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平台|做人其实就一个字

  发现|读书I乐趣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岳麓书社 京东有售

  做人其实就这么一个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

  

  上善治(似)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争),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潚(渊),予善信,正(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静(争),故无尤。(马王堆帛书老子)

  

  上善若水

  老子说,最好的德性就像水一样。水的自然本性接近于道的自然本性。因为水总是给予万物以生养的好处,从不与万物争夺什么资源。水还总是处于大家都厌恶的低洼处,承受污垢,却又能洗净污垢,这样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差不多就接近于宇宙大道了。

  所以,人应当效法水的德性:

  甘居社会的底层,乐意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担当别人不愿意做的苦差;

  像水一样心胸阔大平静,包容一切,承受一切;

  与人相处,能像水一样利人爱人;

  说话要像水一样言出必信,言行一致;

  为政要像水一样,行乎正道;

  为官要做水一样,清正无私无欲,管理事务不要妄为;

  做事要像水一样能有滴水穿石、水到渠成的韧性、润物载舟的能力;

  行动要像水一样把握最佳时机,当动则动,当静则静。

  老子一口气写出了七条水德水性。对水德的写状生动亲切,通俗易懂,跟其他思想家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亲近于水,几乎是所有思想家的共性。史载孔子观水,发出了深深的感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声叹息,道出了水奔流不息的精神,也抒发了孔子自强不息的情志,一句话也激发起古今知识分子进学不已的心志。

  老子和孔子都将水赋予了一种人格,都认为人的行为要效法水性,实践上善人格。老子认为最佳状态是水的状态,最好的品行是水的品行;水给万物以好处,却不争取自身的好处;水处的地方是人们不愿意处的地方,那里恰好接近于道。孔子也有同样的见解,《荀子·宥坐》也记载了孔子观水之后的长篇论述: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总结水的德性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化、志等九条。

  遍与诸生而无为,是说水对众生遍施生机自己却无为,这合乎“德”,德的本义就是恩惠,施与人而不索取于人,这就是一种品性。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是说水流而下,或直或曲都循着处卑处下之理,这合乎“义”,义的本义是正义,体现着合宜的行为与范仪。

  “洸洸乎不淈尽”,是说水流波光闪闪威武有力似乎永远都不枯竭,这合乎“道”。

  “赴百仞之谷不惧”,是说若把水行之阻塞决开,它会像应声一样迅速奔向远方,即使碰到万丈深渊也毫不怯弱,表现出巨大的勇气,这合乎“勇”。

  水流到沟坑必定注满它,似法的公平,法字本义就是取像于水,《说文》云;“法,刑也,平之如水。”

  注满后水流必定是平的,合乎公正。

  水的本性柔弱,却能渗入到任何细微的地方,合乎“察”,好像能够明察秋毫。

  万物出入于水中,都新鲜清洁,好像善于教化(合乎“教化”);

  水流曲千百折,却总是朝向东方,这多么像一个人的志向啊。

  这一段对于水性的概括简直就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文字,差不多也浓缩了中国的水文化的精华,和老子所言有着异曲同工之趣。

  暑假计划不要太满,适当留白。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顺畅的呼吸。哪怕发发呆,做点在父母看来很无聊的事也无妨。

  

  《老子不生气》 刘绪义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可见,不争是水的德性,也是人的德性。很多人都以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国与国之间国力的竞争;商与商之间市场的竞争;人与人之间财富的竞争;官与官之间权力的竞争,甚至从小我们就被告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我们从小就开始跑,还没学会走路,甚至从在娘胎里就开始要打有准备之仗--从胎教、幼教、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中间还有好多兴趣教育(课外教育),都是为了怕输在起跑线上,怕将来缺乏竞争力。“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家都你争我跑,越跑越快,越跑越早,结果呢,都忘了为什么出发?为什么起跑?可怜那些“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无原则地提倡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的惯性作用。老子看到了人类刚从“丛林社会”中走出来,不想又走进了春秋战国那样一种新的丛林世界,提出了不争的理念。事实上,竞争的关键往往正在不争。跑得快的,并不一定跑得远;跑得早的,并不一定跑得久,千里之行,总有止步的时候。

  人类社会要发展,适度的竞争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竞争,竞争的目的最终是不争,是要双羸、共存。这就是水性不争的奥秘。而它的反面,我们称之为“洪水猛兽”,则恰恰是现代人竞争心态的写照。

  

  郭店楚简老子中还有一篇后世没有见过的文字,整理者给它取名为《太一生水》。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釳热。釳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是以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釳热之所生也。釳热者,四时者,阴阳之所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是故,大一藏于水,行于时,釴而或□□□□万物母,一缺一盈,以纪为万物经……

  

  阐释者大多围绕着“大一”来申说,极少论及“大一生水”的奥秘。

  “大一”、“太一”、“太乙”、“太始”、“太极”、“大恒”等虽名称各异而义实相同。简言之,“大一”就是大道。此段文字揭示的就是大一(道)和水生辅的关系,道生水,水辅道,道就藏在水中,水的形相就是道的形相,水的德性就是道的德性。

  这段文字和本章内旨是相吻合的。只不过,本章侧重以水性来喻道,并提出人的行为、心态要合乎水性:

  居善地:定位要恰到好处

  心善渊:心胸要宽阔深远

  与善仁:交往要和善亲切

  言善信:说话要慈顺诚信

  政善治:为政要广施善政

  事善能:做事要做得成功

  动善时:行动要合乎时宜

  这七点,归结到一点,就是“不争”。“夫唯不争,则无尤”。不争则没有怨恨。天下多少事端起于相怨,怨怨相报永远没有尽时。因此,老子又强调不怨。当然,这是后话。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阿丽

  清单内容来自 I 《老子不生气》

  转载必先授权 I 侵权必究 I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