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演的“坏女人”,将台湾年轻观众带回剧院

  人 物

SOMEONE

  

  在京剧唱腔中

  感受张爱玲作品的“美丽的苍凉”

  请输入

  

  早几年,我压根不听京剧。传统戏曲,只喜欢越剧,因江南成长环境的耳濡目染,还有昆曲,倒不是当戏看,而是作为一种表演,舞蹈好看,唱腔绮丽,舞台上载歌载舞,就算听不懂唱词看不懂情节也没关系。现代演出形式中 ,比如现代舞等等,有多少是能看“懂”的?何况审美与释义没多少关系,是由感官体验带来的内心、情绪的感受。

  最早看魏海敏的演出,是2013年,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的专场演出上,梅葆玖带着一众梅派演员,在上海演了两天。恰好那几天无聊,我就去看看。我看的那天刚好有魏海敏登台,搭档王佩瑜演《武家坡》。其实,之前几段其他演员的折子戏,看得我昏昏欲睡,待到魏海敏《武家坡》,倒是让我弹眼落睛。《武家坡》是相当经典的折子戏,之前,我也看过程派或其他演员演这出戏,没什么印象,就似乎是薛平贵去打仗十多年风霜,外貌已有很大变化,而妻子王宝钏在家苦守寒窑。薛平贵还乡时,突然心生一个念头,想试试王宝钏,假装调戏她,而王宝钏忠贞不从,最后两人相认。

  

  《武家坡》——魏海敏饰王宝钏

  但是这次看魏海敏《武家坡》,感觉想看一场新戏。薛平贵先调戏了几下王宝钏后,又拿出一块银子引诱她,说给她买衣服,打首饰。咦?我怎么不记得有这些情节。薛平贵和王宝钏试探、调戏,怎么多了这些过招?先是冒充薛平贵的战友身份来骗她,说薛平贵把她卖给了自己。王宝钏一开始相信了,朝着西凉方向骂丈夫无情义,骂完之后,债主在眼前,她就想溜走,想“赖”,索性搬出高官父亲来威吓对方要“打板子、上夹棍、丢南牢、坐监禁”,而事实上她早就和父亲断交。之后,薛平贵又用银子收买她,没想到她破口大骂,叫他留着银子“与你娘做一个安家的钱。买宝库,做衣衫,买白纸,糊白幡,落得个孝子的名儿在那天下传。”王宝钏是大家闺秀,怎么出口那么粗鄙恶毒?转念一想,她单身女子生活十多年,看来经常和流氓男子斗智斗勇,才练就这样的“技能”。

  

  

  

  

  横向划动欣赏魏海敏更多角色剧照

  照理来说,我前后看得都是《武家坡》,本子也一样,为什么魏海敏这场会有种看新戏的感受?其实就是因为魏海敏会“演”,把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她身上,才不至于忽略细节,并且,她表演有层次、节奏,原来的细节,包括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就被逐一放大。这就是所谓表演中“有戏”,戏就是藏在剧本中的,演员表演精湛,“戏”就出现了。

  

  

  

  

  横向划动欣赏魏海敏更多角色剧照

  戏剧舞台如此,影视剧也是如此,只是舞台比镜头更难呢,没法依靠视听语言和剪辑,去强化表演,只能要演员自己去“强化”和“放大”。为什么说独角戏难演,因为整个舞台要依靠一个演员的表演支撑,有没有对手戏,只能依靠自己的台词、肢体来长时间抓住观众,这是很难的事。但魏海敏做得到,她曾和世界三大导演之一Robert Wilson合作《ORLANDO欧兰朵》东方版,一个人在台上演尽主人公四百年的传奇人生。而这些,其实是后一年,因为魏海敏所在的中国台湾国光剧团来沪演出,我被派去报道,准备资料时,了解到上述这些。

  

  

  

  《欧兰朵》——魏海敏饰欧兰朵

  当时的采访主要围绕着国光剧院的现代突围,当然也知悉了魏海敏的个人经历。她可能是台湾最优秀的京剧演员,她的种种经历与实践,是以一个演员方式,去实现京剧的现代化。她很早就和“当代传奇剧场”的吴兴国,排了许多前卫的“京剧”,比如改编莎士比亚《麦克白》的《欲望城国》,据说把嘻哈元素融入了京剧;有改编希腊悲剧《美狄亚》的《楼兰女》等等。而在上世纪90年代,魏海敏突然赴大陆,拜梅葆玖为师,跟着梅葆玖做专场,一场场戏精排,一句句唱词一个个动作细扣,还能有机会在台边近距离观察大师演戏。习得了真传后,她获得了两个相当重要的奖项。一个是1996年,她获得大陆戏曲类最高级别的梅花奖;另一个是1992看,她获得了林肯艺术中心国际艺术交流会设立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这个奖项相当有趣,那个时候能拿这个奖的都是张君秋、梅葆玖、童芷苓这样的大腕,或者林怀民、马友友这样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欲望城国》——魏海敏饰麦克白夫人

  那一年,国光剧团带来的《伶人三部曲》,事实上已不是京剧模样。其中讲述孟小冬故事《孟小冬》,基本就是一台话剧,仅在一些场次上运用了一些传统京剧的唱段;而《水袖与胭脂》则是意境华美,和传统京剧中同样讲述杨贵妃故事的《贵妃醉酒》《太真外传》也完全是两种感觉。当我问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对《伶人三部曲》是不是定义为“新京剧”命名时,王安祈的回答让我相当惊讶:“我们剧团的名字都没有’京’字了,叫国光剧团,而不是国光京剧团。”

  

  《伶人三部曲》——魏海敏饰孟小冬

  而在采访中,包括阅读资料等,我了解到,魏海敏还有两部压箱之作未能来上海演出——《金锁记》和《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后者曾是童芷苓8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而前者则是当时轰动台湾的,吸引无数年轻观众进入剧院的作品。这两部作品,也是魏海敏赴大陆习得梅派真传后,回台后陆续做出来的新戏。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金锁记》

  这真引人好奇,真想能一睹为快。特别是《金锁记》,相比《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并没有可参考,又因故事背景在民国,少了水袖等,在人物塑造及表演上更难,然而这部戏却为国光带来了许多年轻观众。王安祈曾提到,巡演时在剧场偶遇与林书豪同年的儿子,他告诉王安祈,同学都在买票看这出戏,所以他也一起来了。事后王安祈还去偷看儿子的博客,发现他写:“我好佩服我妈,今天《金锁记》看得我浑身一凛,回家把张爱玲的小说又看了一遍。”

  

  《金锁记》海报

  今年四月,魏海敏终于带着《金锁记》和《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来沪演出。我本来以为我会更喜欢《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毕竟是传统戏的底子,但没想到,《金锁记》更精彩。《金锁记》的精彩,一方面来自本子,张爱玲小说原著中结构并不明显,意境的表现又多,很难改编成舞台作品。但王安祈出色地抽离出张爱玲的小说的主要情节,做出了一场场具体的戏,比如打麻将、分家、姜三爷结婚等等,而那些意境的就让不同时空的人重叠在舞台上,比如一开场,三个不同年纪的女人都代表曹七巧,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来表达曹七巧对少女时代的追忆,又或者是姜三爷成婚,曹七巧同时出现在洞房中,以体现曹七巧当时的心理状态等。

  

  视频:魏海敏谈《金锁记》

  (与文章开头处视频相同)

  不过,《金锁记》毕竟是十年前的作品,现在来看,那些戏剧手法有点“老套”,所以,其之所以精彩,很大程度就在于另一方面,就是魏海敏的表演。她真是一个好演员呀,将曹七巧一路上的心理变化,诠释得丝丝入扣,也因为她的表演,三小时时长的大戏,从始至终让观众屏息凝神,直到终结才能缓过一口气来。

  

  

  《金锁记》剧照

  当然,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选择特别多,纵然不守着电脑、手机看影视剧和综艺,也会有交响乐音乐会,到各种现代戏剧、舞蹈演出、音乐剧等等各种选择。那为什么要聊京剧呢?为什么要谈论一个京剧演员呢?非要这么问,我也给不了答案。不过,因为魏海敏,我想到,有些时候,人是没办法去决定行业的,个人演员再努力,也难抵抗行业的整体没落,纵然英雄西西弗斯,也没法推动石块去山顶。栖身在行业中,就像在一座大厦中,好不容易以自己的努力,就要登顶了,大厦却从底下开始轰塌。如果尚在底部,那可以赶紧逃去别座大厦,或者索性已达楼顶,那也安全了。可那些在中间部分的人呢?该怎么办?京剧演员是这样,记者不也是这样吗?

  撰文 沈沿

  -fin-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