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200期 请看我们的用心

最近天气真热!在三伏天里制作一本还能读下去的杂志,的确需要编辑记者们有一番定力和耐力。而在为杂志制作版权页时,我们才发现这是第200期《中国收藏》杂志。于是,每个编辑记者也盘算起自己参与了多少期杂志的制作。真是感慨颇多啊!

  

的确,在纸媒已经不那么流行的时候,我们这些人还在夏日里为一本杂志的内容“斤斤计较”着,这有点像本期杂志隆重推出的特别策划里所讲述的行业——文物修复。试想,文物修复师们如果耐不住寂寞、躁动不安,怎能“化腐朽为神奇”?

扯远了。自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走红大江南北,不少人听到文物修复师这个职业就两眼都是“小星星”。这种“崇拜”有积极的一面——即便现在人心普遍浮躁,但谁说年轻一代就一定排斥古老、传统的东西?不过,也必须承认,隔行如隔山,苦辣酸甜只有尝过的人才知道,事实上,每个行当都一样。

以“文物修复 真有那般诗情画意?”为题的本期特别策划,既有国内著名文博机构工作了多年、眼光独到的资深人士,也有手艺精湛、称为“一绝”的非遗传承人;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勇于试水的机构创业者,以及走出国门、体验中西差异的学子……他们为读者带来光鲜背后鲜为人知的一面。作为小众行业的文物修复,随着收藏产业的快速发展,其能不能产业化呢?显然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考题。但不管怎样,现实与梦想总是存在差距的,还是让我们一起渐渐走近它吧。

今年的艺术品春拍结束了!这个市场到底啥样?哪些拍品出其不意是黑马?哪些板块又起伏不定?本期推出的春拍TOP10,除了读者需要的必备数据外,业内人士的深度分析绝对不容错过。以“北有宾翁,南有青铜”为代表的此季春拍,被一众明星拍品一次又一次地刷爆了,可谓艳惊四座。天价和激烈争夺的背后,是不是意味着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将迎来曙光?

上述的简单推荐,可见酷暑并未让编辑们难捱!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选择这样一种消暑方式!

  文物修复 真有那般诗情画意?

  

  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走红,让文物修复师一下子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但当一件原本严肃的事情,以娱乐的方式呈现进而被广泛认知,不能否认,想象和现实之间存在的距离……

  非国有博物馆将有退出机制

  

  日前,国家文物局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非国有博物馆要加快现代博物馆的制度建设,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健全其退出机制,探索建立信息公开和信用档案制度。其中“退出机制”最受业界关注,这一提法也属首次出现。

  赵孟頫《自画像》《饮马图》辨伪(上)

  

  肖燕翼先生曾在本刊对多卷赵孟頫书作进行辨伪。本期开始,肖先生将对赵氏两件传世画作做进一步研究,目的是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伪者的作伪手段,看清他们留在画卷上那些“心虚”的破绽。

  黄宾虹的画好在哪里

  

  3.45亿元的《黄山汤口》让黄宾虹成为近段时间艺术圈点击率最高的艺术家,“你是否真的读懂了黄宾虹”也成为时下最热议的话题。本期我们邀请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美术评论家朱万章先生,与他一起重新走进黄宾虹的艺术世界,他的解读想必对您读懂黄宾虹是有助的。

  你读懂《尤利西斯》了吗

  

  在世界文学史上,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无疑是一道璀璨的光芒。他写《都柏林人》是寻根之举,写《青年艺术家画像》是探究成长的路,写《尤利西斯》是记录人生,写《芬尼根守灵夜》是追求艺术不朽。

  今春TOP10 看谁在引领拍场

  

  在经历了3个多月的槌起槌落后,2017年春季大拍的帷幕终于拉上。这季春拍成绩如何?哪个板块表现不错?为什么它们会书写价格传奇?除了记录我们还能读出什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