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kuí)龙,相传舜的二臣名。
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
《书.舜典》:“伯拜稽首,让于夔龙。”
孔传:"夔龙,二臣名。”
舞台剧《夔龙玉》讲述了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经土木堡一役,全军覆没后,与锦衣卫袁彬之间数十年跌宕起伏的君臣情谊。虽然题材是历史真实题材,但《夔龙玉》明显有别于传统正剧,是一部带有青春底色的历史剧,拥有“古风新美学”的基因。
近期,又恰逢同类型题材的电影作品《绣春刀2》上演,那么,《夔龙玉》相比之下有什么亮点呢?
今天,我们邀请了《夔龙玉》的制作人汪鹏飞,和我们一起分享该作品的细节。(采访于《绣春刀2》上映前)
相似类型在同期,有不幸,也有期待
问:《绣春刀2》即将上映,而同样以锦衣卫为主人公的超级舞台剧《夔龙玉》也即将在半个多月后首演,之前想过会撞期吗?
汪:我很喜欢《绣春刀》第一部,跟很多看过的观众一样,对于这次的第二部充满了期待。
其实看到《绣2》上映时间的时候,我有点傻眼,没听到跟《夔龙玉》这么接近,毕竟作为同样以锦衣卫为主人公的戏,对没有那么了解的观众来说,多少会觉得有些类似。
之前的经验告诉我,同类型的电影和舞台剧在同期,对舞台剧来说并不是好事,想看这个类型的人都去看电影了,为什么还会要选择没有大卡司的舞台剧。但我也很幸运,《绣春刀》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我们相信《绣春刀2》也一样;那么或许,可以勾起更多人对于锦衣卫题材的热度,毕竟舞台剧相对更小众一些,如果同期有一个相似类型的大众化作品,也或许未必是件坏事。
放弃小鲜肉,选择了
“史上最受好评锦衣卫袁彬”
问:这是华朋文化(世纪华鹏)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尝试古装舞台剧,那么在最开始为什么会想到锦衣卫这个题材?
汪:在初期,我曾企图把锦衣卫题材做成一众鲜肉演绎“古装的制服诱惑”,众所周知锦衣卫群体是经过了严格筛选的,多数都是身材相貌出众,所以这是我最开始对于这部戏卖点的想法。
直到在孵化期我们探索出历史上“袁彬”这个人物,作为史上鲜得好评的锦衣卫指挥使,也是善得始终的锦衣卫指挥使,他跟一般的锦衣卫不太一样,他一生对于明英宗不离不弃,从陪伴英宗被俘瓦剌,到回朝后南宫八年,这份手足情深,以及他对于“身份”的抗争,对于“本心”的执着,是我们觉得应该去挖掘的。
而他的一生也是非常坎坷,英宗复辟后他被贬南京,最终又回朝回到英宗之子的身边,他生命中的几度大起大落也非常具有命运感和戏剧性。
“新古风”,
是为了把厚重的历史“深入浅出”
问:这部《夔龙玉》一直被定义为“新古风舞台剧”,“新古风”的定义应该从何解释?
汪:虽然戏中的大历史事件以及主要人物取材于历史,但我们不希望它的呈现是一部传统的历史剧,那样就很无聊,年轻观众也不会喜欢。
“新古风”是呈现手法上的突破,在扎实、厚重的文本基础上,导演在二度创作的时候进行了很多重新的解读,把它演绎更容易被年轻人所接受,也通过剧中大量使用的多媒体、音乐、服装、舞美等各个方面,加入跟观众想象中的历史剧不一样的元素,在传统古风美学中融合一定的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感染力和新鲜感,是这次来自台湾、香港等多地艺术家在创作当中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相比《绣春刀》的“刀”,
《夔龙玉》的“玉”轻武重情
问:如果说跟《绣春刀》或者跟很多其他的锦衣卫题材作品相比,《夔龙玉》的特点在哪里?
汪:很多人想到锦衣卫题材的第一反应会以为是武侠,或者武打场面非常多,但我们则把着眼点更多的落在“情”上,君臣情,家国恨,大时代下身不由己,权利场上情难两全,是“袁彬”一直面对的困境,他看着曾经亲如手足的朱祁镇走向黑化(当然这是我们在剧中对人物进行的加工),他到底应该选择像其他锦衣卫一样活在身份当中,还是要选择成全本心?
我想这也是对于现代人,对于都市人值得思考、有所共鸣的。
所以我们没有把重心放在锦衣卫是如何办案的、如何卷入皇权风波的,也没有把重心放在锦衣卫出奇的身手场面,虽然戏中会有武打场面,我们也特地邀请了武术指导和武行演员加入,但是那些都是辅助手段,而不是戏的核心,我们始终希望这个戏是把“情”放在第一位的,就像剧名“夔龙玉”,它不是“绣春刀”也不是“飞鱼服”,而是一块君臣间二十年手足之情的信物,在历史洪流中,随着人物关系的变化,凉了又暖、暖了又凉。
情感的传递也是舞台剧的魅力所在,如果要看功夫,看武侠,大家没必要来剧场,镜头里面更好看,但是在剧场,你感受到人物的呼吸的时候,你眼睁睁看到他们正在留下的泪水的时候,那么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情感,才应该是真真正正打动人的地方。
上海站演出信息
地点:
东方艺术中心
时间:
8月10-13日
北京站演出信息:
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时间:
10月3-5日
图片均来自于剧组
致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