山水为主,其《高山清音》、《层峦叠嶂》、《秋山烟雾》、《穿越迷雾见天开》、《晓雾初开》等画,立象高妙,造境奇特,见出笔墨之厚实,见出混蒙之氤氲,显示作者出对阴阳黑白关系别有一种感悟和把握,在光的运用、山的分量、对现代构成的吸收化用等方面显示出精湛造诣,有一览八荒、吞吐天地之磅礴恢弘,大美幽深。可见,在他此时期的作品中,既有继承先辈大家优秀笔墨、章法的痕迹,又有他自我创新的智慧和闪光点。

  

  《山韵图》

  中年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张星忠作画疏密相间,有的趋于疏体山水一类,游目骋怀,取象多是代表性的景物,地域范围更加广泛,所到之处,或写于稿纸或不写,但都做到格物升华,观象存于胸中,居于心而浑然一体;从而作画时,心手相应,信笔写来,既然胸有成竹,情思浩荡,于是笔下乃发奇逸之想,不经意间呈现着一种率然不拘的洒脱和温雅造境的新意,展现出作者独特的清新博大、高雅苍逸的山水画体格和含蓄蕴藉的心象之美,具有较高的美学辨识度。欣赏其近年来的代表作《山韵图》:此图不足两平尺,却画得极为用心,笔墨精微,老练,苍劲,整个画面有平淡天真之趣,亦有伟岸雄阔之感,有苍茫无垠、旷达悠远之诗情,亦有浑沦玄妙的隐秘,在画境整体上使骨力和气韵,气势和气象兼而有之,体现了天人合一和物物相合、共生共荣的生态美学观。

  

  《灵秀云水间》 《观瀑图》

  细细品味,可见张星忠的山水画作不囿于成法,善于古为今用,造化为我用。通过认真地总结,他把古人、前人以及今人的经典范作和艺术精髓化用在自己的笔墨中,化用在自己的写意提炼之中;又通过精心的归纳,把自己长年采风之所见、写生之所得转换为自己的笔墨技法体系。而这种技法体系,契合他作为新时代一介文人的本我性情,十分有益于他神与物游,独抒性灵,写形画气,表达一种文思理悟。因而,我们能够理解他画的山,已然不知是哪座山;他画的水,已然不知是哪里的水。著名画家、曾任其导师的叶毓中先生撰文指出,张星忠的画“质沿古意,文变今情,画山,山虽黑而情静,险奇而意平实;画水,水虽急而用笔缓,喧嚣而性超逸。准确的笔势墨韵,画出的是自家胸中的山山水水。看来,形式与内容的真谛,他已经品味到了。”

  

  

  谈起山水画的境界,张星忠有感会地指出:“一个画家画来画去的,画到顶点的时候,画的是一种文化,他不是在画画了,也就是上升到一种高级的文化、高级的程式的时候,这就看你个人的修养了。你修养越高了,知识越丰厚了,那么你画出来的画,内涵的东西、内在的美就越深越大。”总体而言,对于张星忠山水画的个案来说,造化在其胸中,丘壑出他笔端,在中国山水画笔墨文化的演绎、实践和日益深层的感悟中自然而然成就了自我写意高格的心象山水,明显地打上了他自己长年沉潜积淀、厚积薄发而成的鲜明的艺术烙印。显然,作者是参照前人的诸多绘画技巧,创造出自己的表意符号,也显示出一种现代的艺术语境,反映时代精神。张星忠独创的这种心象山水,从学术比较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简称为“张氏心山”,显示出艺术上的高格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张星忠的山水画由于在美学和学术创意领域具备上述独特的形式美感和写意内涵,常在展览场地与观众产生审美共鸣。在2017年4月22日举行的“不忘初心·返本归原——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本原书画院揭牌仪式暨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上,展出张星忠一套四条屏山水精品,得到在场观众的好评。近几年,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钓鱼台国宾馆等知名机构和单位均收藏了其作品。

  

  张星忠性情沉静厚道,不事张扬,孝敬父母,十分恋家,并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实力派画家。定居于北京的他,心系家乡变化,寻觅诗意的栖居和淡远的情致,时常回到老家看一看,在田园风趣和天伦之乐的交集中,在扎根生活和诗意感怀的结合下,他的艺术灵感常常被触发而来。他曾说:“人的一生当中,不管你走多么远,登多么高,还是始于足下,画画也一样,不能急,还是扎扎实实地一笔一笔地画,争取画到一个极致。”张星忠一直在自己的山水之路上潜心磨砺,勤勉走着,稳健而行,在对中国画水墨写意之道日益深入的钻研和探求当中努力修为,不循世俗所谓的“捷径”自然而为,扎实而画,我们坚信随着今后在艺术上的厚积薄发,他必将会给我们这个时代创作出更多的山水佳作!

  上官爵文

  2017年7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