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道英伦人文游学记之八:从全世界永不消逝的莎士比亚长夏 到《牡丹亭》之美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世界级戏剧家、诗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也是全世界最负盛名的戏剧大师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华人社会常尊称其为莎翁。莎士比亚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被世人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马克思也赞其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而同时代的戏剧家则称之为“时代的灵魂”。

莎士比亚

1564年,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曾在当地文法学校接受基础教育,而那时也常有剧团来乡间巡演,这让从小就有接触过古罗马剧作家作品的机会,也培养了他对戏剧的兴趣。1585年前后,家道中落的莎士比亚辍学离乡,去伦敦的剧院打杂,后来当上一名演员,进而改编和编写剧本,也时常随剧团出入宫廷或来往乡间,这些经历扩大了他的视野,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1590年到1613年的20多年期间,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黄金期,是他在伦敦的职业生涯最成功的阶段。1613年之后,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福镇,3年后逝世。

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早期作品在大英帝国王权稳固、君民团结和内政安定、外交强势的背景下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充满对生活的乐观情绪和对人文主义理想的坚信不疑。中期作品,由于英国社会矛盾深化和政治经济形势恶化,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在迷茫中发生动摇,创作风格也变得阴郁悲愤,充满对社会罪恶和黑暗的揭露与批判。晚期作品风格主要表现为浪漫空幻,这是因为英王室的腐败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致使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绝望,转而退居故乡,以写浪漫主义传奇剧来寄托破灭的乌托邦式理想世界。

  

莎士比亚《暴风雨》选句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特色主要在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结合,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同时又有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合称“四大悲剧”的《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仲夏夜之梦》等,都被认为是英语戏剧作品的最佳范例。而且,与其他戏剧家相比,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上有各种主要语种的译本,被表演次数也远非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可比。

  “四大悲剧”的存在向世人展现了莎士比亚悲剧的创作天赋和水准,也让他获得了与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勒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齐名的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所谓“四大悲剧”,即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是莎士比亚中期作品的代表,其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19世纪起,它们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哲学、人性的探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创作于1599至1602年间,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且篇幅最长、也最负盛名的一部。戏剧以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主人公,主要讲述哈姆雷特的叔叔克劳狄斯为篡取王位而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并在哈姆雷特父亲葬礼后的一个月与他母亲乔特鲁德匆忙完婚,心有怀疑的哈姆雷特在证实克劳狄斯是杀父仇人后向其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行动,期间误杀了爱人奥菲莉亚的父亲,而奥菲莉亚的自杀让他不得不与其兄雷欧提斯进行决斗,最终双双离世。而哈姆雷特在临死前杀死了克劳狄斯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奥赛罗》,创作于1603年前后,主要取材于意大利小说家辛斯奥的故事集《寓言百篇》中的《威尼斯的摩尔人》,是以15世纪末叶赛浦路斯岛作为舞台展开的。戏剧中,威尼斯公国将军奥赛罗与元老的女儿苔丝狄梦娜相爱,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许,两人只好私下成婚。奥赛罗手下阴险的旗官伊阿古借机向元老告密,却促成了两人婚事,后又挑拨两人的感情,导致奥赛罗在愤怒中掐死了苔丝狄梦娜。得知真相后,奥赛罗拔剑自刎,倒在爱妻身边。

  创作《李尔王》时,莎士比亚正值艺术生涯的最高峰。此剧故事来源于8世纪左右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莎士比亚在故事蓝本的基础上加入了悲剧结局、李尔王的发疯等原创内容,主要讲述年事已高的国王李尔王退位后,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在法兰西国王迎娶考狄利娅为皇后之后,李尔王离位,被两个女儿赶到荒郊野外而发疯,考狄利娅率军救父,父女团圆,但最终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考狄利娅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苏格兰国王邓肯的表弟麦克白将军,为国王平叛和抵御入侵立功归来,路遇三个女巫说他将进爵为王,但无子嗣承继,而由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继承。麦克白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夺取王位,杀害邓肯的侍卫、班柯和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儿。后来,麦克白夫人因神经失常而自杀,麦克白也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邓肯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击败并处死。

莎士比亚故居藏最早版本《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故居藏彩绘本《仲夏夜之梦》

  除了“四大悲剧”,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仲夏夜之梦》也是其闻名遐迩的代表作,甚至《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其知名度而常被误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了同城两大有深刻世仇家族,蒙太古家的儿子和凯普莱特家的女儿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后导致两家和好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源于古罗马的民间传说,后来意大利人路易吉·达·波尔和班戴洛分别据此写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的小说,并相继被译成法文和英文,莎士比亚进一步从中获取灵感和材料,创作了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与“四大悲剧”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色彩不同,《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富有浪漫色彩的喜剧,集中体现文艺复兴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剧中的故事发生在古希腊时代,但人物的思想感情、道德标准却完全是以当时英国现实生活为依据的。戏剧讲述了两个男青年男青年拉山德、狄米特律斯和两个女青年赫米娅、海伦娜之间冲突、误解之后魔力得以解除、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其首次上演,是在1594年5月2日托马斯·赫尼奇爵士和骚桑普顿伯爵夫人结婚的前夕,地点就在骚桑普顿庄园,因而该剧也被视为托马斯·赫尼奇爵士的婚礼助兴之作。此剧在世界文学史特别是戏剧史上影响非常巨大,后人将其改编成电影、故事、游戏、绘画等。

  

莎士比亚故居

  

莎士比亚故居前面的戏剧表演

  莎士比亚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极其特殊的,有人说他不只属于英国,而属于全世界的;有人说他不只属于文艺复兴时代,而属于永远。为纪念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在莎士比亚去世两个世纪后,英国另一位世界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等人把他故居拍卖下来,并做成了今天的莎士比亚博物馆。

  莎士比亚故居位于英国伦敦以西180公里的斯特拉福镇的亨利街,是莎士比亚的诞生地和逝世的地方。它是一座带阁楼的二层楼房,其房屋框架、斜坡瓦顶、泥土原色的外墙、凸出墙外的窗户和门廓,使这座16世纪的老宅子在周围的建筑群中十分显眼。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这座楼上二楼的主卧室。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莎士比亚故居窗户上的历史名家的签名

莎士比亚故居旧物

莎士比亚故居旧物

莎士比亚故居旧物

  莎士比亚故居至今保留着它的原样,里面的家具和其他物件构成了莎士比亚出生地管委会下属博物馆的收藏品的一部分。管委会的博物馆部门负责收集、保养和展览来自伊丽莎白和斯图亚特时期的稀有早期家具、家居物品、绘画和纺织品,以及其他陈列在莎士比亚故居里的博物馆收藏品。除了展出收藏品之外,博物馆部门还负责保管保留收藏品,这些保留收藏品可通过预约参观。

莎士比亚故居藏《唐吉坷德》

莎士比亚故居《牡丹亭》作者汤显祖画像

  除了与莎士比亚相关的物品,莎士比亚故居内还收藏有同时期西班牙戏剧名著《唐吉柯德》和中国戏剧名著《牡丹亭》。

  《唐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1547年9月29日出生于西班牙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1616年4月23日在马德里逝世,曾有过军旅生活和多次入狱经历,也为《唐吉诃德》的创作提供了丰富阅历和素材。评论家称他的小说《唐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稀世瑰宝,达到了西班牙语文学的顶峰,被译成多国语言,成为全世界翻译版本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

《唐吉坷德》

  《唐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杰作,主要描写和讽刺了当时西班牙社会上十分流行的骑士小说,并揭示出教会的专横,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自问世以来,《唐吉诃德》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都广泛流传,而“唐吉诃德”的名字也变成了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名词,成了脱离实际、热忱幻想,主观主义,迂腐顽固,落后于历史进程的同义语,别林斯基就曾说唐吉诃德是一个“永远前进的形象”。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著作里也不止一次地提到唐吉诃德。

汤显祖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自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祖籍江西临川,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不仅精于古文诗词,也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但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尤以《牡丹亭》最为代表。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牡丹亭》

  《牡丹亭》倾注了汤显祖毕生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诠释了他的“至情说”。其创作受到了来自儒、释、道三家学说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故事背景描写的是腐朽的儒家封建体系,出现的花神却是道家的产物,而女主角杜丽娘身死又还魂又是佛家的三生说。

《牡丹亭》

  在内容上,《牡丹亭》把传说故事以及明代社会相结合,使之成为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的精神杰作。全剧共计五十五出,每一出都为后面的剧情提供了暗示。下场诗全部采用了唐诗而无不如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汤显祖对于他的《牡丹亭》的重视超出了他的其他作品。综观全剧,《牡丹亭》不仅讴歌了人性,同时也用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抨击了当时大行其道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一个是西方戏剧娇子,一个是东方文人巨匠,他们同处在“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时期,同为“巨人时代”的“时代巨人”,可谓同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两朵瑰丽之花。汤显祖先于莎士比亚14年出生,却与其同年而逝,而在这两个世界东西方顶级艺术巨擘的代表作里,莎士比亚有剧作39部,汤显祖有“临川四梦”,但无论是莎士比亚还是汤显祖,他们都热情歌颂人的情感,讴歌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因此也都成为西方文艺复兴和东方人文启蒙的“时代的灵魂”,震撼着中西方的艺术殿堂。可以说,这是巧合,也是一种艺术奇观。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