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临书院“公益大讲堂”第二讲: 中国政法大学李虎群教授主讲《儒家的仁义之道》

  

  2017717日上午九点,永临书院“公益大讲堂”第二讲在义乌分院开讲。本次讲座,书院邀请到了著名哲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虎群先生为大家讲授《儒家的仁义之道》。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仁义之道就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准则,是生命中的信仰。儒家代表人物倡导的仁义之道,在《周易》中有一段经典的概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中华文明根植于地理广袤、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这里不仅有奇花异草、名山大泽,更孕育了诸子百家和历代的仁人志士。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文化生态的多元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在于这种内在的文化的多元性,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可以进退自如的丰富精神资源,不断开拓出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文化源头和活水。

  

  中国文化从秦汉以来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体,以佛道为两翼的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现在儒释道三家已经水乳交融,其中儒家对中华民族基本性格的塑造起了主要作用。

  儒家文化并不单是在孔子那里,也不只在古代的先贤那里,更不只是在书本里。因为在每位父老乡亲那里都有一个儒家,就像明儒王阳明先生讲的“各个心中有仲尼”!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每个人都是中国文化的种子,所以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博大之处。经过几千年的激变,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中国文化的基因。只不过我们是自发地在浸润于这种文化传统之中,没有进行一种反省,没有从自发走向自觉。所以说,孟子讲:“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有的时候我们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无法真正领略到中国的文化之美。

  

  身为中国人,我们内心当中最根本、最核心、最珍贵的特质就是仁义之道。仁义并不只是外在于我们的某个道德教条,而是我们内心本有的、人人都有、各个不无的东西。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聆听圣贤的教诲呢?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一些书呢因为圣人先知先觉到了这一点,最先体会和发现了每个人内心当中都有的这种特质。圣贤把仁义展示出来了,并落实成文字,化成了教导,引导其他人共同去享有我们本有的东西——仁义。

  

  李教授主要从三个层次对仁义作了细致讲解。第一,什么是仁;第二,什么是义,第三,如何进入到仁义之道,如何去享有这一人生最宝贵的幸福和智慧的源泉。

  第一,仁,表面上讲即仁者爱人,是一种爱心、恻隐之心。实际上仁的思想非常深刻。周公制礼,孔子明仁。仁是孔子和历代大儒的思想体系里最核心的概念和思想。仁是种子的种子,是生命的核心,是生命的来源,是生命的根本,具有勃勃的生机,能生发一切。例如,一切植物和一切生命,都有它的核心、它的种子,桃有桃仁,杏有杏仁,人的眼睛有瞳仁。正是通过“仁”我们才能与天地的大本大源相沟通。

  仁者的精神状态就是儒家讲的“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无入而不自得的非常愉悦的心境。这种状态是我们人本有的一种状态。当一些人处于忧郁、不快乐、烦恼等不舒服的精神状态时,就是偏离了仁,用儒学来讲叫“不仁”了。

  

  关于什么是义,李教授提到义乌古代曾叫“乌伤”,正是大义所在之地,是孝道的故乡。义者,宜也,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从人的心地上来讲,人都有一种羞恶之心。人会害羞,会脸红,脸红就是因为意识到了什么不该做。那到底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呢?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感知,即良知,这是不虑而知的。王阳明偈语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每个人天然地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勇气或出于其他的目的而不愿意去落实这个良知。

  人之精神应该安居在哪里?人的一生到底该走什么样道路呢?孟子讲:“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义,就是我们这一辈子应该走的那条路。

  关于如何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走好光明正大的道路,儒家给出了具体方法和途径。

  

  第一要立志、发愿。志,即心的方向,只有立远大志向、志存高远才能把精气神凝聚起来。树立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志向,才能真正彰显大仁大义。

  第二,不断起兴以养志。“兴”即是让精神从麻木不仁、混沌不觉走向生命唤醒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诗歌、音乐、琴、棋、书、画、文学、武术、电影、电视等一切感动人的艺术形式来起“兴”,将自己的身心时刻调整到最佳状态。

  第三,躬行孝悌之道慎终追远。“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让仁德显露的最根本途径。通过躬行孝悌让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间爱的感情通达无碍的流动,使每个家人、亲人都洋溢着一种亲情的愉悦和幸福。可以说,孝道指向了人的本质和生命源头,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儒学的根基。

  第四,由艺臻道,下学上达。道艺相生,艺术具有怡情、养气、敛神的修身养性作用。我们通过练习书法等艺术实践可以深刻体会仁、义、礼、智、信等中国文化精神,最终实现由形而下的技术到形而上的道的升华——由道统艺。

  

  儒家思想中的仁义之道给我们指明了人生真正的意义,为21世纪的现代人提供了价值指引。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处处闪耀着人文精神,洋溢着对人的主体性的尊重,这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在未来世界中,中华文化需要更大的担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国文化的载体是活的人,不是死的书。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把我们的文化落实到行动中,融化于血液里,努力成为仁人君子和正义凛然之士,中华文化才会真正有力量,中华民族才会真正傲然屹立于世界之中!

  

  本次“公益大讲堂,是继前庄分院首场讲座之后的第二讲,也是义乌分院自去年9月份成立以来的第一讲。

  天百余人齐聚义乌分院聆听大师讲座,感悟儒家仁义之道。

  (讲座全文不日将在《永临讲义》中刊出)

  (李虎群,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哲学博士后,著名琴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关于我们======

  永临书院第四期"书法与国学"高研班已定于2017年8月17日正式开课。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