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在讨论民乐vs西乐的话题。引起这个话题的是一部国产青春片《闪光少女》——虽然这部片子的票房毁于一个脑子坏掉的宣发团队,但也不能否认它确实有值得学习和讨论的地方。靠谱君也一直认为,喜欢就是喜欢,没有必要「踩一捧一」,今天就来聊聊或许你们都不太喜欢的中国民乐。(不知道这里有多少学民乐的读者,如果你是请在留言告诉我好吗?好的。)
内容来自公众号「艺道殿堂 ID:yidaodiantang」
这是《闪光少女》电影海报。
就不说这玛丽苏片名,光是冲着这张海报,我就不会去电影院看...
但出于对朋友圈刷屏电影的好奇,我去豆瓣搜了一下,没想到它的主题竟然是「音乐」。
而且评分还挺高的 ▼
但今晚我不讲电影本身,我想讲一讲被人们看低了的「中国民乐」。
为什么会想讲这个?
先来看看,电影里面最大的矛盾是讲音乐学校里两派学生互相看不顺眼。
学西方古典音乐的人觉得民乐土▼
学中国传统民乐的人觉得你们一外来乐种有啥好牛逼的?
学西乐的常常看不起中国民乐,这是真的。
为什么?你把孩子抱好,我要开始瞎扯了…
♫
实际上,电影里的中西之争,并不是指「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这两个大概念的冲突。
而是指,西方近 500 年以来形成的标准化乐队,和中国保留着近千年以来原生态属性的民族乐器音乐,这两者之间的争斗。
很抽象吧?
不急,所谓的标准化乐队其实就是指西洋交响乐队,组成乐队的标准一般就是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 这四组。
从「交响乐之父」海顿开始,这个标准就基本成型了。这个标准能成形,主要还是因为乐器也在不断地改良。
西方音乐家其实从很久以前就一直有意识的把欧洲各个国家,不同种类的乐器进行分类,然后再搭配起来演奏,找出一些适合放在一起演奏的「乐器组」。
到了海顿、莫扎特等人身处的维也纳古典时期,弦乐、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就成为了音乐合奏的最佳组合。
一直到贝多芬把交响乐的模式发展到了极致,并且这个乐队的基本配置就固定下来了。
再扯远一点,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伴随着西方人不停在向宗教争取自由的过程,在音乐性上需要外显的巨大能量,就有了集中乐器合奏的需求。
所以在这种斗争中,不管是音乐形式还是乐器,都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而发展需要理性和逻辑,这就导致了西方古典音乐具有了「科学性」这个特点。
所以西方古典音乐就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装备精良而且命令明确。
再来看看中国民乐。
可以发现我们的民族乐器从古至今,差别都不是太大。
因为中国音乐所追求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
自然、意境和感性,一直都是中国民乐的最大特点。而且由于民族与生俱来的内敛特性,民乐一直都是以单旋律为主。
在这个主题之下,民乐对于合奏、大编制是没有多少需求的。
乐器没有太多改良,形式也少有变更,和西方相比,中国民乐看起来单薄而且落后。
所以中国民乐更像是云游四海的仙人,穿着随意,随心所欲。
可想而知,这样一对比,学西方古典音乐的当然会觉得自己更科学更进步。你民乐真的就别提了好吧?
♫
其实不要说音乐学院的学生了,就拿普通大众来讲,一般也都觉得西方古典音乐就是比中国民乐要高贵。
有一天我和朋友在公园里散步,我们停下来听有个老头在拉二胡,没多久他摇了摇头就走。我问他干嘛,他说:这二胡听起来好 low 啊,一点也不高雅。还是国外的好听。
我当时真的很想对他说,你懂个屁啊?
不过也很奇怪,为什么连普通人都会觉得民乐 low ?
电影里的这句话我们再来看一次▼
音乐是有阶级性的。
西方古典音乐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只属于统治阶级和宗教,你一般平民老百姓是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的。
例如在中世纪,当时所有的音乐活动都只能在教堂里进行,而且民间流行的世俗音乐则是被禁止的。
也因此西方古典音乐一直被认为是贵族气,高雅的。
但在中国则完全不同。
孔子认为音乐可以提升人的品行,于是提出了「礼乐治国」的概念。在统治者和民间共同努力之下,音乐普及到了所有人。
要想普及,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要「通俗」,简单点说就是要俗要土。让所有人都能享受音乐,我想因此民乐才会称作为民乐吧。
从受众来讲,民乐好像真的是比较「土」。
♫
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历史原因。
从 1840 年开始中国就受到了西方殖民者的冲击,中国人意识到自己很落后。
像是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还有巴黎和会等等事件,中国政治一步一步被削弱,连带着文化上的自信自尊都被削减了。
也因此,当时的中国决心要向西方学习,你看新文化运动,不就是让我们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吗?
在这种氛围之下,西方就代表着现代,而东方代表着弱后。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使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完全改变了。
现在呢?很多东西已经被彻底西化的中国人,就自然而然在听到中国传统民乐的时候,觉得很 low。
容许我先翻个白眼 ▼
♫
我要告诉你,中国民乐其实一点都不 low 好吗?要真觉得 low ,你还是中国人吗?
你来看电影里有这么一段话▼
没错,民乐就是牛逼,一点不比西方古典音乐差。放到国际上,外国人也会觉得中国民乐很牛逼。
民乐拿过格莱美。
丝绸之路乐团的专辑《歌咏乡愁 Sing Me Home》获得格莱美最佳世界音乐专辑 ▼
民乐也拿过奥斯卡。
谭盾为《卧虎藏龙》所作的配乐,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
还被用在了外国有名的歌剧里。
《图兰朵》中,用到了《茉莉花》的音乐 ▼
有人觉得民乐不好听,麻烦你去听听看林海、谭盾、吴彤他们的音乐,你还要说不好听的话我头剁下来给你坐啊好不好。
而且比起西方发展已经非常完整的古典音乐,我觉得民乐更加有内涵。
西方古典音乐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存在的,音乐就是音乐本身,有自己的规律,从某个角度来说形式大于内容,是纯音乐的。
但是中国民乐则不同。
在中国古时候,大多数音乐作品是文学的附庸。你看琴谱,上面常常会看到有题解、标明和注释、标题之类的文字说明 ▼
两者相比,民乐大多不是纯音乐的,而是有故事性、有文学性的。
中国民乐自己的特色也非常凸显,讲究自然感性流露、讲究人文情怀,讲究一种「重情」「重心」和虚幻意境的结合。
例如琵琶、古筝和三弦。这些乐器演奏音乐,音和音之间似乎是不连贯的,这当中常常会有距离和空间。
让你可以想象、体验,用你的内心共鸣去填补音响的空白。这是听西方古典音乐很难有的体验。
♫
说了这么多,你要说这两者之中真的有哪一个是更加「优秀」的吗?
其实没有。
东西方音乐艺术起源于不同的哲学体系,不管在构造上还是技术体系上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也造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之间没有主次,不分高下。
只要能感染人的艺术作品都是上乘之作。
事实上,我更愿意看到像电影里那样,尖锐对立的两边学生都放下成见,惺惺相惜。东西方音乐如果可以融合起来,那才会更加有趣。
最后,今晚不送你 CD,送给你这首《笙音》。它把近代西方音乐和弦与东方传统民乐结合,是我很喜欢的民乐演奏家吴彤的作品。
静心听完以后,你会知道我说民乐牛逼,
是对的。
- End -
本文获「艺道殿堂」授权转载
文 _ 拾壹 编 _ 靠谱君 |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