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杜甫是一个十分重视友情的人,他一生交友甚广,并为友人赠诗无数,这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他与诗人李白的交往。
李白和杜甫都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十分深远,分别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和“诗圣”。两人诗歌风格迥异,李白长于七绝,诗歌中常体现追求自由的浪漫主义精神,杜甫尤善七律,诗歌中常浸透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两位诗人在历史长河上曾有着一次举世瞩目的相遇,并成为忘年之交,结下了深厚情谊。 闻一多曾说:李、杜相遇,就是两颗星相遇,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里,除了孔子和老子会面,再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可纪念的了。就好比关公战秦琼,虽乃都是盖世豪杰,却不可相提并论。
今日选文一起走进诗人杜甫,一起品读杜甫诗里的友情。
杜甫诗里的友情
文 | 范康
杜甫有一首五言古诗《赠卫八处士》,一般读书人在青少年时代都习诵过。这是歌颂友情的诗,十分感人。
杜甫行吟图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杜甫被贬为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司功参军。冬赴洛阳。次年春上,他由洛阳返回华州途中,与20年从未谋面的老友卫八不期而遇,被邀至其家留宿一夜,少不了痛饮一场。我们的大诗人在激动之余,吟诗记事述情,并引申出深沉的人生感慨。
在古代,由于交通闭塞、信息隔绝,亲朋好友分散各地,音讯极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时光就在人们处于这样分割的状态下迅速过去了。“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好不容易再聚首,争相打听熟人的近况,大吃一惊。“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因此更加觉得今日彼此平平安安会聚在一起太不容易了。追忆往事,畅叙现状,感情如同山泉奔泻,不可抑止。首先是嗟叹岁月匆匆,人事变迁。“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哎哟,孩子们多懂事啊。“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可是两代人之间刚刚开始的交流迅速被打断了,因为要盛情款待客人呵,需要去张罗酒菜。“回答尚未已,驱儿罗酒浆。”紧接着便是忙着置酒炒菜做饭的情景。“夜半剪春韭,新炊间黄梁。”热腾腾的饭菜端上席面,开怀痛饮吧。“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你连喝十盅也不醉,真是热忱相待,太令人感谢了。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辞别以后又将如何呢?“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依旧回到以前那种彼此远离、不通消息的状态。真是无可奈何呀!
对于杜甫来说,卫八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朋友,而且两人之间还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交心知心的程度可能不是很深。但是,在多年分手之后,一旦重逢,大家都喜出望外。卫八热情留宿,杜甫欣然从命。那顿伴着烧酒的家常便饭,更是把友情推向高潮。经过杜甫生花妙笔的描述,一幅体现真挚、纯朴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好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久久难以忘怀。
杜甫与李白
如果说到杜甫与李白的友谊,那就更是超出一般的层次。他们相互之间除了思想共鸣、旨趣相通、倾心关怀之外,并无任何个人利害的牵连。纯粹出于正义感和同情心,杜甫不惜冒政治风险,公开为李白叫好申辩。他们二人是在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四月结识于洛阳的。秋天又在开封、商丘一带同游。第二年先后两次在兖州重逢,徜徉于泗水之上、历下亭旁,饮酒吟诗,十分投机。可是分别以后,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华夏两位最杰出的文学家,从此再也没有机会谋面。杜甫与李白直接接触不过是两年间的几次,但是因为一见如故,成了深交,友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地域阻隔、时光流逝都不能阻断心心相印的关系,相反,思念之情更深了。从杜甫怀念李白的诗作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中,可以充分看出这一点。此外还有一首题为《不见》的五律。这是杜甫与李白别离十多年之后写出的。他用心声吟唱:“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可归来。”在时隔一千二三百年之后,今天的人们朗读着这篇作品,仍然会深深感到杜甫对李白的那种思念是何等的殷切,那种关注又是何等的急迫!
现代人的友情又如何呢?比起古人来,内容更深厚了还是更淡薄了?表现更强烈了还是更冷漠了呢?
《杜工部集》
无可置疑,今天我们许多人谁都有少数几个知己,亲密无间,感情浓厚。然而就一般的情况来说,似乎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不如古人那么看重了。尽管通信联络条件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大家却很少拿起电话或手机相互问好致意。同住在一个城市里,从来也不去串个门。甚至在一座楼房比邻而居,登门拜访,叙叙旧,聊聊天,也是少有。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人际关系中渗透进来了太多的利害因素,计较、疑忌和戒备心理增强了,人倾向于有意无意之间同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和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许多问题比较容易得到解决,无须另求人帮助,对亲朋友好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再就是社会开放程度提高,人们的交往扩大,每天见的面孔很多,名片一张又一张,跑马灯般的人事来往,一切都无所谓了。除非十分特殊的关系,一般的都上不了心。多少青年陶情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的人与事漠不关心。凡此种种,使得今天不少的人,把世情看得淡如水。古人视为当然的真诚、无私、纯朴的友谊,变成了稀罕之物,需要细心寻觅才有可能找得到一点点。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与推行,能不能逐步改善这种状况,让我们中间的人情味更浓厚些呢?我揣测,应该是有可能的吧。
2007年
△本文选自《翠里摭言》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政协委员文库·翠里摭言》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7
定价:48.00元
“政协委员文库”丛书是由国家财政支持的我社重点图书项目,旨在宣传政协委员,并将其宝贵精神财富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该丛书将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的经历、经验、研究成果及作品等精华结集出版。《政协委员文库·翠里摭言》是丛书之一种,包括“政协散论”“政治思考”“人物春秋”“社会经纬”“河山巡礼”“诗文札记”等部分,是范康委员多年来所思所想之总结。翠里乃范康委员居住地之简缩。
ID:wspress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