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吃喝玩乐76年的“老不正经”,才是当今活得最明白的中国人

  作者:度公子

  来源:一日一度(ID:yryd115)

  1

“一天三次的事都做不好,

那你还能做好什么呢?”

《射雕英雄传》中,

金庸曾杜撰了这样一道菜:

第十二回《亢龙有悔》,

黄蓉以美食诱洪七公收郭靖为徒,

做了一道“二十四桥明月夜”:

“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

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

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

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

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

火腿却弃去不食。

洪七公一尝,自然大为倾倒。

这味蒸豆腐也有个唐诗的名目,

叫作‘二十四桥明月夜’。”

有人读了金庸的文章,

嘴馋得不行,于是脑洞大开,

与名厨经三番四次的商讨之后,

把整只金华火腿锯开三分一当盖,

用电钻在余下三分之二的肉上挖了二十四个洞,

再用雪糕器舀出圆形的豆腐塞入洞里,

猛火蒸之八小时,做出来的豆腐皆入味。

由此复刻出金庸小说中的那道名菜。

“客人只食豆腐,火腿弃之,大呼过瘾。”

吃兴大到如此地步的,不是旁人,

正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总顾问,

与金庸、黄霑、倪匡并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称的蔡澜。

  2

“人生总是不尽如人意的,

要学会给自己制造乐趣。”

蔡澜的父亲蔡文玄,

在潮汕地区是小有名气的文人,

因与邵家是世交,便应邀前往新加坡,

负责邵氏电影在南洋院线的工作。

出生于新加坡的蔡澜自幼在戏院长大,

小小年纪就沉迷于电影和书本,

有时一部电影能看上几十次。

看得多了,就仿佛在和导演对话,

和那些光影大师做起了朋友。

然而蔡澜并不满足于做一个看客,

越发想成为一个真正懂电影的人。

为看懂电影对白,

读中学的蔡澜上午学中文,下午学英文,

每天到图书馆搜索资料,

洋洋洒洒地整理出了数十册。

十多岁,蔡澜就撰写影评,

拿着丰厚的稿费呼朋伴友请喝酒。

凭借父亲在电影圈的人脉,

他想找和电影有关的工作并非难事,

可在蔡澜看来,对于自己热爱的事物,

若没有足够的钻研精神,那还谈何热爱?

只要是自己认定的方向,

哪怕旁人不认同,一旦钻进去,

做到专深,就是一种成功。

为了学到最专业的电影拍摄技术,

18岁蔡澜远赴日本攻读电影编导科,

看着他长大的邵逸夫得知此事后,

又让他兼任邵氏公司驻日本经理、翻译。

学成回到香港,邵逸夫问蔡澜:

“你这么爱电影,不如来拍电影?”

蔡澜却摇摇头,“我想做监制,

比起导演,监制从一个故事的孕育,

到物色演员、制定预算直到版权售卖,

这样我将成为一个更全面的电影人。”

彼时正值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

蔡澜也果然没有令邵逸夫失望,

他跟成龙合作,监制的《城市猎人》《福星高照》《重案组》等20部电影风靡亚洲,监制蔡澜渐渐成了一块黄金招牌。

在蔡澜心目中,

娱乐电影不是他的终极理想。

他最爱的导演是库布里克,

喜欢托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

他把电影当作诗,

当作穿越梦与灵魂的旅行。

一日,他大胆地对邵逸夫说:

“我们拍电影赚了那么多钱,

何不在10部电影里,做一部文艺片,

让剩下的9部赚钱不就可以了?”

邵逸夫听了之后只是笑笑:

“我能拍10部赚钱的电影,

为什么不拍10部?却要拍9部?”

蔡澜听罢,只能无奈地退出门外。

这时蔡澜才意识到,自己的职业,

和纯粹的艺术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他的职责是帮别人赚钱,

让投资人有利可图。

理想抱负难以实现,

但蔡澜有蔡澜的职业精神,

对每一部电影都很较真。

“我的性格就是如此,

人家投钱拍电影,

我就一定要想办法帮人把钱赚回来。”

甚至在盗版猖獗,

香港电影日趋没落时,

投资人问他:“能不能监制三级片?”

蔡澜马上行动,几部三级片一出,

果然火爆,帮邵氏度过了重重难关。

人家问:“不觉得这是人生中的污点吗?”

蔡澜说:“从来没觉得这是羞耻的事,

虽然我不喜欢,但不能拿别人的钱任性。

是选择艺术良心,还是商业良心?

蔡澜一直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

那时,他只好把电影当做一个“大玩具”:

“每次都找最好的外景,重现最好的酒菜,

女孩子就让她们穿最漂亮的旗袍,

这些我很懂,很会考据,也就乐趣无穷。”

蔡澜常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现实和理想之间往往有一条鸿沟,

可越是经历这样的人生境况,

越是应该懂得为自己“造趣”。

这是蔡澜的第一个人生阶段,

那时候的他,已经懂得乐趣的重要。

只有心里有诗句,风里才有诗句。

  3

“去做那些你喜欢做的事,

才能获得人生最高级的乐趣。”

上世纪80年代,

《明报》副刊星光熠熠,

倪匡写“科幻”,黄霑写“随缘录”。

拍摄电影之余,蔡澜也抽空写作,

受邀在《东方早报》副刊《龙门阵》写文。

当时大家都说:“一个作家写专栏,

不在《明报》写,就没有江湖地位。”

于是蔡澜找到好朋友倪匡:

“能不能跟金庸说说,给我开个专栏?”

倪匡回了他一句:“让我想想办法。”

蔡澜与倪匡

此后,每逢金庸请吃饭,

倪匡大谈写作,逢人便赞蔡澜,

夸蔡澜的文章写得如何如何好。

起初金庸没插嘴,后来终于忍不住说:

“你说的那个蔡澜,文章拿给我看看。”

金庸一读,写得果然不错,

“那就先让他试试看吧。”

蔡澜知道金庸对文字的要求非常高,

于是写得格外卖力和认真。

他的专栏名叫“草草不工”,形容马虎潦草,

实际上蔡澜写起东西锱铢必较,

几百字的文章,往往花数小时字斟句酌。

游历见闻、花鸟鱼虫、情感人生,

全都被他写得活灵活现,趣味横生。

语言风格上,他坚持国语写作,平白直叙。

文章沿袭他最钟意的明朝小品文,

精悍简练,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

蔡澜与金庸

那时候的蔡澜,

已然是一个杂家、玩家,

就像金庸曾经评价说的:

“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

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

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

更可说是第一流的通达。”

蔡澜为人潇洒不羁,

五六岁就偷家里酒喝,

赚了钱第一件事就是请大家吃饭,

至于女朋友,更是一年换一个。

写起专栏后,受到不少读者的热捧,

一下子给了蔡澜极大的信心,

加之电影圈已经令他心灰意冷,

他干脆放弃电影,专职写作。

“我喜欢电影,却并不喜欢这个行业,

一生做错了一件花40年才知道是错的事,

不应该一直沉迷在电影行业里面。

一个人不能欲望太多,

要学会择一而行,

今后,我只做喜欢做的事。

当年,倪匡爱上一个妈妈桑,

每次都叫蔡澜、黄霑一起去捧场。

结果去了夜场,觥筹交错之间,

全是三人讲各种黄段子给女人们听,

把那些陪酒的女人逗得哈哈大笑。

蔡澜就开玩笑说:“太不值了,

简直就是花钱给别人讲笑话听嘛!”

黄霑灵光一闪:“不如我们三个人做个节目,

请大明星来,灌醉他们,还能调戏美女!”

不久后,香港便有了一档《今夜不设防》,

三人请来林青霞、周润发、张国荣这样的大咖,

录节目之前先大喝特喝,弄得醉意醺醺,

节目中抽烟、喝酒,大谈“咸湿”八卦。

面对众明星,三个老男人套路深不可测,

能让林青霞曝光恋情,让王祖贤谈湿吻,

让周润发承认“贪污”小费…

节目爆红后,蔡澜开始名声在外。

《今夜不设防》访问林青霞

没多久,蔡澜开始写美食,

迅速在港人心中积累起了名气。

其中起因,倒是件十分偶然的小事。

新加坡的老父亲来香港,蔡澜带他饮茶,

等不到座位,又遭到侍者的奚落。

回去后,他把用餐见闻写上了专栏,

后来一发不可收拾,逐渐过渡到美食鉴赏,

从此正式涉足美食圈,成为一位美食家。

自拍电影时期,蔡澜就有一个好奇的胃,

广泛涉猎日本、泰国、法国、意大利、南斯拉夫、西班牙的美食。

他从不挑有名气、昂贵的餐厅,

更愿意花功夫研究哪一家做得更好。

为了一碗最好吃的越南牛肉河粉,

蔡澜曾专门去往法国、美国等地苦苦寻觅,

走了大大小小的馆子近百家,

才在澳大利亚找到了最满意的口味。

这些都成了文章最好的素材。

吃吃喝喝看起来是小事,

若要落在纸上,写出深刻的道理,

这里面更需要广博的见识,世情的积淀。

好在蔡澜年轻时博览群书,

走过的地方更是不计其数,

遇到什么有趣的事和人常常用心记下,

才能在文章中有信手拈来的风采。

香港大大小小的餐馆里,常挂他的照片,

但他去吃,从来都是自己给钱,

“不能白吃白喝,否则人家说你不公正。”

于美食,和他当初对电影一般虔诚,

绝对不能脱离一个“真”字,

若没有真诚,哪儿来的文章?

蔡澜写美食,要吃五四家馆子才写一篇,

有时到手的稿费还不够吃饭的钱,

但却不妨碍他吭哧吭哧地爬格子。

高产时期,蔡澜每天都要写报纸专栏,

每周还要为6-7本杂志写稿,

至今出书超过200本,多以介绍美食为主。

从1998年在无线电视主持《蔡澜叹世界》至今,

亲自操刀主持的十多档电视节目,

不少都是TVB周收视率排名前五的常客,

尤其是2008年推出的《蔡澜叹名菜》,

最高时曾取得了32%的惊人收视率。

有人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因为喜欢嘛,只要喜欢就会认真,

就绝对不会去浪费时间,也不会有压力,

一辈子很短,人要活得任性一点才可以的,

抓紧时间去做那些你喜欢的事。”

这是蔡澜的第二个人生阶段,

这时候的他,不但懂得乐趣的重要。

而且知道,人要学会放手,择一而行,

唯有把喜爱变成人生的一部分,

才能获得最高级的乐趣。

  4

“今天比昨天高兴,

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金庸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

“我喜欢和蔡澜交友交往,

不仅仅是由于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

对我友谊深厚,更由于他一贯的潇洒自若。

好像令狐冲、段誉、郭靖、乔峰,

四个都是好人,然而,

我更喜欢和令狐冲、段公子做朋友。”

蔡澜向来有魏晋名士的洒脱,

在公众面前,总以笑脸示人,

对于名气,他说没什么了不起。

在一个压力与日俱增的社会里,

像他这样的“享乐主义”实在少见,

那份通达的生活智慧更是难觅。

这份豁达,也不是生来就有的。

前文说过,做电影的那段时期,

蔡澜也活得相当忧郁和痛苦。

“电影是一群人的智慧集中在一起,

然后大家共同来完成一部作品,

最后却把它说成是某某人的作品,

就将其他人的贡献全都抹杀掉了。

我认为不大公平,也不想要这种团体工作。”

于是从那时起,他寄情书法、篆刻,

邵氏破产之后,他也曾想一走了之,

彻彻底底斩断和电影的联系,

却因无法抛掉渗透到血液里的电影情结,

在这个行业又咬牙坚持了20年。

20年里,他背包旅行,流浪多国,

去了许许多多没去过的地方,

发现好多人都生活得特别快乐。

有一次出去采风,

在印度山上,一个老太太,

整天都煮鸡给出蔡澜吃。

蔡澜吃得看见鸡就害怕:

“老太太,我不吃鸡,我要吃鱼。”

老太太问蔡澜:“什么是鱼?”

蔡澜惊讶,连忙画了一条鱼给她说:

“你连鱼都没吃过,真可惜啊!”

结果老太太望着蔡澜说:

“先生,没有吃过的东西,有什么可惜呢?”

一句话顿时让蔡澜的心开阔起来。

还有一次,在西班牙取外景,

他看到一个嬉皮士在海边钓鱼,

蔡澜一看,老嬉皮眼前就只有几条小鱼,

旁边清澈的海水下面则游动着一群大鱼,

蔡澜冲老嬉皮说:“嘿,老头,

去那边钓,那边的鱼要大得多!”

老嬉皮却看着蔡澜说:

“先生,可我钓的是早餐啊!”

一句话就让人生的贪婪之心无地自容。

见多了这些人的悠然、自在、闲适,

那种追求美又不为外物奴役的生活,

蔡澜想:“原来快乐可以这么简单。”

离开电影圈后,蔡澜再无收束,

他玩儿花鸟鱼虫,每天大吃大喝,

带着李嘉欣去日本的温泉喝酒泡澡,

他跟周润发谈摄影,跟黄永玉聊画画,

跟亦舒切磋焚香,带金庸漫游全球…

只要遇到感兴趣的,马上钻研一番,

他不弹古琴,不下围棋,不嫖、不赌,

但又精通其中的各种门道。

在他看来,大吃大喝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只有能在吃喝玩乐中体验人生的人,

才能在平常烟火气中感受生活之美。

人家问:“那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怎么办?”

蔡澜笑道:“我就把烦恼锁在一个保险箱里,

缠上铁链子,哐当一脚踢下海就行了。”

在许多人看来,逃避无济于事,

可他说:“逃避很好啊,兜一圈回来,

不但酒足饭饱了,我还很快乐。”

蔡澜曾在书中写过:

“我爱一切活着的东西,

最讨厌的是担心、难过、悲伤、痛苦、

忧郁和沮丧这几样,我当它们是敌人。

消灭敌人不用和它们去斗争,最好是逃避。”

金庸说,这是个真正潇洒的人,

“对人生中的失落或不愉快遭遇,

处之泰然,若无其事,

这才是真正的不萦于怀,一笑置之”。

而这“一笑置之”的背后,

是几十年人生况味的辛酸体验。

在商业、艺术之间挣扎长达40年后,

蔡澜才大彻大悟,何苦这么折磨自己?

“跟整个宇宙相比,人生不过一个刹那,

凡事不要那么纠结,只问快不快乐。”

做电影,不快乐?那就走吧!

看书很快乐,那就埋头看吧!

吃美食快乐,那就赶紧吃吧!

写字快乐,那就写到天亮去!

在《不如任性生活》里,

蔡澜以豁达的口吻写道: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

既然早就知道,为什么不去玩?

“活得不快乐,再长寿又怎么样?

今天比昨天活得更加快乐,

这才是人生的意义。”

  5

“你对生活有多好,

生活就对你有多好。”

有一次蔡澜去苏州,

在朋友家里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家都很穷,

大部分时间吃饭都吃不饱,

一个苏州男人经过一条沟渠,

看到沟渠的浮萍,就俯身捞回家,

放在家里养,看着它一点一点长大。

蔡澜赞叹说:

“在那么艰难的时代,

还能找到这么一点乐趣,

在一个很痛苦的环境里,

还能做到这样潇洒,

这就是生活的美学。”

在《理想的下午》里,

作家舒国治曾感慨道:

“我们缺的不是钱,而是生活。”

如今在很多人看来,生活是靠钱堆砌的,

没有足够的钱,就没有所谓的生活。

殊不知,我们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其实质早已变成了不断地消费,

你必须赚更多的钱,去买更多的东西,

买到手了,占有了,享受了,才是生活,

然后又不断地赚钱,不断地占有,

而为了赚钱,没有半点任性和自由,

也少了所谓的“诗和远方”。

其实真正的生活,与钱没有关系,

真正的诗和远方,和赚钱也不截然对立。

在午后读本书,这就是生活,

去公园喂野猫,这就是生活,

去湖边听风声,这就是生活,

抱着琴看夕阳,这就是生活…

苏美璐为蔡澜的书所作配图之一

蔡澜50岁之前没有积蓄,

人家问他哪儿来的这样的底气,

他说:“我懂得多嘛,喜欢就钻研,

你钻研得深了,就不怕没有饭吃,

不但做喜欢的事,还能赚到钱。”

他还说:“生活是否有趣,

跟赚多少钱没有太大关系,

我认识的亿万富翁,每天吃鲍鱼、排翅,

就是把一切都变得枯燥。做人不管贫富,

只要注意生活每一个细节,小小的欢乐,

已经可以享受不尽。

生命的长短,不受自己控制,

但是生命素质的好坏,

却是我们自己能够提高的!

如其所言,生活就是如此,

我们精心打磨它的质量,

它也会给我们回馈温馨和芬芳。

什么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就是懂得放空、放慢、和放下的人,

懂得在诸多欲望中择一而行,

繁华三千水,只取一瓢饮。

他们把每一天都当成人生奖赏,

把心思花在编织生活情味的细节上,

因而得到生活最有情致的回馈。

蔡澜,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家,

他一直承袭着父亲的生命哲学:

“不要给食物食你,不要给酒饮你,

不要给事物玩你。然而,

对一切美事还是有所坚持。”

这,才算得上是活生生的人。

有一次,蔡澜坐飞机,

在万米高空上,机身忽然颠簸不停,

他身边的一个老外紧紧抓住座位,

蔡澜却还悠然自得地喝着红酒。

直到飞机平稳下来,老外诧异道:

“嘿,老头,难道你死过吗?”

蔡澜看着老外说:

“我活过。”

  

  执行主编:玉子,资深商业主编、创业者(微信wanheistock);版权、建议、投稿:3002875562@qq.com;互推联系QQ:3002875562;商务合作QQ:3002848625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